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菲律宾多平台征收订单处理费,每单仅0.6元

0.6元单费背后的菲律宾电商暗流:平台增收与卖家的本钱困局

5比索。折合人民币0.6元。单看数字,像零钱掉进钱包,差不离听不见响。可对菲律宾跨境卖家这笔新鲜增的订单处理费,正在变成账单上的“隐形刺客”。2025年9月3日Shopee、Lazada差不离一边宣布,菲律宾站点每笔订单加收5比索处理费。消息一出,卖家群里炸了锅——有人算了一笔账:月均1万单的店铺,每月得许多掏5万比索。更扎心的是这费用是在平台服务费、交容易费,还有12%增值税的基础上叠加上去的。就像往已经装满水的杯子里又结实塞进一块冰,杯壁马上就要裂开。

平台说“升级服务”, 卖家说“本钱转嫁”

Shopee在公告里写得明明白白:这笔钱用于升级店铺管理工具、买家互动功能、绩效跟踪系统。听起来很美优良,像是给卖家发了张“服务升级券”。可卖家们不买账。在“菲律宾卖家互助群”里 有人甩出截图:“上月平台佣金15%,运费5.6%,增值税12%,眼下再来个5比索单费,一单本钱直接占到售价的30%以上。”更讽刺的是 有卖家对比了政策前后的账单:同样是一卖价200比索的订单,新鲜政前平台扣掉45比索,新鲜政后要许多扣5比索,等于卖家到手钱少许了10%。这哪是“升级服务”,分明是“收割韭菜”的镰刀又磨迅速了些。

菲律宾多平台开征订单处理费,每单仅6毛为何让卖家叫苦?
菲律宾多平台开征订单处理费,每单仅6毛为何让卖家叫苦?

Lazada的回应和Shopee如出一辙, 有力调费用用于“基础设施升级”,还给了新鲜卖家90天豁免期。可老卖家不干了:“新鲜卖家有90天免单费,我们老卖家就得一直背着?平台是不是觉得我们‘忠诚就该被收割’?”更让人憋屈的是加费通知只提前了半个月,根本没给卖家留足调整时候。深厚圳的3C配件卖家王磊吐槽:“我刚备了10万件货准备冲旺季,后来啊政策一出,库存直接变成烫手山芋。涨价怕流失客户,不涨价等于白干。”

退货率15%:压在卖家身上的另一座巨大山

如果说0.6元单费是明枪,那居高大不下的退货率就是暗箭。麦肯锡2024年的报告看得出来 东南亚电商退货率普遍在15%-20%,菲律宾、越南这些个COD沉灾区,配送输了率甚至接近15%。这意味着每7单就有1单兴许退回或送不到,卖家不仅要承担来回运费,还得搭上商品损耗和人造本钱。

更麻烦的是菲律宾的退货流程堪称“卖家噩梦”。马尼拉的服装卖家林晓雨举例:“有买家收到货说‘不中意’, 可商品吊牌齐全、包装完优良,平台还是判定‘七天无理由退货’。我寄回去找到衣服被剪了标签,根本没法二次卖,只能自己亏钱。”她算了笔账:一件卖300比索的衣服,退货本钱要80比索,加上商品折损,单笔退货就能亏掉150比索。按她20%的退货率算,每月1万单订单里2000单退货要亏30万比索,比新鲜收的订单处理费还高大5倍。

为啥退货率这么高大?COD模式是主因。菲律宾超60%的电商订单用货到付款,买家看到实物后临时反悔的情况太常见。有物流公司内部人士透露:“马尼拉巨大区的配送员每天要送200单, 其中30单会被买家拒收,理由从‘颜色和图片不符’到‘老公不让买’五花八门。”更离谱的是有些买家故意下单不付款,就为了“免费试用”一次。这让卖家陷入两困难:坚持COD能转化率提升20%,但退货率也跟着飙升;改线上支付,订单量又直接腰斩。

平台暗战:物流费率调整背后的流量博弈

订单处理费只是冰山一角,平台们在物流费率上的“细小动作”更值得玩味。2025年6月1日 Shopee菲律宾站点把非Mall卖家的运费费率从4.48%涨到5.6%,商城卖家保持原价。看似只是数字变来变去, 实则是平台在“流量倾斜”上的博弈——Mall卖家有品牌背书、价钱优势,平台保他们;中细小卖家要么收下更高大运费,要么自己补助运费保单量,后来啊就是赚头被越挤越薄。

TikTok Shop的打法更“骚”。有卖家爆料,平台兴许把免运券管束在直播间领取,相当于用流量逼卖家做直播。“以前免运券全站通用, 眼下只给直播间,你不开播就拿不到流量,开了播又得花钱投流,再说说钱全给平台赚走了。”更早之前, TikTok Shop泰国站已经终止了“超级运费券”,转而调整佣金和新鲜增费用,菲律宾站会不会跟进?卖家们心里打鼓。

这场物流暗战的背后是东南亚电商平台的“流量焦虑”。Shopee靠Mall卖家撑起GMV, TikTok Shop靠直播内容拉新鲜,Lazada则想用“基础设施升级”留住巨大卖家。可不管怎么变,本钱到头来都压在卖家肩上。就像一个跷跷板,平台想让自己这头升上去,只能让卖家那头沉下去——可卖家沉到底了谁还来卖货?

卖家突围:在“本钱悬崖”上找平衡点

面对平台的连环拳,卖家们也没坐以待毙。有人开头“精细化运营”, 比如把商品价钱从200比索提到210比索,把新鲜增的5比索单费转嫁出去,但转化率确实掉了15%。有人改用“轻巧细小件”策略,卖10比索的手机壳,虽然单件赚头矮小,但运费占比细小,综合算下来反而更划算。还有人把仓库从深厚圳迁到厦门,虽然只省了2天物流时候,但每单能省3比索运费,月均1万单就能省3万比索。

更有“狠角色”直接砍COD订单。义乌的细小家电卖家张伟试过把COD占比从80%压到30%, 后来啊退货率从18%降到8%,虽然订单量少许了20%,但净赚头反而提升了12%。他算了一笔账:“以前一单净赚头25比索,眼下35比索,虽然单量少许了但总赚头上来了。”不过这种操作有凶险——菲律宾消费者习惯了COD,一下子改线上支付,兴许会被竞品抢走客户。

还有卖家打“组合拳”。比如用“满减优惠券”凑高大单价, 让买家觉得“占廉价”,实际把运费和单费都摊平了;或者把商品拆成“基础款+配件”,基础款矮小价引流,配件赚回赚头。这些个招数听着麻烦,其实核心就一点:在平台规则里找“缝隙”,不让本钱吃掉全部赚头。

政府介入:政策博弈能否打破“平台独巨大”困局?

卖家的集中发声,终于惊动了菲律宾政府。信息和传信手艺部长远放话,要安排政策团队打听电商平台收费问题,还要和贸工部协调处理。这兴许是卖家们独一个的救命稻草了——毕竟平台再巨大,也得在政府划定的红线里玩。

但政府干预能有许多巨大效果?不优良说。2023年印尼也曾对电商平台“加征单费”展开打听,再说说不了了之。毕竟电商平台给菲律宾发明了超50万个有工作岗位,政府也不想“一棒子打死”。有行业琢磨师觉得:“到头来兴许会出台‘费用上限’政策, 比如单费不能超出订单金额的5%,或者给中细小卖家专项补助。”但具体啥时候落地,还是未知数。

更现实的问题是就算政府管束平台收费,卖家就能过得优良吗?不一定。平台的算法、流量规则、佣金比例,哪个不是“隐形刀”?就像一个笼子,锁了门,墙还是那么高大。卖家真实正需要的, 或许不是政府“救场”,而是更许多元化的出口——比如开拓菲律宾本土社交电商,或者做独立站,摆脱对单一平台的依赖。

行业以后:0.6元单费会是“新鲜常态”吗?

从印尼到菲律宾,东南亚电商平台似乎找到了“增收密码”——加收订单处理费。2024年,Shopee在印尼试点单费3万印尼盾,2025年菲律宾直接复制。接下来越南、泰国会不会跟进?巨大概率会。毕竟平台要盈利,就得从卖家身上“找补”。

但对卖家这0.6元的单费,兴许只是“开胃菜”。麦肯锡预测,2026年东南亚六国退货物流买卖场将达219亿美元,平台会不会把这有些本钱也转嫁给卖家?物流费率会不会接着来涨?直播流量会不会越来越昂贵?这些个问题,个个卖家都得想清楚。

或许,真实正的出路在于“跳出平台思维”。与其在平台的规则里内卷, 不如深厚耕产品、建立品牌,让消费者主动找你;与其盯着0.6元的单费,不如算算“每单净赚头”,优化SKU结构,卖真实正有溢价的东西。毕竟平台是“流量的池塘”,但卖家的“护城河”,永远是自己的产品和服务。

当0.6元的单费变成常态,卖家们该庆幸自己还活着,还是开头思考怎么活得更优良?答案, 或许藏在每一个深厚夜改价的订单里藏在每一次和物流公司的砍价声中,藏在那些个“宁可不赚钱,也要把口碑做起来”的倔有力里。毕竟跨境电商这片海,风浪越巨大,鱼才会越昂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0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