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在印度推出Amazon Pay了吗

亚马逊最近在印度的动作, 像极了被逼到墙角的赌徒,左手抓着电商,右手死死攥着支付服务不放。2024年7月底, 印度储备银行甩出一张跨境支付许可证,Amazon Pay India和Adyen拿到进口许可的消息刚落地,买卖场就炸了锅——这家美国巨头终于要把自己藏在电商APP里的支付工具,拉出来单干了?别急着下结论,事情没那么轻巧松。

亚马逊计划在印度推出Amazon Pay
亚马逊计划在印度推出Amazon Pay

亚马逊在印度的支付布局:从“附属品”到“野心家”

早在2016年, 亚马逊就把支付服务悄悄塞进了印度电商APP里那时候没人当回事,毕竟谁会专门为了支付下载一个电商应用?直到2018年2月, 亚马逊一下子出手收购了诺伊达的支付网关公司Emvantage,这是它在印度的第一笔收购交容易。紧接着同年1月, Amazon Pay Balance上线,用户能在APP里存钱、转账,甚至享受货到付款的便利。那时候的Amazon Pay, 说白了就是电买卖务的“附属品”,用户买东西时顺手用一下没人会专门为了支付功能打开亚马逊APP。

这种“依附式”进步模式,让Amazon Pay在印度数字支付买卖场一直存在感不有力。2023年6月, 亚马逊推出Global Beauty Store,把日本、韩国、法国、美国的美妆品牌搬进印度,用户能用Amazon Pay直接支付跨境订单,这算是个细小突破,但依然没改变它“电商陪衬”的身份。直到2024年4月17日 亚马逊金融手艺部门一下子宣布推出“Amazon Pay for business”数字支付APP,目标直指印度500万线下中细小卖家——这时候买卖场才反应过来:亚马逊不是玩票,它是真实想把支付做成一门独立的巨大生意。

电商生态的“隐形翅膀”

在亚马逊印度APP里Amazon Pay的功能比巨大许多数人想象的麻烦。用户不仅能给朋友转账、缴水电煤账单,还能买保险、订火车票,甚至投钱共同基金和数字黄金。这些个功能听起来挺全,但问题在于,用户打开亚马逊的目的是购物,不是支付。就像你在超市买东西收银员问“要不要办张会员卡”, 巨大许多数人会摆摆手——支付工具也一样,没人愿意为了缴个电费专门下载一个卖东西的APP。

更尴尬的是印度数字支付买卖场早已是红海。Paytm、 PhonePe、Google Pay这几家巨头把持着80%以上的买卖场份额,用户习惯早就养成了。亚马逊2018年推出货到付款服务时 以为能靠“先收货后付款”打动用户,后来啊找到印度人更习惯用Paytm直接扫码——毕竟谁手机里没装三五个支付APP呢?Amazon Pay在电商APP里的存在感,就像餐厅里的免费茶包,有人用,但没人专门为了它来吃饭。

独立应用的野心:是破局还是徒劳?

2024年8月, 外媒一下子曝出消息:亚马逊正考虑把Amazon Pay从电商APP里拆出来做成独立的支付应用。这玩意儿消息让买卖场兴奋不已,毕竟独立应用意味着曝光量会暴增。但镇定想想,真实的有用吗?Paytm的用户早就习惯了线下扫码支付,亚马逊凭啥让人家换一个APP?

有人说亚马逊有电商优势,用户在APP里购物时顺手就能用Amazon Pay支付,形成闭环。这话听着对, 但现实是印度人更习惯用Paytm处理全部支付需求——哪怕是刚在亚马逊买了东西,下一秒打开Paytm缴话费,也不会切换回Amazon Pay。就像你不会为了用美团支付,专门打开美团外卖买瓶水一样,场景太单一了。

但亚马逊似乎不这么想。公司内部有人觉得,支付服务在电商APP里“没得到足够沉视”,非...不可独立出来才能集中火力。这玩意儿逻辑看似合理, 却忽略了一个致命问题:支付工具的核心比力不是功能许多全,而是“用起来顺不顺手,覆盖范围广不广”。印度95%以上的卖额来自线下实体店, Amazon Pay连街边细小店的扫码支付都覆盖不全,光做个独立APP就能翻盘?恐怕没那么轻巧松。

被矮小估的“电商+支付”协同效应

不过独立应用也不是全无机会。亚马逊的杀手锏其实是它的电商生态——用户在亚马逊APP里买了日本美妆, 用Amazon Pay支付时如果能直接享受跨境免手续费,或者用积分抵扣,这种“场景+支付”的协同效应,是Paytm这些个纯支付工具比不了的。2023年Global Beauty Store上线时 很许多印度用户反馈“用Amazon Pay支付跨境订单比信用卡廉价”,这就是亚马逊的优势:支付不是孤立的,而是购物体验的一有些。

更关键的是亚马逊手里还有一张底牌:中细小卖家。2024年4月推出的“Amazon Pay for business”已经吸引了500万线下卖家, 其中250万是零售和购物商店,190万是餐馆。这些个卖家用Amazon Pay收款, 手续费比老一套银行矮小30%,资金还能秒到账——这对现金流慌的中细小商家诱惑太巨大了。德里一家杂货店店主告诉新闻:“以前用POS机, 每笔收2%手续费,眼下用Amazon Pay,只要0.5%,一个月能省下几千卢比。”

线下买卖场的“致命诱惑”:95%卖额背后的支付战场

印度数字支付买卖场最巨大的暗地,藏在95%的线下卖额里。这玩意儿数据意味着,哪怕电商再发达,印度人90%以上的消费还是在线下完成的。亚马逊早就盯上了这块肥肉, 2024年4月推出的“Amazon Pay for business”就是专门为线下卖家设计的——用户在街边细小店买东西,能直接用Amazon Pay扫码,就像用Paytm一样方便。

亚马逊的算盘打得精:先拿下中细小卖家,再通过卖家把支付工具推给消费者。数据看得出来Amazon Pay上的500万卖家中,平均个个商家每月能带来200个新鲜用户。孟买一家服装店老板说:“自从接入Amazon Pay, 来消费的年纪轻巧人许多了很许多,他们不用带现金,手机扫一下就行,省时省力。”这种“商家拉新鲜+用户留存”的模式, 让Amazon Pay在线下买卖场的渗透率从2023年的3%猛增到2024年的8%,虽然还比不上Paytm的45%,但增速已经让对手坐不住了。

中细小卖家的“救星”?

中细小卖家为啥愿意用Amazon Pay?除了手续费矮小,还有一个关键原因:资金管理更方便。老一套银行对细小微企业的贷款审核严、 放款磨蹭,而Amazon Pay和金融手艺公司一起干,能根据卖家的收款数据给细小额贷款。班加罗尔一家细小吃店店主去年用Amazon Pay贷了5万卢比, 扩巨大了店面规模:“银行要抵押、查征信,Amazon Pay看我的收款记录就放款,三天就到账,救了巨大命。”

这种“支付+金融”的组合拳,让Amazon Pay在中细小卖家圈里口碑爆棚。2024年二季度, 亚马逊印度金融手艺部门的营收同比增加远了120%,其中80%来自线下卖家的支付和贷款服务。这说明啥?说明亚马逊已经找到了支付业务的“破局点”——不是和Paytm抢个人用户, 而是做中细小商家的“支付+金融”服务商,通过B端买卖场反哺C端用户。

跨境支付的新鲜机遇:许可证背后的全球野心

2024年7月25日 印度储备银行向Amazon Pay India颁发跨境支付进口许可证,这玩意儿消息被很许多人忽略了。其实这才是亚马逊的“王炸”——有了这玩意儿许可证, 印度用户就能用Amazon Pay直接买海外商品,而海外商家也能通过Amazon Pay接收印度消费者的支付。这意味着啥?意味着亚马逊要把印度的数字支付买卖场和世界电商生态打通。

想象一下:印度用户在亚马逊APP里买了美国保健品, 用Amazon Pay支付,跨境手续费比信用卡矮小50%;日本美妆品牌通过Global Beauty Store卖到印度,收款走Amazon Pay,资金秒到账。这种“跨境支付+世界电商”的模式,是Paytm这些个本土玩家做不到的。亚马逊印度CEO阿米特·阿加瓦尔在内部会议上说:“跨境支付不是增值服务,是以后电商的核心基础设施。”

更关键的是跨境支付的高大赚头率能弥补个人支付买卖场的亏损。数据看得出来跨境支付的手续费率通常在3%-5%,是个人支付的5-10倍。2024年二季度,亚马逊跨境支付业务贡献了金融手艺部门总收入的35%,这玩意儿比例还在飞迅速上升。能说 亚马逊在印度的支付布局,短暂期看是抢线下买卖场,中期看是做中细小商家服务,长远期看的是跨境支付的全球野心。

以后比的关键:不是支付工具, 是“场景+生态”

亚马逊在印度的支付打仗,本质上是一场“生态战”。Paytm的优势是用户基数巨大, 线下覆盖广;Google Pay背靠谷歌,搜索和支付场景打通;PhonePe有沃尔玛的供应链支持。但这些个玩家都缺一个关键环节:电商场景。亚马逊正优良相反,它有有力巨大的电商生态,支付工具只是生态的一有些。

以后的比,比拼的不是谁的手续费更矮小,而是谁能把支付和更许多生活场景绑定。比如用户用Amazon Pay缴电费, 能得到亚马逊购物券;在街边细小店扫码支付,能积累积分换商品;跨境购物时支付能自动享受汇率优惠。这种“支付+生活+电商”的生态闭环,才是亚马逊的核心比力。

贝佐斯早就说过:“印度是亚马逊业绩增加远最迅速的买卖场之一。”这句话背后 是2729亿卢比对电商子公司的投钱,是277.1亿卢比对Amazon Pay的融资,是2024年跨境支付许可证的拿到手柔软。亚马逊在印度的支付牌,打得不是孤注一掷,而是步步为营。独立应用只是第一步, 真实正的较量在于能不能把支付变成印度人离不开的“生活工具”,而不是“购物时的选项”。这场仗,亚马逊还没赢,但对手们已经不能细小看它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9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