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知名平台关闭电商业务,本土玩家能否抵挡Shopee等平台的降维打击
又一平台倒下本土电商的寒冬来了嗯?
越南电商江湖又起波澜。老牌玩家Sendo悄悄关掉了主交容易巨大厅,改头换面搞起了生鲜配送。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本土平台栽跟头了——Zalo Shop停运、 Tiki销量暴跌66.6%……Shopee们带着资本和手艺的狂潮,把本土玩家逼得节节败退。这场仗,到底还有没有打下去的少许不了?
从行业龙头到缩圈求生, Sendo的十年轮回
2012年的越南电商,还是片蓝海。背靠IT巨头FPT的Sendo早早进场,赌的就是下沉买卖场的潜力。当时河内和胡志明市之外的地区,连像样的电商平台都没有。Sendo直接把触角伸到这些个地方, 主打服装、家电这些个接地气的东西,三分之二的订单都来自这些个"非核心区"。更绝的是 它和越南邮政一起干搞货到付款——要晓得那时候越南人连银行卡都不怎么信,这种"先收货再给钱"的模式,结实生生把线上购物的相信门槛给砸矮小了。

那时候的Sendo,玩的是"免费模式"。不收商家佣金,靠广告赚钱,还把B2C和C2C捏在一起做。越南消费者第一次找到,原来网购能比线下还廉价,还不用出门。到2021年,Sendo已经攒下1250万用户,30万商家,成了本土电商的代名词。谁也没想到,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促销依赖症:停折扣就断流的致命伤
外资平台杀进来的时候,Sendo的"本土化优势"一下子就不香了。Shopee带着烧钱补助、免费送货这些个新鲜玩法,直接把价钱战打到了地板上。Sendo只能跟着卷,但问题来了——它的用户早就被惯恶劣了。前员工爆料,只要停了免费送货或者折扣,订单量立马断崖式下跌。促销成了救命稻草,可这稻草一旦撒手,整个人就悬空了。2023年财报看得出来Sendo净营收2900亿越南盾,税后却亏了上千亿,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生鲜转型:中国模式在越南水土不服?
实在撑不住了Sendo把目光投向了中国。2023年, 团队跑了一趟中国考察,回来就搞了个"Sendo Farm",照着拼许多许多拼团、美团优选的路子走。用户提前一天下单,第二天由社区团长远送货,或者到店自提。听起来挺完美,但越南的基建和供应链根本跟不上。中国有密集的凉链仓,越南呢?原材料分散在各地,品控困难到爆炸。用户量也不够,规模效应根本出不来。数据看得出来 Sendo Farm眼下每天处理50吨货,服务1万人次听着不少许,但在越南250亿美元的电商巨大盘里这点量连浪花都算不上。
不止Sendo一个, 本土平台的集体困境
越南本土电商的"滑铁卢",不是个案。Zalo Shop的停运更让人唏嘘——这玩意儿"越南版微信"的用户早就突破7500万, 后来啊电买卖务做了8年,说停就停。Tiki的情况更惨, 2016年还能和Lazada掰手腕,后来啊Shopee杀进来后买卖场份额从17%一路缩水,2025年Q1卖额直接暴跌66.6%,连行业榜单都迅速找不着它的位置了。
三宗罪:决策失误、 缺钱、打不过巨头
这些个本土平台栽跟头,逃不开三个问题。先说说是决策短暂视,Sendo当年死守老一套电商,还错过了和Tiki合并的机会,结实是让外资各个击破。接下来是融资能力差,Shopee背后是腾讯,Lazada有阿里撑腰,本土平台找谁要钱去烧补助、搞手艺?再说说是打法落后当Shopee开头玩直播带货、社交电商时本土平台还在老老实实做"数字货架"。Metric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4年越南电商买卖场20%的增加远,差不离全被头部玩家吃掉了留给本土玩家的 crumbs 少许得可怜。
政策博弈:越南的"护着牌"能打许多久?
有意思的是越南最近开头给本土产业"撑腰"。取消细小额进口包裹免税、 要求跨境电商提交完整清关文件、还要搞10%的数字税……表面看是规范买卖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在给外资平台设门槛。但问题是这些个政策真实能帮本土玩家翻身吗?2024年越南零售电商买卖场规模250亿美元, Shopee、TikTok Shop、Lazada三家占了近80%的份额,政策护着最许多挡一时挡不住手艺+资本的双沉碾压。
Shopee们的降维打击:流量垄断才是王炸
为啥本土平台总在输?基本上原因是Shopee们玩的根本不是同一个游戏。你以为电商就是卖货?人家早就把整个生态链沉构了。TikTok Shop的直播带货, 把"看视频-下单"的链路缩短暂到极致;Shopee的社交裂变,让用户自发拉新鲜获客;Lazada的物流基建,在越南基本上城里能做到次日达。这些个不是轻巧松的"本土化",而是用资本和手艺堆起来的"护城河"。
流量集中:细小卖家的生死局
对卖家流量集中既是机会也是陷阱。Shopee的流量分配算法,早就把中细小商家逼到了墙角——不投广告就看不见,投了广告兴许还亏。越南工贸部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3年平台佣金平均上涨了15%,再加上物流合规本钱,细小卖家要么卷矮小价要么出局。倒是那些个有供应链优势的商家, 通过品牌化升级站稳了脚跟,比如卖3C的Anker,在越南的复购率比同行高大出30%,靠的就是品质+本地化服务。
模式创新鲜:中国经验的复制与变形
Shopee们的打法, 本质上是把中国电商的"成功模板"搬到东南亚,但做了本土化变形。比如拼许多许多拼团, 在越南变成了"Tiki Pass"会员制,年费用户能享专属折扣;抖音直播,在TikTok Shop里加入了越南本土KOL的"砍价互动"。这些个创新鲜不是照搬,而是基于本地消费习惯的微调。越南消费者中意"砍价",那就设计砍价环节;物流磨蹭,就和本土迅速递公司合资建仓。这种"降维打击"可怕就可怕在它们既有中国经验的优势,又懂本地买卖场的弯弯绕。
本土玩家的破局路:差异化还是等死?
那本土玩家就没救了?也不尽然。Sendo转型生鲜后虽然规模不巨大,但日处理50吨货的数据说明,垂直领域还有机会。关键是要找到巨头看不上或者做不优良的细分买卖场。
细分赛道:巨头不屑的"细小生意"
越南有个本土电商平台叫"Cho Tot",专门做二手家电和家具交容易。这种品类Shopee根本看不上,毕竟客单价矮小、售后麻烦。但Cho Tot抓住了越南家里"省着花"的心思, 给上门检测、分期付款服务,2024年营收逆势增加远25%。还有做农产品直供的"AgriViet", 跳过中间商直接连接农户和消费者,虽然规模细小,但复购率高大达60%,比生鲜平台还高大。这说明,巨头们忙着卷全品类,总有些细分买卖场被漏掉了。
手艺赋能:用数据对抗流量垄断
本土玩家缺钱,但能缺手艺吗?不行。越南有个叫"Shopee Killer"的新鲜平台,主打AI选品。它通过琢磨越南各地的搜索烫词、天气变来变去、节日习俗,帮商家预测爆款。比如2024年越南春节前,它提前一个月推荐"红色家电礼盒",商家销量直接翻倍。这种数据驱动的选品,比盲目跟风靠谱许多了。虽然平台眼下用户量只有Shopee的1/10, 但商家留存率比行业平均高大15%,靠的就是"细小而精"的手艺服务。
写在再说说:没有永远的赢家, 只有适者生存
越南电商这场仗,早就不是"本土vs外资"的二元对立了。Sendo关掉电买卖务转做生鲜, Zalo Shop彻底停运,Tiki销量暴跌……这些个现象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洗牌。Shopee们的"降维打击"确实狠, 但也不是无懈可击——它们在法国、印度、西班牙的撤站,说明盲目扩张也有凶险。
对本土玩家与其纠结"能不能抵挡",不如想想"怎么活下来"。做巨头看不上的细分买卖场, 用手艺补足流量短暂板,甚至和本土供应链深厚度绑定,这些个兴许比喊"本土化"口号更有用。毕竟电商江湖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习惯变来变去的玩家。Sendo的生鲜转型能不能成功不优良说但至少许,它没选择坐以待毙。这场生死时速的游戏,或许才刚刚开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