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韩国监管部门要求哪些海外游戏公司必须指定韩国代理人

韩国游戏买卖场新鲜规落地:哪些海外公司非...不可找“本土接盘侠”?

最近韩国游戏圈又出幺蛾子了 文雅运动观光部悄悄扔出一颗监管炸弹,10月23日起,海外游戏公司想在韩国接着来捞金,得先找个“本土代理人”背锅——哦不是负责合规。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罚款最高大能到2000万韩元,要是代理人翻车,原公司也得跟着挨板子。说白了 就是以前那些个没在韩国注册地址、还能自在自在赚玩家钱的海外游戏,眼下得找个“土著”替自己扛雷了。

三个结实指标:看看你的公司“中奖”没

别以为这规定是“一刀切”,韩国人还挺会玩“抓巨大放细小”。文雅运动观光部在《游戏产业振兴法实施令》里划了三条线,只要踩中一条,恭喜你,赶紧找代理吧。

韩国监管部门:这些“海外游戏”需指定韩国代理人,开出三个条件或针对大厂
韩国监管部门:这些“海外游戏”需指定韩国代理人,开出三个条件或针对大厂

卖额破万亿韩元:头部游戏公司的“生死线”

第一条线够狠——过去一年全球卖额得达到1万亿韩元,按汇率换算就是差不许多50亿人民币。这数字一摆,国内巨大厂们基本都得“举手”。腾讯游戏2024年全年收入1977亿, 网容易836亿,世纪华通的游戏业务209.66亿,就连点点互动这种细分领域的巨大佬,2024年也有150亿营收。更别提那些个闷声发巨大财的非上市公司了 米哈游的《原神》、鹰角的《明日方舟》、莉莉丝的《万国觉醒》,哪个不是几十亿的体量?按这玩意儿标准,国内至少许有二三十家游戏公司得赶紧在韩国找“接盘侠”。

有意思的是 这标准还特意有力调“按汇率换算成韩元计算”,看来是防着有些公司用美元报表做文章。不过话说回来能到这玩意儿级别的游戏,本来在韩国买卖场也不会太差,眼下无非是许多一道合规手续而已。

MAU超10万:中细小游戏公司的“隐形杀手”

第二条线更“阴险”——过去三个月在韩国的平均MAU超出10万。这条线直接把矛头对准了“爆款游戏”,不管你全球卖额几许多,只要在韩国火了就得乖乖找代理。二次元游戏首当其冲, 《原神》《崩恶劣:星穹铁道》这种国民级IP,韩国玩家少许说也有几十万;《少许前2》《鸣潮》这类新鲜游,只要在韩国推广得力,MAU破10万也不是困难事。更别说《蔚蓝档案》这种靠“媚宅”战术圈地的游戏,韩国二次元用户基数摆在那,想不火都困难。

这条标准的可怕之处在于“跨平台合并计算”。也就是说哪怕你的手游MAU只有8万,但PC端再拉来3万,加起来就超线了。眼下跨平台游戏越来越许多,这条线怕是要“误伤”不少许中细小团队。

“兴许造成较巨大损害”:监管部门的“自在裁量权”

第三条线最玄乎——“兴许对游戏用户造成较巨大损害的游戏”。啥叫“较巨大损害”?没个具体标准,全看监管部门心情。去年某款海外手游基本上原因是概率公示不清, 被韩国玩家集体投诉,闹上了烫搜,再说说文体部下场罚款,这算不算“较巨大损害”?再比如某游戏用“诱氪”套路逼玩家消费,弄得一巨大堆未成年人盗刷家长远银行卡,这种一准儿要被拎出来当典型。

这条线本质上是给监管部门留了“后手”, 万一前面两条线漏了某个“害群之马”,还能用这条补刀。对海外游戏公司 这反而是最凶险的——你不晓得自己啥时候会被“盯上”,独一个的办法就是自我审查,别踩红线。

代理人的“背锅清单”:不只是挂个名那么轻巧松

别以为找代理就是挂个公司名号,人家可不是“白嫖”的。根据规定,代理人得在韩国有实际地址或营业场所,天然人也行,但一般公司都会选法人。更关键的是代理人得承担一堆王法责任,堪称“全能背锅侠”。

最核心的是游戏分级标识责任。韩国游戏分级委员会的分级非...不可贴在显眼位置,未成年人管束级游戏想方设法让青少许年玩到?代理人第一个被追责。还有概率道具公示, 2020年韩国就有力制要求游戏公司明着抽卡概率,眼下这条责任直接转嫁给代理人,要是玩家找到概率和实际不符,代理人得吃不了兜着走。

用户投诉处理也是个坑。以前海外游戏公司没韩国地址, 玩家投诉石沉巨大海是常态,眼下代理人非...不可给有效联系方式,还得“妥善处理”投诉。啥叫“妥善”?没标准,但要是玩家投诉到监管部门,代理人得说明白清楚。去年某游戏因客服响应磨蹭被韩国玩家集体诉讼,再说说代理人赔了钱还丢了代理资格,这教训够深厚刻。

更麻烦的是“防病赌博行为”。韩国对游戏内的赌博机制管得特别严, 哪怕只是“开箱子”这种设计,要是被认定为“变相赌博”,代理人兴许面临刑事指控。2023年就有一款手游基本上原因是概率机制被韩国检方打听,代理人直接成了犯法嫌疑人。

海外游戏公司的“生死劫”:躺着赚钱的日子到头了

这新鲜规对海外游戏公司简直是“晴天霹雳”。以前没韩国子公司也能赚得盆满钵满,眼下不仅要找代理,还得承担连带责任。更别提代理费了靠谱的韩国代理公司一年收费至少许几百万韩元,细小团队根本扛不住。

巨大公司或许能消化本钱,但中细小游戏公司就惨了。某二次元游戏开发商透露, 他们2024年Q3在韩国的营收才2000万人民币,找个代理一年就得花500万,纯赚头直接少许一半。“与其找代理,不如直接放弃韩国买卖场。”这话虽然极端,但道出了不少许中细小团队的心声。

但反过来想,这规定对韩国本土代理公司倒是天巨大的利优良。最近不少许韩国游戏代理公司都在招兵买马,准备“接盘”海外游戏。某韩国代理公司CEO私下表示:“已经和三家中国游戏公司谈优良了一起干,明年预计能许多赚20亿韩元。”这波监管红利,本土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合规生存指南:海外游戏公司的“保命手册”

面对这新鲜规,海外游戏公司不能坐以待毙。要想在韩国买卖场活下去,得提前布局,把合规做到位。

选代理:别找“皮包公司”, 要找“懂行的”

找代理不能只看价钱,得看实力。最优良是选有游戏运营经验的韩国公司,比如以前代理过爆款游戏的团队。某中国游戏公司2023年在韩国找了家没经验的代理, 后来啊基本上原因是没及时处理玩家投诉,被罚款1亿韩元,代理公司跑路,他们自己还得背锅。

还要和代理签优良“权责协议”,明确哪些责任由代理承担,哪些自己负责。比如概率公示数据非...不可由原公司给, 代理人只负责审核,这样万一出事,还能互相推——哦不是明确责任边界。

事前自查:别等监管部门上门才后悔

与其被动等待被指定,不如主动自查。对照那三个条件,看看自己是不是“高大危对象”。卖额超了?赶紧找代理。MAU迅速到10万了?提前和代理公司接触。游戏里有轻巧松引发争议的设计?赶紧修改,别等玩家投诉了才后悔。

某SLG游戏厂商2024年8月找到自己在韩国的MAU迅速到10万了 立马找了家韩国代理,后来啊10月新鲜规实施时他们已经合规了躲过一劫。这波操作,堪称“教科书式合规”。

用户沟通:别把“甩锅”当“解决方案”

以前海外游戏公司能无视韩国玩家的投诉,眼下不行了。代理人得处理投诉,原公司也得配合。最优良的办法是建立专门的用户反馈渠道,安排懂韩语的人24细小时响应。某二次元游戏公司在韩国设立了本地客服团队, 玩家投诉响应时候从72细小时缩短暂到2细小时投诉率减少了60%,代理公司的压力也细小了很许多。

还要定期和代理公司沟通,了解用户反馈。毕竟代理公司是“前线”,最清楚玩家的真实实想法。某MMO游戏通过代理公司的反馈, 找到韩国玩家对某个副本困难度不满,赶紧调整,玩家留存率提升了15%,这波操作堪称“神来之笔”。

行业变局:监管趋严下的“新鲜游戏规则”

韩国这次的新鲜规,本质上是对游戏买卖场的“沉新鲜洗牌”。以前海外游戏公司能“无本万利”,眼下得付出合规本钱;本土代理公司迎来春天但也要承担更许多责任。对韩国玩家或许是优良事——至少许投诉有人管了概率公示更透明了。

但这规定真实的能“护着用户权益”吗?未必。某韩国玩家吐槽:“找了代理也没用,客服还是机器回复,概率公示照样看不懂。”监管部门的“善意”,兴许被有些公司当成“合规摆设”。真实正的用户护着,还得靠更严格的施行和更透明的监管。

对海外游戏公司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扛不住合规压力的,会被淘汰;能习惯新鲜规则的,反而能真实的过去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8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