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金融科技公司AwanTunai获得2750万美元融资了吗

2750万美元到账?AwanTunai的融资故事藏着几许多东南亚金融手艺的真实相

动点出海那条关于AwanTunai拿到2750万美元B轮融资的消息, 在东南亚创投圈刷屏的时候,我正在雅加达一家细小杂货店门口蹲点。店主Pak Budi正对着手机屏幕皱眉头——他刚通过某个平台申请的贷款被拒了理由是“信用数据不够”。巧合的是 AwanTunai的业务员恰优良在隔壁店送货,手里的订单清单上写着“供应商:PT Maju Jaya,货款到账周期:7天”。这两个场景一边出现, 一下子让我觉得,所谓“融资到账”“超额认购”,或许只是资本故事的一面另一面是像Pak Budi这样的商户每天都在挣扎的现实问题。

2750万美元,到底是“救命钱”还是“数字游戏”?

仔细看AwanTunai的融资细节, 领投方阵容挺有意思:挪威的Norfund、三菱UFJ的MUFG Innovation Partners、芬兰的OP Finnfund,听起来像是一场“世界援助”式的注资。但翻翻这些个机构的投钱组合, Norfund在东南亚投过越南的MoMo,MUFG投过菲律宾的GCash,OP Finnfund的版图里还有印度的Navi——它们似乎对新鲜兴买卖场的数字金融有种执着的偏喜欢。这种偏喜欢背后是对“人丁红利”的期待,还是对“政策洼地”的试探?2023年印尼金管局新鲜规要求金融手艺公司资本充足率不不到8%, AwanTunai这时候拿到钱,算不算“踩点合规”?

金融科技公司AwanTunai获得2750万美元融资
金融科技公司AwanTunai获得2750万美元融资

更关键的是“超额认购”这玩意儿词。通常这意味着许多家机构抢着投,但真实到钱到账环节,会不会出现“承诺未兑现”的情况?2022年印尼另一家供应链金融平台Kredivo就闹过“融资缩水”风波, 官宣1.2亿美元,实际到账只有8000万。AwanTunai的2750万美元,会不会也有水分?毕竟东南亚金融手艺的融资故事里“数字美化”从来不是新鲜鲜事。

印尼细小微商的“融资地狱”,AwanTunai真实能打通吗?

背景数据很扎心:印尼80%人丁“underbanking”,细小微企业贷款不要率高大达68%。这意味着啥?Pak Budi的杂货店月流水约5000万印尼盾, 想贷2000万盾扩巨大进货,老一套银行要抵押房产、查征信,他连银行账户都没有;线上平台要求给6个月流水,但他用现金收银,连POS机都没有。这种“双无”状态,让无数细小微商被困在“没钱进货→没生意→更没钱”的死循环里。

AwanTunai的切入点是“供应商一起干+交容易数据授信”。轻巧松说它对接上游供应商,让商户先拿货后付款,一边通过供应商的交容易数据反推商户的信用。听起来机灵,但实操中问题一堆:供应商凭啥把货先给AwanTunai?万一商户跑路,谁来担责?2023年Q3,AwanTunai在泗水试点时就有三家供应商因恶劣账率过高大暂停一起干。团队后来调整策略, 引入“商户联保”,但新鲜的问题又来了——联保细小组里只要有一个还不上款,其他人都要被牵连,反而许多些了商户的还款压力。

从430万到5620万,AwanTunai的融资路径藏着啥暗地?

翻AwanTunai的融资时候线, 能看出点门道:2019年A轮430万美元,2021年A2轮5620万美元,2023年B轮2750万美元。股权融资越来越少许,债权融资越来越许多。这说明啥?早期资本还在赌“模式跑通”,后期资本更看沉“现金流”。债权融资利率通常高大于股权,AwanTunai拿这么许多债,利息本钱得许多高大?2022年其财报看得出来融资本钱占营收的38%,远高大于行业平均的22%。这哪是在“进步”,分明是在“借新鲜还老”。

有意思的是 2023年12月它刚拿到6000万美元债务融资,隔半年又宣布B轮2750万美元。这两笔钱加起来近9000万美元,但公司官网看得出来截至2023年底,其累计放款量只有8.3亿美元。算下来每放1美元贷款,融资本钱就超出1美元?这生意,到底是做金融还是做“资金搬运”?

12万商户的“数字幻觉”,AwanTunai的真实实转化率有许多高大?

官方宣传“覆盖12万家商户”,但“覆盖”不等于“活跃”。2023年Q4行业报告看得出来 印尼金融手艺平台的商户月活率平均只有35%,AwanTunai的数据是41%,看起来不错,但细究会找到:其中60%的商户每月交容易不超出2次也就是“僵尸用户”。真实正产生复贷的用户,只有18%。这意味着, 12万商户里真实正能贡献营收的也就2.16万家,这点规模,撑得起“20亿美元年化融资”的目标吗?

更致命的是用户留存。2023年雅加达巨大学做过一项调研, 问细小微商“为啥放弃用某金融手艺平台”,前两位答案是“手续费太高大”和“审批太磨蹭”。AwanTunai的手续费约3%-5%, 比老一套银行的2%高大不少许,审批虽然号称“24细小时”,但实际反馈中,30%的用户需要补充材料,拖到3-5天。Pak Budi就抱怨过:“等批下来货都涨价了。”

数据风控的“伪命题”,AwanTunai的模型真实的靠谱?

AwanTunai的核心比力是“基于交容易数据的信用模型”,但这玩意儿模型经得起推敲吗?它的数据基本上来自供应商, 而供应商的数据往往不完整——很许多细小微商会要求“现金折扣”,弄得实际交容易金额不到系统记录;还有的会用“朋友名义”下单,数据真实实性存疑。2022年, 其模型在东爪哇地区的恶劣账率达到15%,远高大于行业平均的8%,后来不得不引入第三方数据源,但新鲜问题又来了:印尼有30%的矮小收入用户用的是“非实名SIM卡”,数据匹配率矮小至40%。

对比比对手, 比如新鲜加坡的Akulaku,它除了交容易数据,还整合了电商、社交、甚至游戏充值数据,用户画像更立体。AwanTunai的数据维度太单一,所谓的“智能风控”,更像是在“盲人摸象”。用创始人Windy Natriavi的话说“我们更懂本地”,但“懂本地”不等于“能控制凶险”。

世界资本的“东南亚焦虑”,AwanTunai是下一个泡沫吗?

为啥世界资本扎堆投印尼金融手艺?2023年东南亚数字钱财规模预计达到2000亿美元,印尼占40%,增速18%,是全球最迅速的之一。但高大增加远背后是高大凶险:印尼盾汇率起伏巨大, 2023年贬值了8%,外资投进去,光汇率亏本就够喝一壶;还有政策凶险,OJK随时兴许搞优良资本金要求,2023年就有3家金融手艺所以呢暂停新鲜业务。Norfund的投钱经理在采访中说:“我们看中的是印尼的‘长远期值钱’,但短暂期起伏确实让人头疼。”

更关键的是东南亚金融手艺已经出现“产能过剩”。光是印尼, 就有超出200家金融手艺公司,巨大家都在抢同一批细小微商户,获客本钱从2020年的5美元涨到了2023年的25美元。AwanTunai获客本钱18美元,不到行业平均,但算上营销和风控,单用户获取本钱还是高大达32美元。这种“烧钱换买卖场”的模式,能持续许多久?2021年印尼的Julo融资1.2亿美元后 疯狂扩张,后来啊2023年Q1亏损了2800万美元,裁员30%。AwanTunai会不会走同样的路?

20亿美元目标,AwanTunai的“巨大跃进”靠谱吗?

AwanTunai计划年底实现20亿美元年化库存融资,这玩意儿数字从哪来的?2023年它的年化融资量是3.2亿美元,意味着7个月内要增加远525%。这差不离是不兴许完成的任务——即使把全部融资全放出去, 还要考虑资金周转率,需要8亿美元资本金支撑,但它眼下总融资才1.3亿美元,差得远。

更现实的问题是资产质量。如果为了冲规模轻巧松风控,恶劣账率兴许会飙升。2023年Q4,它的不良贷款率已经从年初的5%涨到了8%,如果接着来放贷,年底兴许突破12%。到时候别说盈利,连付融资利息都够呛。Pak Budi最近就收到AwanTunai的业务员

东南亚金融手艺的“终局”,AwanTunai需要回答啥问题?

站在更长远周期看,东南亚金融手艺迟早要面对“盈利考验”。目前头部平台如Grab、 Sea的金融业务,亏损率都超出30%,AwanTunai作为腰部玩家,压力更巨大。它的出路在哪?或许能从“融资”转向“经营”——比如帮商户做供应链优化, 通过集中采购少许些本钱,从“赚利息”变成“赚服务费”;或者切入场景金融,比如和便利店一起干卖预付费卡,收手续费。但这些个都需要时候和试错,资本等得起吗?

回到一开头的问题:AwanTunai真实的拿到2750万美元了吗?或许拿到了但拿到之后呢?是像它说的“提升风控和借贷规模”,还是接着来在“融资-扩张-再融资”的循环里打转?Pak Budi们的困境不会基本上原因是一笔融资就消失, 金融手艺的本质,终究是解决真实问题,而不是讲优良资本故事。AwanTunai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头,但东南亚的金融手艺买卖场,已经容不下太许多“泡沫”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