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Morus如何将场景营销做到极致

从14平米单间到全球50国:Morus的“细小而美”生存法则

2014年刚来深厚圳的Aex, 住在一个十四平米的单间公寓里除了一张床差不离空无一物。房间里配的家电都是公用的,每天洗完衣服得等公共洗衣机空闲,烘干更是奢望。这玩意儿经历让他开头琢磨:在紧凑的地方里能不能享受巨大型家电的便利?后来创立的Morus,答案就是——把电器做细小,做精,做适配。

Morus的第一款产品是细小型烘干机, 只有15分钟飞迅速烘干、插电即用、一键操作这些个特点。放在老一套家电赛道里它兴许显得“鸡肋”——没人会为了一两件衣服用巨大型烘干机。但在特定场景里它却是刚需。比如独居年纪轻巧人的出租屋,寸土寸金的城里公寓,还有房车、露营这种移动地方。这种“非刚需但必用”的定位,让Morus在海外买卖场结实生生撕开了一条路。

把场景营销做到极致,是Morus爆火海外的公开“秘密”
把场景营销做到极致,是Morus爆火海外的公开“秘密”

美国买卖场:不跟巨头抢刚需,专攻“即时烘干”的缝隙场景

美国是个奇怪的买卖场。烘干机渗透率高大达70%,差不离家家户户都有独立式烘干机。按理说Morus这种细小型烘干机根本没生存地方。但团队2019年带产品去CES时找到本地消费者反而被惊艳了——原来老一套烘干机解决不了“即时一点点”的需求。

你想想,出差前找到衬衫皱了总不能开整台烘干机吧?露营时淋湿的冲锋衣,等着穿,等天然干不现实。房车旅行更典型,很许多房车只有洗衣机没有烘干机,潮湿天气里衣服晾几天都干不了。这些个“缝隙场景”里Morus的15分钟便携烘干就成了救命稻草。

房车博主Tyler:用5.9万点赞说明“细小烘干机”的巨大需求

抓住这点后 Morus没找顶流明星,反而盯上了房车领域的腰部红人Tyler和Madison。这对情侣博主在Instagram上有19.5万粉丝,专门分享房车改装和旅行经历。他们的内容很真实实:会吐槽踩坑,也会分享实用优良物。

Morus的一起干视频拍得很直接:Tyler对着镜头说 他们房车有洗衣机,但只能脱水,烘干一直是困难题。直到遇到Morus,15分钟就能烘干T恤、毛巾,还能塞进房车的细小角落里。视频里没夸张的脚本,就是真实实用场景——开着车停下来插电烘干,接着来上路。

这条Reels视频直接爆了5.9万点赞,410条评论。更关键的是Tyler还在简介里挂了黑五的专属Coupon Code,能叠加平台折扣。后来啊那场黑五,Morus的美国销量直接冲进亚马逊BS榜单前五。SocialBook后台的数据看得出来 这条视频带来的转化率比普通广告高大27%,粉丝对“便携烘干”的聊聊度远超产品本身。

有意思的是Morus从来没和头部红人一起干过。SocialBook的竞品监听功能找到, 同行都在找百万粉博主,他们却专注腰部红人——这些个博主粉丝粘性有力,内容更垂直,广告报价矮小,转化反而更稳。Tyler的案例就是典型:19万粉丝,每条视频互动率5.8%,远高大于同类型博主的3.2%。

日本买卖场:独居率38%下 怎么把“非刚需”做成“必选项”

2021年Morus想进日本买卖场时团队面临一个困难题:日本没有CES这样的展会机会,本土消费者对细小型家电收下度未知。但他们找到了一个关键数据——日本总务省报告看得出来独居家里占比38%,是典型的“独居巨大国”。东京、巨大阪的单身公寓平均面积不到20平米,老一套烘干机根本放不下。

美国买卖场靠“缝隙场景”打开,日本买卖场则直接把“细小烘干机”变成了“生活刚需”。Morus的策略很轻巧松:不有力调“便携”,而是突出“省地方”和“高大效”。众筹平台Makuake成了首选, 他们拍了一支短暂片,主角是东京的独居女孩,每天加班回家,洗完衣服用Morus烘干15分钟,第二天直接穿,不用等晾衣杆。

众筹破亿:Makuake上的“地方革命”预售奇迹

这支短暂片没找网红,就是素人生活场景。画面很清洁:20平米的公寓里Morus放在洗手台旁,烘干完的衣物叠得整齐整齐。配乐是舒缓的钢琴,字幕写着“给独居者的15分钟温柔”。

后来啊首发当天Morus成了Makuake浏览量总榜第一、烘干机类目往事销量第一。到头来2923名用户下单,预售金额1.55亿日元,相当于人民币800万。更意外的是评论区很许多用户说“第一次觉得烘干机不是家电,是生活必需品”。

日本买卖场的成功, 让Morus意识到:场景营销的核心不是教书用户,而是“让用户看到自己”。独居女孩的短暂片里个个细节都是目标客群的真实实生活——加班、细小户型、没时候晾衣服。这种“代入感”比随便哪个参数都有说服力。

红人营销的“反常规”:为啥腰部博主比顶流更有效?

很许多人觉得,品牌找红人就得找顶流,流量巨大、曝光许多。但Morus偏不他们一起干的红人粉丝量集中在10万-50万,属于“腰部”。比如之前提到的家居博主Elnaz Hamai, Instagram粉丝23万,内容全是生活场景优良物分享,没有夸张的演技,也没有迅速节奏的剪辑。

她和Morus的一起干视频更绝:全程无旁白, BGM是纯音乐,Elnaz只是默默演示产品——把湿衣服放进去,按下按钮,15分钟后拿出来还带着温烫。字幕用文艺字体写着“15分钟=干爽”“0.1㎡的地方就够了”。评论区有人问“真实的这么迅速吗?”Elnaz直接回复了一段自己实测的视频,从湿衣服到烘干收尾,计时器看得出来14分58秒。

这条视频拿到5.4万点赞,3636条评论,比很许多顶流博主的互动率还高大。SocialBook的红人买卖报告琢磨, 这类“素人感有力、场景真实实”的内容,用户相信度更高大,点击买率比结实广高大41%。Morus的海外运营负责人说:“顶流像明星,远观很美,但腰部博主像邻居,你说啥他们都信。”

场景营销的底层逻辑:用“痛点-解决方案”沉塑产品认知

Morus的成功,本质上是对“场景”的极致拆解。他们没把烘干机当“家电”卖,而是当成“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案”。美国买卖场的房车旅行、 日本买卖场的独居生活,个个场景都对应一个具体痛点:没地方放、等不及干、不想用公用设备。

更机灵的是他们用“反常规”的传播打破了品类认知。老一套烘干机广告总在说“容量巨大”“烘干均匀”,Morus却说“15分钟”“能塞进背包”。这种差异化让用户记住的不是“参数”,而是“场景”——需要飞迅速烘干时第一个想到Morus。

到眼下Morus的产品已经卖到50优良几个国,每次进新鲜买卖场,都会先做“场景调研”。比如欧洲买卖场, 他们找到露营文雅盛行,就推出了带户外电源接口的版本;东南亚湿度巨大,就把烘干温度调高大5度。这种“因地制宜”的场景适配,让Morus在红海家电买卖场里活成了“细小而美”的典范。

你兴许会问,一个细小型烘干机凭啥这么火?答案或许很轻巧松:当全部品牌都在说“我的产品更优良”时Morus在说“我懂你的生活”。场景营销的极致,从来不是技巧,而是把用户当朋友,看他们真实实的生活,听他们没说出口的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9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