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中山大卖车载冰箱在北美等地圈钱年销50亿

从边缘到刚需:车载冰箱如何撬动百亿市场

汽车后备箱里塞满冰块的年代还没走远,转眼间车载冰箱就成了自驾露营的标配。你说这玩意儿算不算消费升级的产物?可能吧,但更像是懒人经济和户外生活碰撞出的意外火花。全球车载冰箱市场规模2024年刚摸到51亿美元, 2034年预计就能冲到14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11.17%——这串数字背后是无数人在方向盘旁放个冰箱的执念。

一个冰箱匠人的生死转机

1997年, 西安交大毕业的史先生挤进了科龙电器,谁也没想到这个职场新人会在八年后 车载冰箱的历史。2000年一次业务往来 他认识了意大利indelB品牌的创始人,这次相遇像埋了颗种子,三年后他离职创业,2005年终于和indelB合资搞出了ICECO。当时汽车还没普及到家家户户, 车载冰箱在小圈子里被戏称为“有钱人的玩具”,史先生却觉得这玩意儿迟早会火——毕竟谁不想喝口冰镇啤酒再下车呢。

中山大卖靠车载冰箱在北美等地狂圈钱!年销破50亿,全球用户超400万!
中山大卖靠车载冰箱在北美等地狂圈钱!年销破50亿,全球用户超400万!

2012年ICECO国内门店破千家, 史先生膨胀了跨界投了化工、医药,还豪掷2亿打品牌营销。后来啊2013-2014年啪啪打脸,门店关了800多家,团队裁掉九成,企业差点断气。现在回头看,这波操作像极了“把鸡蛋放错篮子”的教科书案例。2016年新能源汽车突然爆发,史先生猛然惊醒:与其在陌生领域扑腾,不如守着熟悉的制冷赛道死磕。砍掉所有非核心业务, 把资源全砸回车载冰箱,2017年双11全网销量暴涨173%,直接登顶高端车载冰箱销量榜首——这波“断臂求生”的操作,硬是把企业从ICU拉回了普通病房。

北美市场的敲门砖:不是靠运气是靠死磕

2019年ICECO正式出海,首站选了北美。这里汽车文化根深蒂固,卡车司机、房车爱好者对车载冰箱的需求早就藏在后备箱里了。但北美市场可不是块好啃的骨头,当地品牌盘踞多年,价格战打得头破血流。ICECO没急着铺货, 先在户外探险博览会、改装车展上刷存在感,直接和房车车主、越野爱好者唠嗑——你猜怎么着?这些人吐槽最多的就是现有冰箱“不够冻”“太费电”“占地方”。

摸清痛点后 ICECO开始针对性开发产品:针对Jeep、皮卡车主做适配后备箱尺寸的冰箱,双温区分区解决冷藏冷冻混装问题,蓝牙控制让司机不用下车就能调温度。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他们发现北美用户喜欢在冰箱上贴贴纸,立马在产品设计时预留了“可粘贴表面”。这种“把用户当朋友”的思维,比硬广管用多了。2020年3月到2024年3月, ICECO财年平均销售额42.985亿,2024年直接干到50.498亿——你说这算不算“圈钱”?我觉得算,但圈的是认可你产品价值的钱。

TikTok上的真实场景比广告更香

现在品牌出海都爱玩社媒营销,但ICECO的路子有点不一样。别人家可能拍点滤镜拉满的短视频,他们直接把冰箱扔到户外去“受罪”。TikTok上, 98.92万粉丝的户外达人@nikitacrump拍了个自驾vlog,记录了用ICECO冰箱保存牛排、冰镇啤酒的全过程。视频里她边开车边说:“以前自驾三天就得扔掉半车食物,现在这个冰箱让我能在荒野里吃上新鲜牛排。”底下评论区炸了 有人问“有白色吗”,有人追着问“怎么供电”,还有用户晒出自家用了四年的旧冰箱:“六个压缩机里就它没坏过!”

YouTube上的打法更硬核。25.6万订阅的科技博主HOBOTECH出了个15分钟长测评, 从开箱讲到户外实测,甚至用温度计测了不同环境下的制冷速度。视频里他把冰箱塞进37度的越野车,两小时后里面温度降到零下18度,弹幕瞬间飘过“这波我服”。截至目前,这条视频6万观看量,评论区全是“已下单”“求链接”。ICECO没花一分钱请明星, 却让真实用户成了最好的推销员——这种“用效果说话”的营销,比那些“全网最低价”的口号高级多了。

双渠道布局:既要流量更要品牌护城河

跨境电商最怕的就是把鸡蛋放一个篮子,ICECO深谙此道。他们一边死磕亚马逊等第三方平台,用流量和物流优势快速起量;一边默默搭建自己的品牌独立站。独立站的设计挺有意思, 首页直接设了TOP PICKS板块,把热销款像“明星产品”一样列出来用户不用翻半天就能找到合适的选择。还搞了个用户社区, 有人分享“冰箱露营食谱”,有人晒“自驾冰箱改过日记”,这种“用户共创”的氛围,比冷冰冰的购物体验温暖多了。

B端业务更是ICECO的隐形王牌。他们和奔驰、路虎、理想、蔚来等40多家车企合作,把冰箱直接塞进新车配置单。有个细节值得玩味:给豪华品牌供货时ICECO专门把噪音控制在20分贝以下——相当于图书馆里的翻书声。这种“定制化服务”让他们在B端市场站稳了脚跟,反过来又带动了C端销量。2024年财报显示,B端业务占比已达到35%,成了增长的重要引擎。

400万用户背后:不是圈钱是圈信任

有人说ICECO靠车载冰箱在北美“圈钱”, 但翻翻用户评论会发现,更多人愿意称之为“解救自驾党神器”。有个美国用户在TikTok上发视频说:“以前夏天开房车, 饮料放外面半小时就温了现在ICECO让我在66号公路上随时喝到冰可乐。”这条视频收获了35.82万观看,2.36万点赞——你说这是营销效果?不这是用户用脚投票的后来啊。

车载冰箱市场现在越来越卷,但ICECO的打法始终没变:不搞低价内卷,专攻用户痛点。他们发现欧洲用户喜欢短途郊游,就推出12L迷你款;发现澳洲用户需要应对高温,就把制冷效率提升20%。这种“因地制宜”的产品策略,让他们在全球66个国家和地区都活得不错。累计销量200万台,服务用户超400万——这些数字背后是把每个细节都抠到极致的较真劲。

出海启示录:别总想着抄近道

现在很多品牌出海还想着靠低价走量,后来啊陷入内卷泥潭;ICECO却用“把用户当朋友”的思维杀出一条血路。他们的故事证明:海外市场不是靠流量红利就能征服的,真正的壁垒是对用户需求的深度理解和持续满足。比如北美用户在意“户外耐用性”, 他们就强化外壳防震设计;欧洲用户讲究“环保”,就升级节能压缩机——这些“小动作”积累起来就成了别人难复制的护城河。

2024年全球车载冰箱市场估值51亿美元,看似一片蓝海,实则暗礁密布。ICECO的经历给国内品牌提了个醒:与其盲目扩张跨界,不如把一个细分领域做透。从2005年小众玩具到2024年年销50亿, 他们用了19年时间,把“车载冰箱”这四个字刻进了全球自驾爱好者的后备箱。这不是运气,是对“用户痛点”的死磕,是对“产品价值”的坚守——你说这算不算圈钱?我觉得算,圈的是那些愿意为好体验买单的人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1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