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人体工学椅为何两个月内销量惊人
久坐党救星?这把椅子凭什么让9600多人集体买单
当代打工人谁没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从早坐到晚, 腰像被石头压着,脖子僵得动弹不得,起身时骨头咔咔响。市面上号称“人体工学”的椅子不少, 但要么价格高得离谱,要么买回来发现“和普通椅子没两样”,支撑感半小时就消失。直到LiberNovo Omni的出现, 两个月众筹狂揽820万美金,9605人参与,单椅698美元的早鸟档被秒空——这把椅子到底做对了什么?
久坐的痛,很多人归咎于“坐太久”,其实根源在“坐不对”。传统椅子追求“静态支撑”,不管你怎么动,靠背、扶手都纹丝不动,身体被迫适应椅子,而不是椅子适配身体。LiberNovo Omni偏要打破这种“本末倒置”, 它从创立之初就盯着一个目标:让椅子像人体的“第二脊椎”,随你一起动。

从“静态支撑”到“动态跟随”:椅子界的“活”起来了
说到人体工学椅,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腰托高一点”“头枕能调”。但这些修修补补的改进,治标不治本。LiberNovo团队直接跳出了“静态支撑”的框架, 搞了套“。
16个枢轴点, 像脊椎一样“会动”
传统椅子的靠背要么是一整块塑料,要么是几块固定的海绵,身体一歪,支撑就跟着“跑偏”。Omni的靠背叫FlexFit, 由8块柔性面板拼接而成,, 让这16个“关节”能协同工作,不同体型的人坐上去,都能找到被“量身定制”的支撑感。
4种倾斜模式, 给久坐场景“量身定制”
很多人以为椅子倾斜角度越大越舒服,其实不然。工作需要专注,开会需要放松,午休需要躺平,不同场景对椅子的需求天差地别。Omni直接砍掉“一刀切”的倾斜, 搞了4种模式:105°聚焦模式适合写代码、做表格,身体微微后仰,腰部不悬空;120°模式让胸腔打开,头脑风暴时呼吸更顺畅;135°会议模式适合长时间开会,减轻肩颈压力;160°脊柱流模式最绝,躺下时后背的OmniStretch按摩模块会自动启动,模仿瑜伽的“猫牛式”拉伸脊柱,1.2-2.0英寸的拉伸幅度,5分钟就能让僵硬的腰背“活”过来。
头枕比靠背“慢半拍”, 仰头看屏幕不用“低头认命”
传统椅子仰躺时头枕要么太高顶脖子,要么太低够不着,眼睛和屏幕不在一条线上,脖子又遭罪。Omni搞了个“头枕-靠背倾斜差动”设计,靠背先倾斜,头枕慢半拍,仰头时眼睛刚好能平视屏幕。这个细节看似简单, 却是研发团队实测了200多种差动比例才定下的,解决了“舒适”和“实用”的二选一难题。
160°躺平时 脊柱还能“自动拉伸”
久坐最怕的是“不动”,肌肉长时间紧张,血液循环变差。Omni在160°模式下的OmniStretch模块,能通过柔性面板的微形变,轻柔拉伸脊柱。用户反馈说“以前午休起来腰更酸,现在躺5分钟,感觉每节椎骨都被‘揉’了一遍,下午精神头足了不少。”这种“被动运动”的设计,把椅子从“支撑工具”变成了“健康助手”。
众筹820万美金:新品牌如何让陌生人“掏钱信任”
对出海品牌 众筹是块“烫手山芋”:产品好,没知名度没人信;有名气,产品不行砸招牌。LiberNovo作为2023年才成立的新品牌,凭什么让海外消费者敢花698美元“盲订”?他们的策略不是硬广轰炸,而是用“第三方声音”层层破冰,把“信任”从0堆到1。
脊柱专家29年临床经验:“这椅子不是摆设, 是医疗器械级支撑”
普通用户买椅子看颜值、看价格,但久坐党更关心“能不能治腰痛”。LiberNovo请来了有29年经验的脊柱专家Dr.Adam,从医学角度拆解产品优势。Dr.Adam在评测里说:“传统椅子的静态支撑会让腰椎间盘持续受压, 而Omni的动态贴合能分散压力,像给脊柱套了个‘动态盔甲’。”这种“临床级”背书, 直接把产品从“办公家具”拉到“健康设备”赛道,对腰背有问题的用户这比任何广告都有说服力。
“测过100把椅子”的KOL说:“这次我服了”
KOL测评是跨境电商的“老套路”,但LiberNovo玩出了新花样。他们没找流量明星, 而是请了Ahnestly、BTODtv这类“椅子杀手”——Ahnestly评测过100多把人体工学椅,视频里用压力测试仪对比不同椅子的支撑均匀度,后来啊显示Omni的腰部压力比传统椅低37%;BTODtv则测试了,远超行业平均的2秒。这些“硬核数据”比“舒服”“推荐”更有冲击力,用户看完会想:“连吹毛求疵的KOL都夸,差不到哪去。”
顶级媒体拆解“技术黑箱”:把“动态支撑”说明白
普通消费者看不懂“16个枢轴点”“动态支撑算法”, 但Yanko Design、TechAeris这类科技媒体能。TechAeris出了一篇万字长文, 用动画拆解Omni的SyncroLink联动机制——座椅、靠背、扶手通过60个关节协同,用户换坐姿时不用手动调,椅子会“自己动”。Yanko Design则聚焦脊柱拉伸模块,对比了传统椅和Omni在久坐2小时后的肌肉疲劳度差异。这些报道把“黑科技”翻译成“人话”, 营造出“行业都认可”的氛围,潜在用户看到“权威媒体都夸”,决策门槛自然低了。
真实久坐党体验:“从‘水泥封腰’到‘灵活如猫’”
再好的数据,不如真实用户的“痛感共鸣”。LiberNovo找了几个典型用户:居家办公的Peace, 每天坐10小时以前腰痛到贴膏药;电竞玩家Bryson,一打比赛就是8小时肩颈僵硬像块板子。他们试用两周后Peace说:“现在坐4小时才觉得腰酸,以前2小时就受不了。”Bryson补充:“仰头看屏幕时脖子不用再使劲,打完游戏脖子能转动了。”这些故事没滤镜、 没脚本,却戳中了很多久坐党的痛点——当目标用户看到“和我一样的人用了有用”,信任感会瞬间拉满。
对比传统椅:LiberNovo到底“新”在哪
有人可能会问:“人体工学椅都卷成这样了LiberNovo真有那么大突破?”我们直接对比传统椅和Omni的核心差异,答案就清楚了。
传统椅的支撑是“点状”的:腰托顶一下头枕托一下身体其他地方该悬空还是悬空。Omni是“面状”支撑:8块柔性面板覆盖整个后背, 16个枢轴点分散压力,久坐时不会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支撑缺失。传统椅的调节是“手动”的:换姿势要自己扳扶手、调靠背,麻烦且不及时。Omni是“自动”的:SyncroLink联动机制让座椅、 靠背、扶手实时同步,用户动一下椅子跟着动,全程不用手动干预。
更关键的是场景适配。传统椅说“适合办公”,但办公有写代码、开会、午休等多种场景,它没法兼顾。Omni的4种倾斜模式直接对应场景:105°专注、 120°放松、135°会议、160°休息,每种模式都针对不同动作需求优化。这种“场景化设计”,让椅子不再是“万金油”,而是“专业选手”。
从大疆到椅子:创始人的“腰痛创业史”
LiberNovo的诞生,藏着创始人的“血泪史”。创始人阎乐在大疆、 云鲸智能任职多年,长期伏案工作让他患上慢性背痛,“试过十几把所谓的人体工学椅,没一把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发现,传统椅的设计逻辑是“让身体适应椅子”,而不是“椅子适应身体”。
2023年, 阎乐带着“做一把会动的椅子”的想法创立LiberNovo,团队里既有机器人专家,也有人体工程学学者,还有工业设计师。他们花了3年时间, 突破了动态支撑算法、自适应调节系统等核心技术,终于在2024年推出首款产品Omni。这种“跨领域研发”的思路,让椅子既有科技感,又有实用性。
资本也看好这把“会动的椅子”。2024年6月, LiberNovo完成1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知名天使投资人领投;同年12月,又拿下高瓴创投等机构投资的A轮。这些钱没用来烧广告, 而是砸向了技术研发——团队正在测试“坐姿监测APP”,未来椅子能连接手机,提醒用户“你坐久了该起来动动”。
数据说话:两个月5850万,不只是“运气好”
Omni的众筹数据有多猛?上线后仅3天 早鸟档$698的单椅就售罄;两周内,双椅+双脚踏$1488的档位被抢光;到头来以820万美金收官,远超10万美元的目标金额。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的后来啊。
更值得关注的是转化率。Kickstarter上, 家居类产品的平均转化率约3%-5%,而Omni的早鸟档转化率高达12%,远超行业水平。这得益于他们“信任链路”的搭建:从专家背书到KOL实测, 再到媒体解读和用户案例,每个环节都在强化“这把椅子靠谱”的认知。当潜在用户看到“连KOL都测了”“媒体都报道了”,下单时的犹豫自然会减少。
售后反馈也印证了产品力。众筹用户中, 92%给出了5星好评,最常见的评价是“坐了3个月,腰痛没再犯”“动态支撑真的绝,以前坐1小时就换姿势,现在能连续坐3小时”。这种“口碑裂变”,让Omni在众筹结束后独立站销量依然月增30%。
未来不止于此:动态人体工学椅的“想象空间”
Omni的成功, 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因为远程办公、电竞产业的爆发,久坐人群还在扩大,传统椅子的“静态支撑”早已跟不上需求。LiberNovo的动态人体工学赛道,或许会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一样,重新定义“椅子”这个存在。
未来 支撑力度;连接办公软件,专注时自动切换“聚焦模式”;甚至加入AI教练,提醒用户“你歪得太厉害了坐直点”。这些想象,正在LiberNovo的研发日程上。
当椅子不再只是“坐”的工具,而是“活”的健康伙伴,这场久坐革命,或许才刚刚开始。而LiberNovo,已经握住了通往未来的钥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