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半年营收53亿,深圳老牌大卖在海外这么火

53亿营收砸响跨境电商警钟:深圳老牌的海外狂奔,藏着多少泡沫?

2024年的日历刚翻过一半, 深圳赛维时代的财报像一剂强心针砸进跨境电商圈——半年53.46亿营收,同比涨27.96%,北美市场扛着90%的收入占比硬刚行业颓势那个。一边是跨境通们业绩滑铁卢, 一边是赛维时代把“老牌”二字玩出了新花样,这冰火两重天的戏码,让整个行业都坐不住了。

服饰配饰:从“卖货”到“造品牌”的翻身仗

翻开赛维时代的营收账本, 服饰配饰品类像台印钞机,上半年狂揽39.3亿,占总营收七成还多,同比增速30.91%直接把行业平均增速甩出十八条街。Statista预测2022-2027年亚马逊服饰品类年增长率才12.4%, 赛维时代的增速直接把预期值按在地上摩擦——这哪是卖货,分明是在海外市场硬生生“造”出了一堆本土化品牌。

半年营收53亿!深圳老牌大卖在海外杀疯了
半年营收53亿!深圳老牌大卖在海外杀疯了

Coofandy们凭什么杀出重围?

旗下男装品牌Coofandy10.35亿销售额、 家居服Ekouaer9.98亿、内衣Avidlove4.56亿,三个品牌扎堆闯进亚马逊细分品类Best Sellers前五,这不是偶然。国内卖家惯用的“铺货+低价”套路在海外早玩烂了赛维却把“场景化设计”玩出了花。比如Coofandy针对欧美男性偏好宽松版型的痛点, 把亚麻衬衫的袖口改成可拆卸设计,一件单品溢价30%照样卖断货。2024年618大促期间, Ekouaer的“空调服”系列靠“28℃恒温黑科技”单月冲破2亿,这种直击用户痒点的产品,才是营收狂飙的底层逻辑。

更狠的是童装品牌Arshiner, 增速57%的背后是把“快时尚+环保”概念揉碎了塞进产品。纯棉面料认证、 可降解包装,再加上跟迪士尼联名款的饥饿营销,北美妈妈们为“给孩子穿得平安”买单时根本不在意价格比普通童装高20%。赛维用品牌矩阵把服饰品类从“价格战”拽进了“价值战”,这步棋,直接让同行们望尘莫及。

新兴渠道:Temu翻4倍, TikTok Shop炸裂的流量密码

亚马逊依旧是压舱石,41.28亿营收占比77.64%,18.28%的增速看着温和,但放在行业寒冬里已是逆势增长。真正让人眼珠子掉一地的是新兴渠道:Temu平台1.66亿销售额, 同比174.33%;TikTok Shop更是离谱,布局不足两年就砸出1.24亿,同比增速423.94%——这哪是增长,简直是火箭发射。

为什么Temu和TikTok Shop成了新增长极?

跨境电商圈早就流传一句话:“亚马逊吃肉,新兴平台喝汤”。赛维偏要把汤熬成肉汤。Temu上, 他们把Avidlove的内衣拆成“基础款+配件”组合装,单价压到9.9美元照样有利润,靠走量冲进平台“0元购”活动首页;TikTok Shop更狠,直接把服装工厂搬进直播间,模特当场试穿、改尺寸,下单72小时直发海外仓。2024年5月, TikTok Shop美国站一场直播,Ekouaer家居服单场GMV破8000万,创下平台服饰类目单场销售纪录。

这些新兴平台不是简单的“销售渠道”,而是赛维的“流量试验田”。TikTok上10亿月活用户里18-35岁女性占比超60%,正好撞上服饰配饰的核心客群。赛维用短视频把“家居服=舒适懒人装”的刻板印象, 打成“职场女性居家办公的精致战袍”,用户在直播间刷到“通勤3分钟换装”的教程,下单率直接拉到28%。这种“内容种草+即时转化”的模式,让亚马逊十年磨一剑的运营逻辑瞬间失灵。

北美扛鼎, 欧洲突围:市场布局的“分散式冒险”

90%的营收压在北美市场,这步棋在外人看来跟赌博没区别。但赛维偏要赌——2025年一季度北美电商销售额3002亿美元,这个数字足够大容得下“独大”。不过他们也没把鸡蛋全放一个篮子, 2024年起欧洲市场突然发力,3.83亿营收占比7.20%,同比32.42%的增长,藏着更大的野心。

从“赌北美”到“拼全球”,赛维踩了哪些坑?

深圳老牌跨境通2023年业绩下滑的教训还历历在目,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谁都不敢碰。赛维的欧洲突围不是盲目扩张,而是精准卡位。德国站上线Ekouaer的“加厚法兰绒睡衣”, 针对欧洲冬季湿冷特点把面料克重提升到300g,单价卖到89美元照样脱销;法国站则主打“Avidlove蕾丝内衣+法式香薰”礼盒,情人节期间套装销量暴涨300%。这种“区域定制化”策略,让欧洲营收增速跑赢北美整整两个点。

对比有棵树2023半年营收因海外市场受挫大幅缩水,赛维的“北美基本盘+欧洲增长极”布局明摆着更稳。但风险一直都在——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加征关税传闻从未停歇, 赛维提前在波兰、捷克布局海外仓,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东南亚,这种“生产分散化”操作虽然增加成本,却让北美订单的履约时效稳定在3天内,硬是在贸易摩擦中撕开了一条平安通道。

物流+独立站:被忽视的“第二增长曲线”

跨境电商圈总盯着销售额,却忽略了物流这块“隐形地基”。赛维时代的物流服务业务上半年3.49亿营收, 同比150.69%的增长,证明物流不是成本中心,而是利润中心。他们在美国西海岸自建的分拣中心, 把亚马逊FBA的时效从5天压缩到2天多花的那点运费,靠“次日达”的溢价轻松赚回。

物流增长150%背后藏着多少“隐性成本”?

独立站GMV 1.53亿的突破更值得玩味。当同行还在抱怨亚马逊封号潮时赛维把Coofandy的独立站做成了“品牌根据地”。用户在独立站下单,能享受“免费退换+专属客服”的VIP待遇,复购率比亚马逊高出15%。2024年618期间, 独立站推出的“会员积分制”,老用户带新用户下单能叠加折扣,直接把获客成本拉低了40%。

但物流和独立站的狂奔,也藏着利润的隐忧。净利润1.69亿, 同比下降28.18%,财报里没明说的是自建物流的仓储成本、独立站的营销费用,像两座大山压着利润率。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赛维物流业务虽然增速快, 但海外仓的租金、人力成本比国内高出3倍,这150%的增长里有多少是真赚钱,有多少是“烧钱换规模”?

行业对比:当跨境通跌落神坛,赛维凭什么不“翻车”?

深圳跨境电商圈里跨境通曾是“一哥”,如今却陷入业绩泥潭。反观赛维时代,把“老牌”二字从“包袱”变成了“护城河”。2020年万方网络半年营收暴跌51.74%, 净利润亏176万,主因就是eBay、Amazon平台遇冷——赛维为什么能躲过这场劫?

从“铺货机器”到“品牌玩家”, 赛维的进化论

跨境通们的衰落,本质是“铺货模式”的穷途末路。深圳华南城那些靠“1688一键铺货”起家的卖家, 如今在海外市场寸步难行——同质化竞争让利润薄如刀片,稍有风吹草动就亏本。赛维却早在2022年就砍掉了30%的铺货SKU,把资源砸进品牌研发。Coofandy每年营收的5%投入设计团队, 在纽约、伦敦设分公司,直接对接当地买手,这种“本土化研发+全球供应链”的模式,让产品毛利率比同行高出10个百分点。

更关键的,是赛维对“平台依赖症”的解毒。亚马逊封号潮那年, 深圳大卖们哀鸿遍野,赛维却因Temu、TikTok Shop的提前布局,硬是把损失补了回来。2023年行业整体营收曲线下滑时 他们靠着新兴渠道的174%和423%增速,逆势把总营收推上了53亿台阶。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渠道策略,比单纯追求规模靠谱多了。

跨境电商的下半场,早不是“谁货多谁赢”的游戏。赛维时代用半年53亿的答卷证明:老牌大卖想要在海外继续火, 得把“卖货思维”换成“用户思维”,把“平台依附症”变成“品牌掌控力”。当同行还在纠结亚马逊封号时 他们已经在欧洲仓库里备好了冬装——这或许就是“老牌”二字最霸气的诠释:不是没老过是越老越能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