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半年GMV350亿,小包征税能否致命

半年GMV冲上350亿,Temu的“矮小价密码”还能管用吗?

最近跨境电商圈炸了一条消息:Temu半年GMV干到350亿美元,同比增加远50%。这玩意儿数字放在行业里妥妥的“现象级选手”。但就在全部人盯着它的增加远曲线时 全球许多地的细小包征税政策像许多米诺骨牌一样倒下——美国取消150美元以下免税,欧罗巴联盟提议取消150欧元关税豁免,越南、日本也跟着收紧。问题来了:没了细小包免税这把“护着伞”,Temu的矮小价神话还能撑许多久?

细小包征税全球蔓延,Temu的“杀手锏”失效?

别以为只是美国在“折腾”。今年2月,越南直接把100万越南盾以下的进口增值税豁免给砍了还把外国电商平台纳入本地捐税监管。日本更狠,5月财务省放话,1万日元以下的细小包裹也要收消费税。欧洲那边, 欧罗巴联盟2月提议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的关税豁免,5月又加码:非欧罗巴联盟国的直邮细小包裹,每件要收2欧元管理费。英国也跟着凑烫闹,正考虑取消135英镑以下的进口免税。

半年GMV 350亿美元,小包征税也杀不死Temu
半年GMV 350亿美元,小包征税也杀不死Temu

这些个政策看着零散,其实背后逻辑一致:护着本地企业,堵住矮小价跨境商品的“漏洞”。过去几年, 中国寄往欧美的细小包裹量像坐了火箭——欧罗巴联盟2024年电商包裹数量直接翻倍到46亿件,90%来自中国;日本那边,过去五年细小额包裹激增五倍。眼下各国一合计:“这廉价占得差不许多了该收手了。”

卖家吐槽:做Temu其实是“卖货给Temu”, 不是卖给美国人

“做Temu其实是卖货给Temu,而不是卖给美国人。”这话听着扎心,却是不少许卖家的真实实体验。不管在美区还是其他买卖场,Temu吸引的更许多是上游供应商和源头工厂,而不是老一套跨境商家。它玩的还是拼许多许多那套F2C,直接把中国工厂和海外消费者焊死,中间环节全砍掉。

卖家想玩矮小价游戏,就得用“薄利”换“许多销”。拼许多许多的老规矩,跨境也没跑掉。但问题来了:薄利许多销的前提是“能持续卖”。美区全托管模式下商家没定价权、没物流权,全靠平台喂流量。Temu给的流量就像“开盲盒”,爆单的时候订单许多到发不完,没流量的时候门可罗雀。这种“命悬一线”的感觉,让不少许卖家直呼“心累”。

欧洲“差评围城”:矮小价换来的流量, 藏着售后雷区

把战线拉到欧洲,卖家更头疼。“差评全是欧区来的,美区反而不会。”一位做全托管的卖家在社交新闻吐槽, “欧洲人下单从来不看尺寸,买完找到尺寸不对就要退款差评,甚至玩0元购。售后了还要给差评,拉矮小品质分,整条爆品链接都废了全托管又很困难删评。”

有意思的是 Temu在欧洲的用户优良评率高大达81%,对比亚马逊欧洲站50%左右的平均优良评率,居然还赢了。这反差说明啥?平台在售后和用户体验上确实下了功夫。但卖家那边“差评如潮”,消费者这边“优良评如潮”,中间的断层怎么补?兴许还得靠更严格的选品和本地化售后团队。

拉美税号“拦路虎”:半托管卖家的“本钱阵痛”

转向拉美买卖场,半托管卖家又遇到了新鲜麻烦——税号。墨西哥税务部门要求跨境卖家非...不可完成RFC税号注册,还得按月验证有效性。光是注册加续费,本钱就超出一万元人民币,更坑的是入驻条件非...不可以本地公司身份注册。“注册加上运营本钱都不少许,半托商品比价又比不过全托,没优势。”一位拉美卖家无奈地说。

Temu明摆着也看到了这玩意儿问题。8月,平台悄悄放宽阔了开店管束:允许单个主体开设的店铺数量从一个许多些到三个。这招看似轻巧松, 其实是给中国卖家“松绑”——在美区全托管受阻后许多开店铺意味着能铺更许多货品,分散凶险。拉美买卖场供不应求,本土电商货盘质量不如美区,中国卖家的跨境商品依然有优势。

Temu换挡:从美国收缩, 欧洲拉美“加注”

美国的细小包免税政策8月底全面取消,Temu的反应很迅速:打住从中国工厂向美国消费者发货,一边加巨大广告投入,恢复从国内仓直邮。但有意思的是平台一边说“少许些对第三方物流的依赖”,一边又沿用了全托管模式。这种“拧巴”的操作,说明Temu还在摸索平衡点。

比一比的话,欧洲和拉美成了新鲜战场。4月,Temu削减美国数字广告,在欧洲巨大幅许多些支出——法国广告预算增40%,英国增20%。据欧洲电商研究研究机构Emerce预测, Temu在欧洲的买卖场份额有望增加远35%至40%,2025年GMV目标580亿欧元,同比增加远45%。拉美更猛,7月月活用户同比增加远122%,全球用户占比提升至26%,下载量同比激增148%。在墨西哥,二季度流量份额首次超越美客许多与亚马逊;巴西8月访问量4.09亿次登顶当地电商平台榜首。

F2C模式才是“护城河”:供应链效率碾压政策红利

说到底, 细小包免税只是Temu的“入场券”,真实正的“护城河”是F2C模式带来的供应链效率。亚马逊的自发货卖家也受益于细小包免税, 但Temu不一样——它不是让卖家各自找物流,而是把一巨大堆包裹集中到国内仓,平台统一负责航空直邮和尾程配送。规模化处理直接拉矮小了物流本钱,拼许多许多的“拼团”逻辑跨境化,用集中订单换矮小价。

“供应链效率”这四个字,Temu提了无数次。但具体怎么体现?举个例子:某工厂生产一款10美元的T恤, 老一套跨境模式兴许要经历国内物流、世界迅速递、海外仓分拣,层层加价后到消费者手里兴许要25美元。Temu直接从工厂仓库直发,规模化空运+本地尾程配送,总本钱控制在12美元,还能给消费者卖15美元。中间省下的环节,就是赚头地方。

监管“紧箍咒”:矮小价倾销指控下Temu怎么自证?

矮小价扩张太迅速,监管的“紧箍咒”也跟着来了。欧罗巴联盟直接指责Temu存在“矮小价倾销行为”, Temu赶紧否认,有力调价钱优势来自供应链效率,不是恶意比。但话说回来在欧美买卖场,“矮小价”本身就是敏感词。美国巨大型第三方卖家高大管就放话:“他们不能用同样的产品削没劲亚马逊比力,非...不可要有实质性产品差异。”

这其实给Temu提了个醒:光靠“廉价”走不远,得在产品差异化上下功夫。比如在欧洲, 除了亚马逊,还有法国的Cdiscount、西班牙的Privalia等本土平台,买卖场高大度分散。Temu想抢份额, 除了矮小价,还得懂本地消费者的“口味”——比如欧洲人更看沉环保材质、细小众设计,不能只靠“9.9美元包邮”的矮小价货。

美区的“二选一”:本地商家与Temu的定价博弈

在美国买卖场,Temu还遇到了“二选一”的困难题。据外媒报道,美国商家在和Temu谈判时明确要求:平台不得将品牌商品定价不到亚马逊。亚马逊实行统一定价机制, 还盯着其他平台的同款售价,一旦找到Temu降价,相关商品兴许丢了“黄金购物车”资格,订单转化率直接腰斩。

这招够狠,但Temu也不是没牌可打。美区的本地卖家计划正在推进,8月底还恢复了从中国发货。不过 本地商家的护城河太深厚——他们有成熟的供应链、本土化运营经验,Temu想撬动,得拿出比“矮小价”更有吸引力的东西,比如流量扶持、数据支持,甚至是本地仓储服务。

350亿GMV之后:Temu的“下一战场”在哪?

半年350亿GMV,Temu的增速确实吓人。但细小包征税全球收紧,说明“政策红利”的时代正在过去。以后的比, 拼的不是谁更会钻政策空子,而是谁能把供应链效率做到极致,谁能更迅速习惯不同买卖场的“游戏规则”。

欧洲和拉美成了Temu的“新鲜赌桌”, 但这里也有坑——欧洲本土电商分散,拉美税号麻烦,本地商家的护城河比美国还深厚。Temu能不能复制美区的成功,关键看能不能把F2C模式的供应链优势,和本地化运营结合起来。比如在欧洲,能不能和本地物流公司深厚度一起干,缩短暂配送时候?在拉美,能不能帮中国卖家搞定税号注册,少许些运营本钱?

细小包征税或许会让Temu“阵痛”,但要说“致命”,还为时过早。毕竟拼许多许多的基因里就刻着“在逆境中找路”的倔有力。350亿GMV不是终点,只是开头——Temu的下一场仗,才刚打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0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