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半年,TikTok电商美国市场销售破54亿
54亿美元背后:TikTok Shop美国市场的爆发与隐忧
2025年上半年, TikTok Shop美国市场交出了一份54.47亿美元的成绩单,占全球总GMV的22%。这个数字相当于印尼和越南两大东南亚核心市场的总和,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场爆发式增长背后藏着新入局者难以逾越的壁垒和内容营销的“双刃剑”效应。
从“刷视频”到“剁手”:用户习惯的悄悄革命
美国用户每天在TikTok上花52分钟,这个数字超过了所有社交产品。他们刷的不是简单的娱乐内容,而是被算法精准推送的“购物指南”。18-34岁的年轻人占比超过70%,这部分群体对“所见即所得”的接受度远超其他年龄段。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 截至2025年9月,TikTok全球下载量突破57亿次美国月活用户1.61亿,这些数字背后是消费行为的重构——短视频不再是种草的补充,而是购物的直接触发点。

6月大促期间,护理美容品类的单月视频量同比增长了22%。用户不再满足于看广告,他们要看真人试用、即时反馈。比如Medicube定妆粉饼, 均价105.69美元,通过达人展示“油皮持妆12小时不脱妆”的真实场景,单月销量突破3万件。这种“内容即转化”的模式,让传统电商的详情页变得苍白无力。
美妆、 服饰、健康:三大品类如何“吃下”64%的市场
护理美容品类以12.21亿美元的GMV强势领跑,占比26%。定妆散粉、复合维生素等单品长期霸榜,6月单月GMV达2.4亿美元,较1月增长33.3%。这背后是“她经济”与“颜值经济”的叠加:美国女性消费者更愿意为“解决具体痛点”的产品买单,而不是泛泛的“护肤套装”。
女士紧随其后上半年GMV 7.42亿美元。6月销量较1月激增66.3%,休闲服饰与运动装成为增长主力。有意思的是 这类商品的客单价集中在20-50美元区间,既不像快时尚那样廉价,也不像奢侈品牌那样遥不可及,精准卡在“日常可负担”的心理价位。
健康品类以6.9亿美元位列第三,MaryRuth’s复合维生素是典型代表。这个品牌均价17.69美元, 通过与1700名达人合作,构建了覆盖健身族、上班族、宝妈的全场景营销矩阵,单月GMV达3.14万美元。美国消费者对“功能性保健品”的痴迷,让健康类目成为“低单价高复购”的典范。
运动户外、时尚配饰分列四五。这五大类目GMV总和34.72亿美元,占比64%。市场高度集中的背后是新入局者进入的“隐形门槛”——没有差异化产品,很难在红海中撕开口子。
价格段里的“橄榄型”秘密:美国消费者不买“便宜账”
10-20美元价格段的商品销量占比31.28%, 看似“低价走量”,实则暗藏玄机。这个区间的商品多为“高频消耗品”或“入门级体验品”,比如面膜、手机壳、小配饰。但美国消费者对“低价”的容忍度有限,他们更看重“一分钱一分货”的价值感。
30-50美元价格段以26.87%的GMV贡献度领跑,这个区间是“品质消费”的主力军。无论是服饰的面料、美妆的成分,还是健康品的配方,美国用户愿意为“可感知的品质”支付溢价。Medicube定妆粉饼单价超100美元仍热销,正是主要原因是它用“实验室级持妆技术”打消了用户对“高价=智商税”的疑虑。
50美元以上的高价商品合计贡献28.43%的GMV, 主要集中在手机电子、健康器械等品类。这部分消费者追求的不是“性价比”,而是“效率”和“体验”。比如一款售价89美元的智能按摩仪, 通过达人演示“15分钟缓解肩颈酸痛”,精准击中上班族痛点,单月销量破万件。
反观10美元以下的商品,销量占比仅27.47%。这说明美国市场早已摆脱“低价竞争”的初级阶段,消费者更愿意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买单。那些试图靠“9.9包邮”策略入局的商家,可能会发现“流量易得,转化难求”。
头部商家“筑墙”:2000万门槛下的突围路径
进入美国站TOP 10商家榜单的门槛约为2062万美元,这个数字远高于泰国和越南。头部效应已经形成:MaryRuth’s上半年GMV 4282.86万美元, POPMART US SHOP凭借Labubu盲盒实现3914.94万美元,前两名就吃掉了健康和玩具类目的半壁江山。
头部商家的护城河不是“流量”,而是“产品+内容”的双重壁垒。以POPMART US SHOP为例, Labubu盲盒仅与2名达人合作,就靠“开箱惊喜感”和“收藏价值”的内容创意,卖出2.38万件。这种“少而精”的达人策略,比铺量式合作更有效。
新入局者想突围,必须找到差异化的切入点。比如在健康品类, 与其和MaryRuth’s拼“维生素配方”,不如专注“细分场景”——针对熬夜族的“护肝片”、针对健身族的“电解质泡腾片”。2025年3月, 一个叫“SleepyBear”的睡眠辅助品牌,通过“助眠香薰+白噪音”的短视频组合,单月GMV突破500万美元,就是典型的“垂直品类破圈”案例。
视频种草与达人矩阵:内容营销的“双引擎”效能
美国站月均视频发布量超400万条,峰值时突破448万条。短视频+商品链接贡献58%的GMV,直播带货仅占10%。这说明“短平快”的视频种草比“实时互动”的直播更符合美国用户的消费习惯。
达人生态呈现“头部破圈”与“中腰部种草”的协同效应。头部达人负责“引爆话题”, 比如百万粉丝的美妆博主发布“一周只用Medicube定妆粉”的挑战,带动话题播放量破亿;中腰部达人则负责“精准转化”,几千到几万粉的垂类达人,通过“真实使用感受”建立信任,转化率往往比头部达人更高。
内容同质化是隐藏的风险。2025年5月,护理美容类目出现大量“同类产品对比”视频,用户开始审美疲劳。有商家尝试“反向种草”——展示产品的“缺点”(比如“这款面霜有点油, 适合干皮”反而增加了真实感,转化率提升23%。这说明“真诚”比“完美”更有杀伤力。
增长红利之外:54亿美元背后的冷思考
美国市场已进入“高质量增长”阶段,但新入局者面临的挑战远比想象中大。头部商家通过供应链优势和内容积累,形成“马太效应”;中小商家则在流量成本上升的夹缝中求生。2025年二季度,美国站新入驻店铺的存活率不足30%,低于东南亚的45%。
另一个被忽视的变量是政策风险。美国对跨境电商的税务监管日趋严格, 2025年4月,加州出台新规要求TikTok Shop商家提供本地税务登记号,导致部分中小商家退出。这意味着“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合规运营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54亿美元的GMV数字耀眼, 但拆开来看,美妆、服饰、健康三大品类占比64%,其他品类增长乏力。市场集中度过高,一旦核心品类遇冷,整体增速可能会放缓。2025年6月,美国服装类目GMV增速较3月回落了12个百分点,已经释放出“增长见顶”的信号。
对于从业者而言, TikTok Shop美国市场的机会依然存在但必须抛弃“流量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与其追求短期爆款,不如深耕细分品类;与其盲目铺量达人,不如构建“内容-产品-服务”的闭环。毕竟在1.61亿月活用户的巨大市场里真正缺的不是流量,而是能打动人心的产品与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