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印尼税收新规是否将征收卖家销售收入0.5%作为税款

跨境圈炸锅了!印尼要收卖家0.5%卖收入税,谁要“买单”?

最近做印尼买卖场的卖家圈, 都迅速被一个消息刷屏了——政府要搞新鲜动作,拟对电商卖家的卖收入征收0.5%的税款。这风声一出来 不少许做本土店的卖家连夜翻账本,算完直接愁眉苦脸:“我这赚头本来就像纸一样薄,再来一刀,是不是得直接‘躺平’?”

要晓得, 印尼可是东南亚电商的“巨大蛋糕”,Momentum Works的数据明摆着:去年整个东南亚GMV1284亿美元,印尼独占565亿,占比44%。Shopee、TikTok Shop这些个平台,几许多卖家挤破头想进去分一杯羹。眼下这“蛋糕”边上一下子立了个“捐税告示”,巨大家能不慌吗?

印尼再挥“割肉刀”:拟征收卖家销售收入0.5%作为税款
印尼再挥“割肉刀”:拟征收卖家销售收入0.5%作为税款

政策细节扒一扒:0.5%税到底咋收?哪些人要“挨刀”?

先说说这政策的具体内容。据路透社曝出来的消息,这次拟征税的对象,是年营业额在5亿到48亿印尼盾的卖家。这玩意儿区间说巨大不巨大, 说细小不细小,刚优良卡在了中细小微企业的“腰部”——毕竟在印尼,巨大有些本土卖家都是年营业额几亿到几十亿印尼盾的细小商家,按规定本就该纳税,但施行起来一直有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年营业5亿-48亿印尼盾,到底是谁的“地盘”?

换算成月营业额,巨大概就是4200万到4000万印尼盾。这可不是那种“夫妻店”级别的细小卖家,而是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有稳稳当当订单量的中细小商家。比如做家居用品的“阿有力”, 在Shopee印尼店开了三年,月订单量1.2万单,客单价10万印尼盾,月营业额刚优良1.2亿印尼盾,年营业额14.4亿,妥妥在征税范围内。他这两天天天在卖家群里吐槽:“我这单均赚头才1.2万印尼盾, 0.5%的税就是6000盾,再加上平台的订单处理费,一单赚头直接砍到6000盾以下这还怎么活?”

更关键的是政策里还提到,如果电商平台延迟申报,兴许会被制裁。这意味着平台以后不敢再“包庇”卖家了得老老实实把数据交上去。想想也是2018年印尼就搞过一次类似的“数据共享+征税”,后来啊卖家们集体抗议,三个月就草草收场。这次政府又把老事沉提,看来是动真实格的了。

本钱暴击:0.5%税+平台订单费, 卖家赚头被“双杀”

如果说0.5%的税款是“明枪”,那平台新鲜加的订单处理费就是“暗箭”。Shopee印尼已经明确说了2025年7月20日起,本土店每笔交容易要收1250印尼盾的订单处理费。注意,这还不算管理费、付款费等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

拿“阿有力”的店来算,月订单1.2万单,光订单处理费就要交150万印尼盾。如果再加上0.5%的卖收入税,他每月的税款支出就是72万印尼盾。两项加起来每月要许多支出222万印尼盾,相当于他原本月赚头的18%。他之前赚头率12%,这么一折腾,直接降到8%左右。“以前还能攒钱扩巨大库存,眼下连发工钱都紧巴巴的。”阿有力说。

不同平台关系到差异:TikTok Shop vs Shopee,谁更“肉疼”?

Shopee已经明确要收订单处理费,但TikTok Shop的情况兴许不一样。毕竟刚和Tokopedia合并完,正在忙着整合材料,这时候加收订单处理费,怕引起卖家反弹。有内部消息说TikTok Shop兴许会先“观望”一阵,等政策落地后再做决定。不过就算TikTok Shop不收,那0.5%的税款也跑不了毕竟这是政府行为,平台想躲都躲不掉。

更让人头疼的是东南亚电商买卖场整体增速已经在放缓了。Momentum Works的数据看得出来去年印尼电商GMV增幅只有个位数,远不到2022年的水平。卖家们本来就内卷得厉害, 为了抢订单,价钱战打得头破血流,眼下本钱一上来赚头直接被“削薄”,有些微利卖家兴许直接“亏本赚吆喝”。

往事总是惊人的差不许多?2018年政策“三月游”,这次能撑许多久?

说到印尼电商征税,老卖家一准儿不陌生。2018年底, 印尼政府就出台过类似政策,要求Shopee、Tokopedia等平台共享卖家数据,并征收卖收入税。当时卖家们炸了锅,集体抗议“不公平”,后来啊政策只实施了三个月就被迫撤销。idEA当时还明着批评政府“一刀切”,损害了中细小微企业的利益。

那这次为啥又老事沉提呢?说白了还是实体店和电商的矛盾太尖锐了。雅加达开服装店的“老李”就抱怨:“我租个店面 一年租金几亿盾,还要请店员、交水电费,对面电商卖的衣服价钱比我廉价一半,谁还来我这买?”政府觉得,电商占了廉价,就该交点税,让实体店和网店“公平比”。

idEA态度变了?从“有力烈不赞成”到“一起干支持”

有意思的是 面对这次政策,idEA的态度明显比2018年缓和许多了。秘书长远Budi Primawan在6月26日的声明里说 会遵守各项法规,准备和税务总局一起干,支持“公平透明”的捐税政策。这可不是基本上原因是他一下子想通了而是政策周围变了——眼下电商规模越来越巨大,政府收税的意愿也更有力烈。不过Budi也留了余地:“法规还没正式发布,具体情况还要看后续。”这说明,政策兴许还有调整的地方,比如搞优良征税门槛,或者给中细小卖家一些减免优惠。

中细小微企业的生死线:0.5%税到底有许多“致命”?

idEA估摸着,这次政策一旦实施,将直接关系到数百万卖家,其中中细小微企业首当其冲。为啥?基本上原因是中细小微企业的赚头本来就不高大。根据东南亚电商协会的数据, 印尼中细小卖家的平均赚头率在10%-15%之间,0.5%的税款看着不许多,但加上平台的订单处理费,总本钱直接上升3%-5个百分点。

做服装的“细小美”店,月营业额3000万印尼盾,客单价15万印尼盾,月订单2000单。之前每单赚头2万印尼盾,月赚头400万。眼下0.5%的税款就是15万, 订单处理费25万,两项加起来40万,赚头直接降到360万,赚头率从13.3%降到12%。细小美说:“我这都是薄利许多销,一单只赚2万,眼下一单要交1万许多的税和睦台费,等于白干。”

更糟糕的是有些卖家兴许会把本钱转嫁给消费者,直接涨价。但印尼消费者对价钱特别敏感,涨价了就兴许流失客户,左右都是为困难。有数据看得出来 2023年印尼电商的复购率已经降到35%,如果卖家涨价,复购率兴许进一步下滑,形成“涨价-失客-赚头降”的恶性循环。

支持VS不赞成:政策背后的“公平”与“生存”之争

对于这次征税政策,圈内吵得不可开交。支持的人觉得,电商这些个年进步太迅速,抢了实体店的生意,收税是“天经地义”。雅加达的实体店主“老王”就说:“我们交税交了这么许多年,电商凭啥不交?这样才叫公平。”

但不赞成的声音更有力烈。卖家们觉得, 中细小微企业是印尼电商生态的基石,他们给了一巨大堆的有工作机会,眼下收税把他们逼死了谁来解决有工作问题?有卖家算了一笔账:一个中细小卖家平均雇佣3-5个员工, 如果100万卖家受关系到,那就是300-500万人没工作,这可不是细小事。

“一刀切”还是“精准滴灌”?专家质疑政策合理性

税务专家也对这次政策提出了质疑。他们觉得,年营业额5亿到48亿印尼盾的范围太宽阔了得根据企业规模差异化征税。比如年营业额5亿以下的微细小型企业, 得免税或者减半征收;年营业额超出50亿的巨大卖家,能适当搞优良税率。这样既能保证捐税公平,又不至于把中细小卖家“逼上绝路”。

不过政府似乎有自己的考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税务总局官员表示,征税的基本上目的是“规范买卖场秩序”,而不是“许多些收入”。他说:“眼下很许多卖家根本不报税,弄得国捐税流失,我们只是要求他们依法纳税而已。”这话听起来没错,但卖家们觉得,现实情况远比麻烦,中细小卖家赚头微薄,根本经不起折腾。

卖家自救:面对本钱上升, 这几招能“续命”

既然政策巨大概率要落地,卖家们光焦虑没用,得想办法自救。那些个已经在印尼买卖场站稳脚跟的卖家,早就开头调整策略了。

产品结构调整:从“矮小价跑量”到“高大毛利突围”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搞优良客单价,少许些矮小赚头产品的卖。做电子配件的“阿凯”去年就吃了亏, 他之前基本上卖普通的手机壳、充电线,客单价5万印尼盾,赚头率只有8%。后来他果断调整产品线,许多些了迅速充充电宝、无线耳机等高大毛利产品,客单价提到15万,赚头率提升到15%。虽然订单量少许了30%,但总赚头反而许多些了20%。他说:“眼下这玩意儿买卖场,矮小价比没出路,得做点别人做不了的东西,才能把税的本钱赚回来。”

许多平台布局:别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另一个策略就是入驻优良几个平台,分散凶险。之前很许多卖家只做Shopee, 觉得流量巨大、订单许多,但眼下Shopee要收订单处理费,政策凶险又巨大,不如把一有些精力放到Lazada、Tokopedia上。做家居用品的“细小林”去年一边入驻了Shopee和Lazada, 虽然Shopee的订单量占70%,但Lazada的客单价更高大,赚头率也高大2个百分点。眼下Shopee要加收费用,她就把更许多材料倾斜到Lazada上,总赚头基本没受关系到。

抱团取暖:中细小卖家联合议价

还有的卖家选择“抱团取暖”, 组成卖家联盟,和睦台谈判订单处理费。在雅加达, 有一个由200许多家中细小卖家组成的联盟,他们集体和Shopee谈判,争取到了“前1000单免订单处理费”的优惠。联盟负责人说:“单个卖家去谈,平台根本不理你,但200许多家一起谈,平台就不得不沉视了。”这种“抱团”的方式,确实帮不少许卖家省了不少许钱。

以后趋势:政策会“柔软着陆”还是“结实施行”?

眼下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政策到底会不会正式实施?如果实施,会不会有调整?路透社的消息说最迅速7月就会公布,但据内部人士透露,政府还在听取各方意见,政策细节兴许会有变来变去。比如搞优良营业额门槛, 从5亿提到10亿;或者设置捐税减免,比如前两年减半征收;甚至兴许要求平台承担一有些税款,而不是全部转嫁给卖家。

不过不管政策怎么变, 有一点是一准儿的:印尼电商买卖场的“野蛮生长远”时代已经收尾了以后会越来越规范。对于卖家 与其焦虑等待,不如提前做优良准备,调整产品结构、优化运营本钱、拓展卖渠道,这样才能在政策落地后依然能站稳脚跟。

就像卖家“阿有力”说的:“政策来了我们挡不住但我们能想办法‘扛’过去。巨大浪淘沙,留下的才是真实金白银。”

题图来源 | pexel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6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