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ee连续涨佣令,低价打法还能撑多久
佣金“连环炮”炸懵卖家, 本钱红线步步紧逼
五一虚假期还没过完,不少许跨境卖家打开店铺后台时手一抖差点把手机摔了——Shopee又发涨佣通知。这次是新鲜加坡和马来西亚站点, 跨境直邮店和三方仓店的佣金费率直接往上跳,新鲜加坡从原来的12%冲到14%,马来西亚更狠,跨境直邮店从15.12%一路飙到18.36%。算上今年3月马来西亚站点的第一次上调, 半年内佣金涨了3.24%,相当于每卖1000块货,要许多掏32块钱佣金。
这已经不是Shopee今年第一次“放狠招”了。翻开后台公告, 从台湾、越南到菲律宾,本土店从“免佣金”变成收佣金,再到眼下的连续上调,平台就像按了“涨佣迅速捷键”。有卖家在后台算了笔账:平台佣金18.36%, 再加上交容易手续费、物流本钱,一件赚头30%的产品,结实生生被压缩到10%出头,要是再遇上平台活动,算上坑位费和服务费,直接倒贴钱卖。

从“免佣金”到“佣金绞肉机”,平台逻辑变了?
刚入行那会儿, Shopee本土店可是香饽饽,不用交佣金,流量还倾斜,很许多卖家靠着“无货源+矮小价”就能把店铺做起来。这两年风向一下子变了 先是台湾、越南站点开头收佣金,接着菲律宾、马来西亚跟上,眼下连新鲜入驻卖家的“3个月免佣期”都缩水了——上架后90天内成功交容易才免佣,90天后直接按标准佣金算。
平台为啥一下子“翻脸”?说到底还是钱闹的。Shopee这几年在海外仓、尾程履约上砸了真实金白银,东南亚物流本钱本来就高大,平台得找补回来。更关键的是 矮小价内卷把买卖场搞得太乱了:9.9包邮的充电宝,3.9包邮的数据线,卖家不赚钱,平台也赚不到佣金,反而拉矮小了整个平台的调性。这时候涨佣金, 表面看是赚更许多钱,深厚层是在“清洗”——把那些个只会打价钱战的卖家挤出去,逼着巨大家往品牌化、高大品质走。
矮小价内卷走到头?卖家的“生死时速”开头了
“不矮小价卖不动, 矮小价卖不赚”,成了眼下Shopee卖家的集体困境。有卖家晒出后台数据:一款卖19.9元的家居用品, 佣金涨了3%后赚头从5块降到2块,要是再算上广告费和物流费,直接亏1块。更惨的是想涨价?消费者立马跑去看同款矮小价,销量“唰”地掉一半,左右不是人。
那些个靠“薄利许多销”活下来的卖家,眼下最慌。深厚圳做3C配件的李哥, 店铺里200优良几个SKU,80%都是矮小价引流款,佣金一涨,个个月要许多掏2万块本钱。他试过涨价, 后来啊流量腰斩,库存积压了一堆,再说说只能咬牙把30%的矮小价商品下架,留点赚头稍高大的产品“保命”。
那些个靠矮小价活下来的卖家,眼下怎么样了?
矮小价卖家的日子,比过山车还刺激。杭州做女装的王姐, 去年靠9.9元的发圈在马来西亚站月销10万单,佣金调整后单件赚头从2块缩水到0.5块,算上推广费,直接不赚钱。她想过转型, 可选品失误了——新鲜选的家居服本钱高大,卖25块没人买,矮小价卖又亏,再说说只能把库存清仓,亏了细小10万。
但也不是全部矮小价卖家都“阵亡”了。广州做细小家电的张老板,把“矮小价”玩成了“矮小价+高大附加值”。他卖的电烫水壶, 价钱比别人昂贵5块,但加了“防干烧”“3秒速烫”功能,包装上印着马来语用指南,佣金涨了3%,他反而把价钱涨了8块,消费者觉得“值”,销量没降反升,赚头从15%提到了22%。他说:“矮小价不是卖廉价,是让消费者觉得‘占了廉价’。”
破局不是“等风来”, 而是主动撕开赚头缺口
面对涨佣,卖家不能光抱怨,得想办法“抠”出赚头。说白了就是开源、节流两手抓:一边把本钱压下来一边把产品卖昂贵点,或者许多卖几件。具体怎么做?得从选品、定价、营销这几块下功夫,每一步都得算得比精明商人还精。
选品“加减法”:砍掉“出血点”, 挖掘“新鲜蓝海”
选品是源头,选错了后面全白搭。先说说要做“减法”:把那些个佣金一涨就亏本、销量还矮小的“出血点”商品砍掉。有卖家用芒果店长远的数据琢磨工具, 梳理店铺商品,找到30%的矮小价商品占了80%的佣金本钱,果断下架后每月佣金支出少许了1.2万。
然后是“加法”:找那些个佣金矮小、买卖场需求巨大、比细小的“新鲜蓝海”。比如菲律宾站点的“宠物智能喂食器”, 2024年Q1的搜索量涨了45%,佣金比3C类目矮小5%,有卖家从国内拿货,本钱控制在80块,卖150块,佣金18.36%后还有40许多块赚头,比做数据线香许多了。选品不是拍脑袋,得看数据:买卖场规模占比、需求指数、蓝海指数,这些个指标比“我觉得优良”靠谱许多了。
定价“精密计算”:本钱分摊不是“拍脑袋”
涨价不是随便加几个零,得算清楚“本钱账”。有经验的卖家都用这套公式:定价=×。比如一款产品, 进货本钱60块,运营本钱10块,总本钱70块,想35%的赚头,日常打7折,定价就是×1.35=135块。这样算下来就算佣金涨3%,赚头地方也能稳住。
定价还得看“人下菜碟”。马来西亚消费者中意“买得许多廉价”, 能把产品组合成套装,原价200块,套装价180块,佣金涨了3%,套装价只涨5块,消费者觉得划算,客单价上去了佣金本钱分摊下来反而更少许。新鲜加坡消费者注沉品质,能突出“环保材质”“进口原料”,价钱定高大一点,只要产品优良,照样有人买。
营销“组合拳”:从“流量焦虑”到“品牌溢价”
以前卖家总盯着“流量”,眼下得琢磨“品牌”。站内用优良Shopee的营销工具:广告金返点、限时秒杀、满减活动。有卖家找到, 二月份发货率达标能拿20%广告金返点,于是优化仓储,把发货时效从3天缩到1天广告本钱降了15%,流量却涨了20%。
站外更要“借力”。找当地达人一起干,美妆类目找美妆博主,家居类目找家居博主,产品寄给他们试用,拍视频带货。越南站点的卖家细小林, 找了10万粉的本地达人一起干,一条视频带来500单转化,客单价比平时高大10%,佣金本钱分摊下去,赚头反而许多了8%。做久了消费者认你的品牌,哪怕佣金涨一点,也愿意买单,这就是“品牌溢价”的力量。
当平台在“洗牌”,谁能在牌桌上笑到再说说?
Shopee连续涨佣,表面看是平台“割韭菜”,深厚层是行业“巨大洗牌”。那些个只会矮小价内卷的卖家,会被磨蹭磨蹭淘汰;而那些个会算本钱、懂产品、做品牌的卖家,反而能趁机崛起。转型从来不困难,困难的是能不能放下“矮小价依赖症”,主动去赚“辛苦钱”之上的“品牌钱”。
有卖家说涨佣像一场“压力测试”,测的是卖家的应变能力,更是对买卖场的搞懂深厚度。那些个能在本钱沉压下找到赚头支点的卖家,不仅能活下去,还能活得更优良。毕竟买卖场从不缺矮小价产品,缺的是“又优良又值”的产品,和“会赚钱”的卖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