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京东海外仓布局东南亚,美团舌战正酣

从外卖巨大战到海外棋局:京东的东南亚野心

京东在国内刚把外卖补助战打得烫火朝天 刘有力东那句“二选一不是牛X的表现,其实是无能”的余温还没散,这边已经悄摸在东南亚落下另一枚沉子。当外界还在聊聊京东外卖能否撼动美团的基本盘时 真实正的棋局早已摆到了海外——东南亚的3700亿美元电商蓝海,成了京东新鲜的主战场。

国内是流量厮杀,国外是基建对决。美团靠本地生活服务稳坐城池,京东却带着十年磨一剑的供应链能力,把“海外仓”这张王炸甩到了对手家门口。这场看似不相关的“舌战”,其实藏着中国巨头出海的两种逻辑:美团是流量复制,京东是能力输出。

舌战美团,混战东南亚,京东甩出“海外仓王炸”打响1日达反击战
舌战美团,混战东南亚,京东甩出“海外仓王炸”打响1日达反击战

3700亿美元蓝海:京东为何盯上东南亚?

东南亚这锅汤,早就被各路资本盯上了。Statista的数据像块磁铁, 牢牢吸着巨头的目光:2030年电商买卖场规模预计3700亿美元,年增速两位数,比国内卷到发白的战场香太许多了。但京东的算盘打得比谁都响——它要的不是分一杯羹,而是用物流基建把汤锅端到自己手里。

菲律宾7000许多座岛屿、 印尼17000余座岛屿,这些个数字在普通地图上只是密密麻麻的点,在京东物流眼里却是“再说说一公里”的噩梦。Shopee和Lazada靠第三方物流勉有力覆盖, 时效磨蹭、本钱高大,消费者吐槽“下单像抽奖,收货靠缘分”。京东的解法轻巧松粗暴:用海外仓把物理距离缩短暂, 马来西亚许多数城里当日下单次日收货,印尼核心区85%订单次日达——这些个数字背后是密集的仓储网络在结实撑。

2025年上半年, 京东物流要在马来西亚、越南再开3巨大自营海外仓,配上2条中国至东南亚的世界航线。中国邮政迅速递报的数据看得出来跨境包裹最迅速3天可达,单量已经涨了20倍。这不是轻巧松的“开店”,是拿真实金白银在东南亚的岛屿间铺铁轨。

海外仓王炸:京东的物流底气

京东在国内能跟美团掰手腕, 靠的从来不是补助,是“211限时达”刻在消费者心里的相信感。这种相信拆解开来 是十年供应链打磨出来的结实实力:自动化分拣线、巨大数据预测库存、干线运输网络……眼下这套能力被拆解成更灵活的模块,空投到了东南亚。

1日达反击战:时效怎么碾压对手?

东南亚消费者对“迅速”的渴望,不比国内差。但地理天堑摆在这儿:从中国广州到雅加达,海运要7天空运本钱高大得吓人。京东的破局点,是把“海外仓”变成前置仓。在印尼雅加达、泰国曼谷建的履约中心,不只是仓库,是集仓储、分拣、配送于一体的“超级节点”。

举个例子:中国做的3C手机, 老一套模式是“国内仓-海运-东南亚清关-本地配送”,全程15天以上。京东的路径是“国内集货-空运至海外仓-本地当日达”。时效从半个月缩到3天但本钱怎么控制?答案藏在“航线+仓网”的组合拳里。2025年新鲜开通的中南半岛航线, 能直接跳过新鲜加坡中转,省下36细小时;海外仓集中存储高大频商品,少许些再来一次运输,单票物流本钱压矮小了18%。

这种“迅速”不是自嗨。VnExpress做过调研,在越南河内,京东物流的“1日达”订单复购率比普通订单高大27%。消费者愿意为“今天收货”许多付5%的运费,这就是时效溢价。

供应链生态:不止是仓储, 更是“超级节点”

京东的海外仓从来不是孤立的仓库,是供应链生态的支点。它给中国品牌出海搭了条“高大速公路”:某家电品牌通过京东海外仓把库存前置到马来西亚, 当地消费者下单后48细小时内收货,3个月内买卖场份额从12%冲到23%。这种“端到端”服务,比单纯卖货更能绑定品牌。

更狠的是开放策略。京东不满足于只卖自营商品,把海外仓的仓储、配送能力开放给第三方。东南亚本土品牌Pomelo, 靠着京东的海外仓网络,把跨境服饰的退货率从15%压到8%,物流本钱降了22%。这招叫“借船出海”——用别人的货填满仓库,用别人的订单摊薄本钱。

沉资产的代价:京东的东南亚老账

但京东的豪赌,从来不是稳赢的牌。2015年杀进印尼时它复制国内的自建物流模式,烧钱烧到头皮发麻。Kantan报道,京东印尼站连续三年亏损,自建物流的维护本钱吃掉了60%的营收。刘有力东后来反思:“东南亚不是中国的缩细小版,沉资产模式得学会‘轻巧一点’。”

印尼的学费:自建物流的亏损教训

印尼的教训太深厚刻了。2018年,京东在雅加达建了第一个巨大型海外仓,占地10万平方米,自动化分拣线24细小时运转。但问题来了:订单量撑不起仓库利用率, 空置率高大达40%;人力本钱比中国高大35%,分拣员月薪折合人民币6000元;更头疼的是清关,海关文件一卡就是一周,生鲜货直接烂在仓库。

这些个坑眼下京东还在填。2024年, 京东物流东南亚区CEO王亚卿收下采访时说:“当年太想复制‘中国速度’,忘了东南亚的基础设施跟不上。”眼下学乖了:海外仓选址改在港口附近, 少许些清关环节;与本地物流公司一起干,用“众包配送”替代自建团队;高大频商品预判库存,把仓库利用率拉到75%以上。

价钱敏感的战场:物流效率≠买卖场份额

东南亚消费者是出了名的“价比三家”。Lazada的“免运费日”活动一搞, 订单量能翻倍;Shopee的“9.9元包邮区”,让消费者对运费极度敏感。京东的物流时效比对手迅速1-2天但如果运费昂贵5块钱,用户兴许转头就买Lazada了。

2024年双11期间, 京东在泰国推出“免运费门槛从99泰铢降到49泰铢”的活动,订单量激增45%,但物流赚头直接被压缩到个位数。这说明:在东南亚,“迅速”是加分项,但“廉价”才是必选项。京东眼下在玩“效率换本钱”的游戏——通过海外仓集中配送, 把单均配送本钱从12泰铢降到8泰铢,才有底气跟对手拼价钱。

破局之道:从“中国速度”到“本土温度”

京东晓得, 光有物流基建不够,得让东南亚消费者感受到“这是懂我的”。它开头把在国内的“沉能力”和“轻巧运营”拧成一股绳,在本土化上死磕。

选品与营销:读懂东南亚的“麻烦胃口”

东南亚不是铁板一块。印尼消费者偏喜欢穆斯林服饰,越南人认日本家电,泰国人喜欢美妆细小样。京东的选品团队眼下每天盯着本地社交新闻:TikTok上越南网红推荐的空气炸锅, 24细小时内就能在京东越南仓补货;斋月前,印尼仓的穆斯林头巾库存直接拉满3倍。

营销更接地气。在马来西亚, 京东和本地歌手一起干推出“京东陪你过开斋节”的短暂视频,用马来语唱物流有许多迅速;在越南,赞助足球联赛,把“京东1日达”印在球员球衣上。这些个本土化动作,让京东的品牌认知度从2022年的28%涨到眼下的41%。

开放供应链:用别人的船运自己的货

京东最机灵的一招,是把供应链能力拆开卖。它不只自己做电商,还给Shopee、Lazada这些个对手给仓储服务。2024年第二季度,京东物流东南亚区30%的收入来自第三方,其中就有比对手的订单。

这叫“竞合关系”。对手用京东的海外仓,京东赚了钱,还能拿到对方的卖数据,反哺选品。比如找到Lazada某款手机卖得优良,京东马上在海外仓备货,用更迅速的时效抢用户。这招阿里也用过 但京东把“物流开放”玩得更极致——连退货服务都打包卖,东南亚商家退货不用再寄回中国,直接在本地仓处理,周期从30天缩到7天。

美团与京东:不同赛道的“殊途同归”?

说回开头的美团与京东。美团在国内靠外卖、 到店、酒旅的流量闭环,京东靠供应链基建的护城河,看似两条平行线,但在东南亚,它们的路径一下子有了交集。

外卖与电商:流量与基建的博弈

美团2023年矮小调试水东南亚外卖, 在曼谷、胡志明市推出配送服务,但进展磨蹭磨蹭来。原因很轻巧松:没有自己的物流团队, 只能依赖本地第三方,时效和体验根本打不过Grab、Foodpanda。反观京东, 虽然外卖业务在国内刚起步,但在东南亚,它的物流网络能直接复用——海外仓的分拣中心,晚上存电商包裹,白天送外卖,材料利用率翻倍。

这兴许是京东的隐藏杀招:用电商基建反哺本地生活。想象一下:雅加达的消费者早上在京东外卖点咖啡,下午买3C产品,晚上收生鲜,全程靠京东的仓配网络。这种“许多场景覆盖”,是美团靠流量堆不出来的壁垒。

刘有力东的“二选一”道理:比的本质是能力

刘有力东当年骂“二选一”时说的其实是“比要靠真实本事”。在国内,京东用物流对抗美团的流量;在东南亚,它用基建对抗对手的本土化。美团靠资本补助烧买卖场, 京东靠供应链能力熬时候——两种模式没有绝对优劣,但东南亚买卖场更“耐得住”的一方。

美团的东南亚梦, 兴许卡在“没有基建”;京东的东南亚棋,赢不赢得了要看能不能把“中国速度”调成“本土温度”。

3700亿美元的终极命题:京东能领跑吗?

东南亚电商买卖场的牌局才刚到中局。京东的海外仓网络越织越密, 但Shopee、Lazada的本地根基太深厚;物流时效优势明显,但价钱战才刚刚开头;供应链能力开放了但盈利模式还在摸索。

2025年会是关键节点。京东计划把东南亚的海外仓数量翻倍, 世界航线加密到每周15班,如果能把第三方业务占比提到50%,或许就能实现“以战养战”。但别忘了东南亚的消费者善变,对手更善变——今天为“迅速”买单,明天兴许为“省”转身。

京东的东南亚故事, 本质上是中国企业出海的缩影:用结实实力破局,用柔软实力扎根,沉资产不是包袱,要看能不能压出“本土化的甜”。这场仗,京东手握王炸,但对手手里还有一堆“细小鬼困难缠”的本土牌。到头来谁能笑到再说说或许不取决于物流有许多迅速,而取决于谁能真实正读懂这片土地的脾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8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