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电商平台单日冻结账号超4000个
最近跨境电商圈都在传一个事儿, 菲律宾那边搞了波大的——单天冻结了4000多个电商账号,下架了12万多件商品,涉案金额5.8亿比索。这数字一出来做东南亚市场的卖家们心里咯噔一下有人慌得不行,也有人觉得“早就该整治了”。毕竟在菲律宾电商平台, 假货、没认证的东西简直像野草一样,割了一茬又长一茬,消费者投诉不断,政府终于坐不住了。
菲律宾电商怎么就成了“假货温床”?
说起菲律宾电商的乱象,最早能追溯到2020年前后。那时候疫情一来 大家都宅家里网购,平台订单量噌噌涨,但监管没跟上,不少卖家瞅准空子,开始往平台上塞假货。最离谱的是仿冒奢侈品, 什么假LV、假Gucci,价格只要正品的十分之一,菲律宾本地年轻人特别喜欢买,后来啊用两次就掉色、开胶,投诉无门。

还有更隐蔽的,比如没经过FDA认证的电子烟和保健品。2024年就有个案例, 马尼拉一个大学生买了平台上的“进口电子烟”,抽了之后直接送进医院,一检测发现里面全是工业尼古丁,根本不是正规厂家生产的。这种事多了 菲律宾消费者对电商平台的信任度直接跌到冰点,工贸部收到的投诉信堆成山,有人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发帖说“宁愿去实体店排两小时队,也不愿在网上买怕是假货”。
假货泛滥不说虚假宣传也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卖家用AI换脸技术,让“网红”推荐三无产品,视频里说得天花乱坠,收到的却是“货不对板”的玩意儿。更气人的是诈骗信息,比如“刷单日结”“0元购”之类的套路,专门骗本地学生和家庭主妇。菲律宾网络犯法调查协调中心的数据显示, 2024年主要原因是电商诈骗导致的报案比2023年多了40%,大部分都跟虚假信息和假货有关。
政府动真格:多部门“围剿”违规商品
忍了这么久,菲律宾政府终于在2025年8月出手了。国家调查局联合海关、 DTI,对马尼拉大都会地区的仓库搞了次突袭,后来啊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光假Oakley眼镜就抄出2万副,假Ray-Ban有4.2万副,还有成堆的假WD-40润滑剂,总价值8亿比索。执法人员说 这些假货大多准备通过Shopee和TikTok Shop卖出去,要是没被查获,至少能坑10万多个消费者。
这还没完, 9月初的时候,DICT直接带着“再说说通牒”找上了Shopee和TikTok Shop的头头,话说得特别狠:“立刻把所有非法和没认证的商品下架,不然别怪我们不客气。” 语气这么硬,是主要原因是政府憋了一肚子火。DICT部长亨利・阿古达公开表示, 最近收到的投诉里70%都指向电商平台上的假冒商品和虚假宣传,“再不管,菲律宾的电商市场就要烂透了”。
9月3号这天 监管行动直接拉满——全网下架违规商品12.3万件,封了4200多个账号,其中“重灾区”是三类:没注册的医疗器械、仿冒奢侈品、非法电子烟。DTI的人说这三类占了当天下架商品的65%以上,相当于精准打击了最害人的几类东西。
最狠的是CICC的警告:所有平台必须删除虚假新闻、假冒商品、诈骗信息,不然就封号。这不是开玩笑的,之前有个小平台主要原因是拒不配合,被CICC直接屏蔽了三天损失了上千万比索的订单。所以现在Shopee和TikTok Shop谁也不敢马虎,每天24小时盯着商品列表,一有违规立马删。
平台自救:TikTok和Shopee的“合规求生战”
政府这么一压,平台比卖家还慌。毕竟要是被贴上“卖假货”的标签,用户流失是肯定的,广告商也会跑路。所以TikTok和Shopee最近几个月都在搞“自我清理”,动作快得让人意外。
先说TikTok,这家平台在菲律宾的直播带货特别火,但也所以呢成了假货重灾区。他们搞了个“AI巡查系统”, 专门识别假货视频——比如主播说“这是专柜同款”,但包装logo有点模糊,或者背景里的专柜柜台和正品对不上,系统就会自动标记,然后人工审核。从2024年4月到2025年5月, TikTok在菲律宾删了2100万个违规视频,94.4%是在24小时内处理的,92.8%的视频还没被看过就被下架了。效率这么高, 是主要原因是他们专门招了500个本地审核员,24小时轮班,还会定期跟DTI合作培训,怎么识别假货、虚假广告。
Shopee的动作也不小。他们早就跟菲律宾海关打通了数据,所有进口商品都要查报关单,没有的直接拒卖。9月份又升级了规则, 卖电子烟的必须提供FDA认证号,没认证的账号直接冻结;卖保健品的,得在商品详情页挂检测报告,不然会被下架。Shopee菲律宾CEO说 现在他们每天要处理30万条商品举报,比去年多了两倍,但“宁可错杀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假货”。
除了下架商品,平台还在推“电商信任标志”制度。这是2023年《互联网交易法》里要求的, 所有在菲律宾卖货的电商和平台,9月底前必须拿到这个标志,不然就不能运营。TikTok Shop已经拿到了Shopee正在申请。这个标志可不是随便发的, 要查营业执照、商品认证、售后服务,还要交保证金,相当于给平台和卖家都戴了个“紧箍咒”。有个做美妆的卖家抱怨说 申请这个标志花了半个月,填了100多页资料,但拿到之后店铺转化率反而提升了15%,“主要原因是消费者看到信任标志,敢下单了”。
卖家怎么办:要么合规, 要么滚蛋
这次整治波及最大的,其实是那些靠卖假货、走灰色地带赚钱的卖家。有个在深圳做跨境电商的人说 他认识的一个同行,专门在1688上找便宜货,贴上“菲律宾进口”的标签卖Shopee,一天能出500单,利润30%。后来啊9月3号账号被冻结,仓库里还有2万件货,全砸手里了。“哭都没地方哭,谁让他卖没认证的医疗器械呢。”
但也不是所有卖家都惨。那些早就开始做合规的,反而趁机捡了便宜。比如做母婴用品的Lily, 她卖奶粉和纸尿裤,从一开始就申请了FDA认证,每件商品都贴了追溯码,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生产日期、物流信息。这次整治期间,她的店铺流量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DTI在社交媒体上推广“合规商家”,她的店被官方点名表扬了。“现在订单量比平时多了40%,看来消费者还是认正规的。”
对想做菲律宾市场的卖家现在最该做的就是“查漏补缺”。步, 售后服务跟上,菲律宾消费者很喜欢退货,7天无理由是标配,退货运费最好卖家承担,不然差评一多,平台也会限流。
有人可能会说合规成本太高了小卖家根本玩不起。但换个想,菲律宾电商市场现在一年有200亿美元规模,而且还在涨,你不做,别人做。而且这次整治不是一阵风, DTI的人说了以后每月都会搞“突击检查”,举报渠道24小时开放,想靠卖假货赚钱的,趁早收手。
未来趋势:菲律宾电商要“洗牌”了
这次大规模整治,其实是个信号——菲律宾要把电商市场往“正规化”引。以后没有信任标志的平台可能进不来没有认证的卖家卖不动,虚假宣传、假货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但对合规的卖家这是好事,竞争少了利润空间反而大了。
DTI已经在规划下一步, 比如搞个“电商黑名单”,违规严重的卖家永久禁止入驻;还有和支付宝、PayPal合作,用区块链技术追溯商品来源,从源头防假货。这些政策要是落地,菲律宾电商市场会越来越干净,消费者的信任度上来了整个行业才能健康发展。
对跨境电商菲律宾是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也是个“雷区”。现在入场,就得把“合规”两个字刻在脑子里。别想着走捷径,真被冻结了账号,不仅货款拿不回来还可能被列入跨境黑名单,以后东南亚其他市场也别想做。踏踏实实卖正品,该认证的认证,该公示的公示,才能在这个市场长久地活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