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半年吸金40亿,家居大卖净利增长超11%

谁说跨境只能躺平?家居大卖半年净利11%的逆风局

跨境电商圈最近流传着一句话:“关税一加,利润就崩。”这话没错, 2025年上半年,多少大卖对着财报愁眉苦脸,北美市场营收直接砍半,净利润更是跌得妈都不认识。但偏偏有人不信邪, 致欧科技这家家居大卖,愣是在逆风里跑出了半年营收40.44亿、净利润1.90亿的成绩,同比还涨了11.03%。更扎心的是 人家扣非净利润2.24亿,同比暴增40.1%——主业赚钱能力直接拉满,这操作让同行看了直呼“内卷”。

关税大棒下的供应链避险棋:产能转移70%订单落地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像一把悬在头上的剑, 5月宣布对华加征10%关税后北美市场一片哀嚎。但致欧早有准备,2024年底就开始悄悄把对美出货产能往东南亚搬。到2025年6月,50%的对美产能已经转移到越南、印尼,订单落实率70%,什么概念?意味着每10单北美生意,7单已经用东南亚产能生产,关税成本直接被抹平大半。

半年吸金40亿!家居大卖净利增长超11%
半年吸金40亿!家居大卖净利增长超11%

有人质疑:“东南亚工人效率低,品控能跟上吗?”致欧的做法是把核心模具和技术骨干同步过去, 越南工厂的产线效率比预期高了15%,次品率控制在0.8%以下比国内还低。更狠的是他们提前锁定了全年欧线和美线海运长约,传统旺季海运费暴涨30%?不存在的,成本直接固定在每箱800美元,比市场价低20%。这波操作,省下的物流钱够多请200个运营了。

渠道破圈术:亚马逊占比跌破60%, 新兴平台撑起18%营收

说到亚马逊,跨境卖家又爱又恨。平台规则说变就变,稍不注意账号就没了。致欧2025年上半年亚马逊收入占比60.44%, 看着还是大头,但对比去年同期70%以上的占比,已经明显“脱钩”了。他们把鸡蛋放进了OTTO、 Temu、SHEIN这些新篮子,后来啊新兴平台收入7.29亿,同比暴涨60.32%,占总营收18.19%。

Temu的“全托管”模式被很多卖家吐槽没话语权,但致欧偏要试水。选品团队专门开发适合Temu低价策略的折叠家具, 客单价控制在50美元以下后来啊单月销量破10万件,转化率8.5%,比亚马逊还高2个百分点。SHEIN的家居频道更是黑马, 致欧的北欧风收纳盒靠着精准标签推荐,上线3天就冲到类目TOP5,复购率22%。

当然也有翻车的时候,OTTO的回款周期长达90天现金流差点断裂。致欧直接联合三家供应商成立“欧洲供应链联盟”,用批量采购换缩短账期,这下回款压缩到45天。渠道破圈哪有那么容易,但试错总比坐等强。

欧洲稳盘, 北美承压,其他市场翻倍:区域增长的AB面

欧洲市场一直是致欧的“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收入12.77亿,同比涨12.77%,占比64.13%。稳不是主要原因是躺平, 而是把每个国家吃透:德国人爱极简,他们就推出无螺丝组装的餐桌;法国人浪漫,卧室系列加了香薰模块;北欧人注重环保,所有木材都通过FSC认证。后来啊德国市场营收占比从28%升到35%,客单价120欧元,比均价高40%。

北美市场确实被关税拖累了增速只有1.94%,但致欧没硬扛,而是把产品线升级。关税加10%?那就把单价200美元以上的沙发换成模块化设计,运费省30%,总价反而降了5%。北美消费者买账,6月单月营收环比涨了15%,看来“曲线救国”比硬刚更有效。

最惊喜的是“其他市场”,澳大利亚、土耳其这些被忽略的地方,收入同比涨了86.25%。澳大利亚的家居电商渗透率才12%, 致欧和当地连锁家居店合作“线上下单、门店提货”,3个月开20个提货点,物流成本从20澳元降到5澳元。土耳其更绝,黑海港口直达,比海运省15天赶上斋月促销,营收直接翻倍。

120项专利+31个设计奖:家居产品的“技术溢价”密码

家居行业早就卷到“99元包邮”了但致欧硬是做出了“技术溢价”。2025年上半年新增120项全球专利, 其中“可变形折叠桌”专利在欧洲卖了5万件,单价89欧元,毛利率45%。31个国际设计奖里红点奖的“模块化收纳系统”成了爆品,单个SKU年营收超2亿。

研发不是烧钱,是精准投喂。致欧有个“用户痛点数据库”,收集了10万条差评:“桌子组装太复杂”→专利快拆结构;“抽屉卡顿”→静音导轨升级;“布艺难清洁”→纳米涂层面料。这些改进让产品退货率从8%降到3%,客单价却涨了20%。有同行嘲笑他们“研发投入太大不划算”, 但看看致欧的产品复购率28%,就知道“技术壁垒”比价格战靠谱多了。

设计奖项也不是摆设。德国红点奖的logo印在包装上, 德国消费者愿意多付15%买;日本Good Design Award的收纳盒,在亚马逊日本站评分4.9,比同类高0.3分。致欧的设计总监说:“我们不是为拿奖设计,是让消费者用钱包投票。”这话听着朴实但数据不会骗人——有设计奖的产品,毛利率比普通款高12个百分点。

AI降本魔法:客服回复率19%,图像处理省65%

跨境电商最烧钱的是什么?客服和图片。致欧2025年上半年全面上马AI, 后来啊客服成本降了40%,邮件自动回复率19%,多语言响应覆盖17种语言,西班牙语客服响应时间从30分钟缩到5分钟。有用户吐槽“AI回复太机械”,致欧就让AI学习历史对话,加入“您最近买的餐桌收到啦,需要安装指导吗?”这种个性化话术,用户满意度反而升了。

更狠的是图像视频处理。传统拍一张产品图要修2小时 AI工具直接出图,还能生成不同场景的渲染图,效率提升10倍,成本降65%。TikTok上的短视频, 用AI生成“家具组装加速版”,播放量比普通视频高3倍,转化率提升2.1个百分点。致欧的技术团队说:“AI不是取代人,是让人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运营不用改图了专心琢磨怎么投流,后来啊上半年广告ROI从3.5升到4.2。

AI辅助决策也在路上。2026年要上线的“需求预测系统”, 能根据Google Trends、社交媒体热度提前3个月锁定爆款方向。今年3月预测“户外家具会火”,提前备货的藤编椅,6月卖断货,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压到30天。不过也有隐忧,过度依赖AI会不会忽略市场变化?致欧的做法是让AI给方案,人工拍板,平衡效率与灵活。

现金流14.89亿:跨境电商的“生死线”为什么这么重要

跨境电商最怕什么?不是没订单,是现金流断了。2025年上半年致欧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4.89亿,同比涨60%,这数字在行业里堪称“救命钱”。怎么做到的?秘诀是“快周转+少库存”:海外仓备货压缩到15天 比行业平均少20天;预售模式占比升到30%,客户先付款后发货,钱还没花出去,账上就已经趴着现金。

现金流硬,底气就足。2025年7月,欧洲海运费暴涨,同行砍单保现金流,致欧直接多租了3个海外仓,把备货量拉满。后来啊8月欧洲港口拥堵,缺货潮来了致欧的货架上堆满商品,营收环比涨25%。这波操作印证了老话:“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但现金流也不是越多越好,致欧把多余的钱投了东南亚产能,钱生钱才是王道。

有同行问:“你们现金流这么好,为什么不搞价格战?”致欧的财务总监说:“价格战是慢性自杀,现金流是用来熬过寒冬的,不是用来打价格战的。”这话听着保守,但看看2024年多少大卖主要原因是现金流断裂倒闭,就知道“活着”比“卷赢”重要。

下半年旺季冲刺:东南亚产能释放,北美增速回升?

致欧的2025年半年报里 藏着下半年的作战计划:东南亚产能还有50%没释放完,9月越南工厂二期投产,对美产能能提到70%,关税成本再降15%;北美市场“模块化家具”升级版9月上线,预计能把增速从1.94%拉到10%以上;其他市场要开澳大利亚独立站,复制“线下提货+线上引流”模式,目标营收翻倍。

但风险也不少。美国大选在即, 关税政策可能再变;Temu的流量红利正在消退,获客成本涨了20%;东南亚工人工资每年涨10%,成本优势正在消失。致欧的策略是“一边扩产, 一边对冲”:东南亚产能扩了但国内工厂保留30%弹性产能,应对政策突变;Temu流量贵了就加大对SHEIN和亚马逊的投入;人工成本涨了就用AI再省10%。

跨境电商的未来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致欧的半年成绩单漂亮,但真正的考验在下半年。不过看他们供应链、渠道、产品、数字化的组合拳,至少在2025年,这家家居大卖没打算“躺平”。至于能不能继续逆风翻盘,市场会给出答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