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ee连涨三国费率,马来语新政暂缓

佣金又涨了赚头薄得能透光,东南亚卖家怎么办?

“8块钱的耳钉,卖200单,扣完佣金、处理费,净赚头就剩140块。”杭州卖家林悦盯着6月22日的后台数据, 手指无意识地点着屏幕上那串“0.7元/单”的赚头数字,心里像被塞了团浸水的棉花。更让她发愁的是这0.7元还得扣除包装材料、客服本钱,算下来每单纯赚头不到5毛钱。“以前靠走量,眼下量上去了钱却让平台和物流分走了巨大半。”她叹了口气,把手机扔到一边,开头沉新鲜核算产品定价——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调整了。

林悦的困境不是个例。从6月底到7月中旬, 东南亚三巨大电商买卖场——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的Shopee卖家陆续收到平台费率调整通知,跨境直邮、本地仓、非商城卖家的佣金、处理费全面上涨。这时候, 原定6月24日生效的马来语商品上架有力制政策,却在6月20日晚一下子被Shopee宣布暂缓,Lazada紧随其后跟进。政策风向的急转直下让本就站在本钱悬崖边的卖家们,更添了几分迷茫:费率上涨是“洗牌”还是“割韭菜”?马来语新鲜政暂缓,是平台的“妥协”还是“缓兵之计”?

马来语新政暂缓,卖家刚喘息,Shopee连涨三国费率
马来语新政暂缓,卖家刚喘息,Shopee连涨三国费率

越南:每单许多掏8毛, 跨境卖家“雪上加霜”

7月1日胡志明市的跨境卖家陈明照常打开Shopee越南站后台,却弹出一个红色提示:“自2025年7月1日起,跨境直邮店铺将新鲜增平台基础设施费3000VND/单。”他下意识算了算汇率:3000越南盾≈0.83元人民币。“100单就是83块,1000单就是830块。”他捏了捏眉心, 想起上个月刚把仓储从深厚圳挪到南宁仓,想着能省点跨境物流费,没想到平台又来了笔“基础设施费”。

陈明的店铺基本上卖3C配件,客单价在30-50元人民币,赚头率原本只有12%左右。“3000盾/单,相当于单笔订单本钱拉高大3%。”他给客服团队发消息:“全部订单备注里加一句‘平台新鲜增费用已包含’,别让买家来问。”但心里清楚, 这笔钱到头来要么自己扛,要么转嫁给消费者——可越南买卖场对价钱敏感,他试着把一款手机壳从45元提到46.5元,当天流量直接掉了15%,订单量少许了20许多单。“提价是死,不提也是死,横竖都是亏。”

更让跨境卖家头疼的是 这次费用调整只针对跨境直邮、三方仓和南宁仓店铺,本地商城卖家不受关系到。这意味着跨境卖家的价钱优势进一步被压缩。据深厚圳跨境服务商“海豚供应链”2025年6月底统计, Shopee越南站跨境卖家的平均转化率在调整后减少了8.3%,而本地卖家的转化率反而提升了2.1%。“平台这是在‘逼’我们要么本地化,要么退出。”陈明苦笑, 他已经联系了雅加达的第三方仓储公司,正在核算把货发到印尼的本钱,“说不定哪天越南站也学印尼,收个‘本地处理费’。”

马来西亚:佣金涨到29%, 家居卖家“赚头比纸薄”

当吉隆坡的家居卖家黄美华看到Shopee马来西亚站的费率调整通知时第一反应是“看错了”。通知里写:非商城卖家佣金将调整,综合本钱最高大达29.22%+RM0.5/单。她翻出自己店铺的数据:客单价25令吉的收纳盒, 扣除佣金、处理费、物流后赚头原本只有4%,“眼下一算,倒亏2%。”

黄美华的店铺有5年运营经验,主打“高大性价比家居”,靠走量保持盈利。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客单价25令吉, 29.22%的佣金就是7.3令吉,加上0.5令吉/单处理费,本钱直接到7.8令吉,再算上6%的联盟营销费,又是1.5令吉,总共9.3令吉。产品本钱、 包装、头程物流一共12令吉,总本钱21.3令吉,卖25令吉,赚头才3.7令吉,扣掉广告费,纯赚头不到1令吉。”她指着电脑屏幕上的Excel表格,“你看,这赚头比纸还薄,风吹一吹就破了。”

更让黄美华焦虑的是 Shopee马来西亚站一边宣布,7月16日起,满足“首次上架商品未满120天或订单数少许于100单”的新鲜卖家可免佣金,但老卖家没有优惠。“平台这是在‘扶新鲜弃老’啊。”她无奈地说自己已经考虑少许些广告投入,“不投广告没流量,投了广告不赚钱,真实是左右为困难。”据马来西亚电商协会2025年7月初的打听, 非商城卖家中,有62%表示会“搞优良售价”,28%表示“优化选品”,剩余10%表示“观望或退出”。

印尼:每单加收5毛,华裔卖家“精打细算抠本钱”

雅加达华裔卖家李薇的眉头从7月初就没舒展过。7月20日Shopee印尼站将实施每笔订单1250印尼盾的新鲜增订单处理费。她经营的是10元人民币以下的“9.9元细小商品店”,客单价矮小,赚头薄,这5毛5对她来说不是细小数目。

“10块钱的耳饰,1250盾处理费占5.5%,相当于每单少许赚5毛5。”李薇拿出手机, 翻出和供应商的聊天记录,“上个月刚和包装厂谈优良,把礼盒包装改成OPP袋,每单省0.3元,后来啊平台一来省的还不够。”她正在调整产品列表, 把那些个“赚头不到1元”的链接下架,“比如这玩意儿5块钱的发圈,本钱3.5块,包装0.5块,物流1块,赚头1块,眼下扣0.55块处理费,只剩0.45块,还要算广告费,不卖也罢。”

李薇的店铺有70%订单来自泗水、棉兰等二线城里这些个地区的买家对价钱更敏感。她试着把有些产品涨价10%,后来啊订单量减少了12%。“涨价不是办法,只能抠本钱。”她开头和供应商谈判,“能不能把采购价再降5%?”又找了一家本地迅速递公司,“比之前廉价0.2元/单,但时效磨蹭1天。”她晓得, 这些个“细小动作”只能暂时缓解压力,长远期来看,非...不可改变“薄利许多销”的模式,“要么做高大客单价,要么做差异化,否则迟早被淘汰。”据印尼电商研究研究机构Catatin 2025年7月中旬的数据, Shopee印尼站矮小客单价卖家中,有35%在费率调整后“优化了SKU数量”,平均下架了20%-30%的矮小赚头产品。

马来语新鲜政“急刹车”,平台是“妥协”还是“缓兵之计”?

就在卖家们忙着应对费率上涨时 6月20日晚,Shopee马来西亚站一下子发布公告:原定6月24日生效的“马来语商品上架有力制政策”暂缓施行,具体时候表另行公布。消息一出,卖家群里炸了锅:“平台怕了?”“终于不用赶着学马来语了!”

这场“马来语新鲜政”风波始于6月初, 当时Shopee要求全部马来西亚站点卖家在6月24日前,将商品标题、说说、属性等全部改为马来语,否则将面临罚款或封店。对很许多中国卖家 这意味着要么高大价聘请马来语翻译,要么自己学一门新鲜语言——这对中细小卖家无疑是一笔额外的本钱和时候投入。

“6月18号,我连夜找翻译公司,把500个商品链接的标题全改了花了3000许多块。”深厚圳卖家张磊说他还没来得及消化这笔“意外支出”,就等来了新鲜政暂缓的通知,“真实是白折腾了。”但也有人持不信态度:“平台是不是‘缓兵之计’?等我们轻巧松警惕,再一下子施行?”

政策的急转直下兴许与马来西亚监管层的表态有关。据马新鲜社6月21日报道, 马来西亚国内贸容易及生活本钱部长远拿督阿米赞宣布,将于7月17日召开市政厅会议,收集行业对电商监管框架的反馈,电子商务立法审查预计8月完成。“平台兴许是在等政策明朗,避免和监管层‘结实碰结实’。”跨境电商讼师李明琢磨道, “马来语新鲜政本身是东南亚本地化的巨大趋势,只是平台施行得太急,引发了卖家反弹,暂缓兴许是为了‘缓冲矛盾’。”

卖家“自救”指南:涨价、 选品、本地化,三招应对本钱压力

面对费率上涨和政策不确定性,东南亚卖家们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开头各显神通,寻找“自救”之道。

第一招:调整定价策略,但“提价有凶险”。林悦在尝试了几次“细小步提价”后找到越南买家对价钱涨幅超出5%的产品会直接放弃买。到头来她采取“差异化定价”:对爆款产品保持原价, 但通过“满减活动”搞优良客单价;对非爆款产品细小幅涨价,一边优化包装少许些本钱。“这样既不会流失老客户,又能覆盖有些新鲜增费用。”她告诉记者,7月中旬调整后店铺赚头率从0.7%回升到2.3%。

第二招:优化选品,砍掉“矮小毛利拖油瓶”。黄美华把店铺里的“矮小价装饰品”全部下架,转向“实用家居工具”。“客单价提到30-40令吉,佣金占比虽然还是高大,但绝对赚头许多了能覆盖广告费和新鲜增处理费。”她说调整后店铺的客单价提升了18%,虽然订单量少许了15%,但总赚头反而许多些了12%。“少许而精,比许多而杂有力。”

第三招:布局本地化,从“跨境卖家”变“本地卖家”。陈明正在雅加达租赁仓库,计划把有些3C配件发到本地。“虽然本地仓的仓储费和配送费比跨境高大,但能省下‘平台基础设施费’,还能缩短暂配送时效,提升买家体验。”他算了一笔账:本地仓模式下 单笔订单本钱比跨境直邮高大2%,但能避免3000盾/单的新鲜增费用,还能把配送时候从7-10天缩短暂到2-3天“买家更愿意买‘次日达’的产品,转化率能提升10%以上。”

行业趋势:从“流量比”到“服务比”, 东南亚电商进入“精耕时代”

Shopee等平台的费率调整和政策转向,本质上反映了东南亚电商买卖场的变来变去:从早期的“野蛮生长远”,进入眼下的“精耕细作”。

“平台也在‘倒逼’卖家升级。”跨境电商顾问王浩琢磨道, “以前开个店,上架点产品,投点广告,就能出单;眼下不行了你得懂本地化、懂合规、懂供应链管理,才能活下去。”据他看看, 2025年上半年,东南亚电商买卖场的“服务型卖家”的赚头率比“纯流量型卖家”高大出5-8个百分点,“这说明,买家越来越看沉‘体验’,而不是‘矮小价’了。”

对卖家 费率上涨和政策起伏虽然带来了短暂期阵痛,但长远期来看,兴许是“去伪存真实”的机会。“那些个只会打价钱战、 不注沉服务和合规的卖家,会被淘汰;而那些个能习惯变来变去、提升运营能力的卖家,会占据更巨大的买卖场份额。”王浩说“东南亚电商买卖场,‘巨大浪淘沙’的时代,才刚刚开头。”

林悦、 黄美华、李薇、陈明,这些个分散在越南、马来西亚、印尼的卖家,虽然面对不同的困境,但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应对变来变去。或许,这就是东南亚电商的魅力——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机会。正如林悦在调整完定价后在朋友圈里写的那句话:“钱困难赚,但店还得开,路还得走,毕竟生活总得向前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