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关闭买家评论功能,卖家们是否面临差评如潮的巨大危机

题图来源 | Unsplash

亚马逊宣布关闭买家评论功能,卖家的差评危机来了?
亚马逊宣布关闭买家评论功能,卖家的差评危机来了?

2024年深厚秋的一个凌晨, 深厚圳坂田的跨境电商产业园里家具卖家张磊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亚马逊后台,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又悬。后台弹出的通知让他心里一沉:“买家评论功能将于2025年9月30日打住用,取而代之的是‘买家之声’数据面板。”

张磊的店铺上月刚基本上原因是一个物流差评掉了30%的天然流量, 这玩意儿功能一停,他连跟买家说明白的机会都没了。“以前遇到差评,第一时候能联系上买家,退个款、道个歉,很许多误会当场就解了。”他揉着发酸的眼睛,窗外的路灯已经亮了“这下优良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差评挂着,销量往下掉。”

卖家群炸锅:有人哭晕在厕所,有人暗搓搓改运营计划

张磊的焦虑很迅速在跨境圈里炸开了锅。亚马逊卖家交流群里消息提示音就没停过。“完了完了差评处理渠道断了明年还怎么玩?”“那些个恶意差评的买家更肆无忌惮了吧?”“巨大卖家有团队,我们细小个体是不是直接等死?”

但有意思的是群里并非全是哀嚎。做家居用品的上海卖家林薇发了一句:“我觉得未必是恶劣事。有些差评根本不是产品问题,是买家手滑或者心情不优良,以前靠沟通‘公关’,眼下反而逼我们把产品做到极致。”她晒出一张表格, 上面是最近半年“买家之声”里“极差”评价的关键词,“包装破损”“尺寸不符”“材质与说说不符”,占比加起来超出70%。

林薇的团队早在2024年Q3就开头调整策略:把泡沫包装换成加厚珍珠棉, 详情页许多些“真实人上身尺寸对比图”,产品说说里个个材质参数都附上检测报告。“上个月有个买家基本上原因是‘沙发坐垫太结实’给了1星, 我们没联系上,但根据‘买家之声’的数据,找到是海绵密度写错了赶紧改了详情页,之后这玩意儿差评率直接从8%降到3%。”她语气轻巧松,仿佛提前习惯了新鲜规则。

中细小卖家VS巨大卖家:差评危机的“马太效应”

跨境行业里 巨大卖家和细小卖家的应对能力,从来不在一个起跑线上。这次政策调整,更是把差距拉到了明面上。

深厚圳3C类目头部卖家陈浩的团队有50人,其中客服组就有15人。“以前‘买家评论’功能只是我们差评处理的一环, 眼下虽然断了直接沟通,但‘买家之声’的数据更细了能按商品、时候段、问题类型分类,我们专门成立了‘数据优化细小组’,每天琢磨这些个反馈,反推供应链和产品改进。”他给记者看了组里的周报, 仅10月就根据“极差”评价里的“充电发烫”问题,调整了充电IC方案,退货率少许些了12%。

但对细小卖家就没这么从容了。做服装的杭州个体户周颖, 自己一个人负责选品、客服、打包,平时遇到差评,都是结实着头皮写长远说明白,争取买家修改。“眼下不行了连说明白的机会都没了。我昨天刚收到一个差评,说‘衣服起球’,其实买家没看洗涤说明,手洗搓狠了但我找谁说去?”周颖叹了口气,“只能寄希望于以后‘买家之声’能加个沟通入口,不然真实不晓得怎么撑下去。”

平台逻辑:亚马逊到底想干啥?

亚马逊一下子砍掉“买家评论”功能,不是拍脑袋决定的。跨境电商行业琢磨师李默看看了平台近两年的动作, 找到这其实是亚马逊评价体系升级的一环:“从2023年开头,亚马逊就在没劲化‘卖家主动干预’的评价机制,比如管束索评邮件的发送频率、打击‘刷优良评’黑灰产,这次取消直接沟通,本质上是为了让评价更‘真实实’——买家觉得不优良就是不优良,卖家不能‘公关’。”

但真实实就一定优良吗?2024年黑五期间,美国某消费电子品牌就基本上原因是一个“物流延迟”的1星评价,单日销量暴跌40%。品牌负责人私下吐槽:“物流是亚马逊自己的FBA出的问题, 买家直接给我们差评,我们连申诉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认栽。”

亚马逊当然晓得这玩意儿矛盾。所以推出了“买家之声”,把商品满意度分成5个等级,还允许买家上传图片和视频反馈。“这其实是把‘差评’背后的数据挖得更深厚了。”李默说明白, “以前卖家只看到一个1星,眼下能看到是‘极差’,还能晓得具体是‘质量’‘物流’还是‘客服’问题,相当于给卖家指了条‘改进路’。”

“买家之声”真实能替代沟通?卖家们不信

尽管平台给了数据工具,但卖家们并不买账。“数据是死的,问题是活的。”做户外用品的广州卖家黄磊举了个例子,“有个买家买了我们的帐篷,给‘极差’,说‘漏水’。我们看了‘买家之声’的数据, 找到是‘防水性能’问题,但后来私下通过其他渠道联系上买家才晓得,他是在暴雨天没拉拉链,水从门缝进去了。”

这种“信息差”在跨境电商里太常见了。语言不通、文雅差异、用场景不同,都兴许弄得评价失真实。没有直接沟通渠道,卖家只能靠猜,猜对了能改进,猜错了就白费功夫。

更让卖家担心的是恶意差评。2024年8月, 深厚圳某卖家的比对手就雇了人,连下了5个订单,个个都留1星,理由是“质量差”,弄得店铺瞬间掉到类目100名以后。“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能联系上买家,要么报警,要么协商删除,眼下呢?只能干看着,等平台审核,谁晓得猴年马月?”

活路在哪里?卖家的“土办法”和“新鲜招数”

政策不会为谁改变,但生存法则永远在变。面对“无法联系差评买家”的新鲜困境,卖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前置客服:把问题消灭在评价之前

“与其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防病。”这是深厚圳母婴卖家刘芳团队的核心策略。他们在订单发货后、 买家收货前,会通过亚马逊站内信发3条消息:“您的订单已发出,物流信息是XX”“宝宝用品用前请阅读平安指南”“如有随便哪个问题,欢迎随时联系客服,我们24细小时响应”。

“上个月有个买家基本上原因是‘奶瓶刻度模糊’差点给差评, 但她在收货前看到了我们的消息,直接联系客服,我们马上补发了一个新鲜奶瓶,还送了细小玩具,再说说她主动改了5星评价。”刘芳说2024年Q4,他们店铺的差评率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5%,转化率提升了18%。

“差评保险”:用服务对冲凶险

有些卖家干脆把差评本钱算进了运营预算里。做家居饰品的杭州卖家王鹏, 给个个订单都买了“差评险”——如果收到1星或2星评价,保险公司会赔付一定金额的优惠券,用于站内推广。

“虽然花了点钱,但比销量暴跌有力。”王鹏算了笔账, 他店铺客单价50美元,1星评价会弄得天然流量减少,少许说亏本200美元订单,而“差评险”每月本钱才500美元,“相当于花钱买个‘缓冲垫’”。2024年11月, 他店铺遇到3个恶意差评,保险公司赔付了450美元优惠券,他用这些个优惠券做了站内广告,一周就把流量拉回来了。

社群运营:把亚马逊买家变成“私域用户”

更机灵的卖家,已经开头把亚马逊流量往自己手里引。做宠物零食的青岛卖家赵萌,在产品包装里放了“邀请卡”,扫码加入宠物社群就能领优惠券。“社群里我们能直接跟买家沟通, 教他们怎么喂零食、怎么看成分表,遇到问题第一时候解决,根本不会让他们去留差评。”

她的社群眼下有5000优良几个活跃用户, 2024年黑五期间,社群成员复购率比非成员高大40%,差评率差不离为零。“亚马逊的规则再变,用户需求不变。把服务做到用户心坎里比啥都有力。”

行业连锁反应:其他平台会跟进吗?

亚马逊的举动,像块石头投进跨境圈的水里涟漪一圈圈扩散。eBay、Temu、SHEIN这些个平台,会跟着取消差评沟通功能吗?

“短暂期不会。”跨境电商平台看看员周明琢磨,“亚马逊的地位太特殊,卖家没得选,只能习惯。但其他平台不一样,他们需要靠‘卖家友优良政策’吸引流量,眼下贸然取消,兴许会被卖家用脚投票。”

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2024年10月, Temu就推出了“卖家差评飞迅速响应通道”,承诺24细小时内介入处理;SHEIN则有力化了“买家客服-卖家沟通”机制,允许双方在平台内直接协商解决问题。“亚马逊这次调整,反而让其他平台找到了差异化比的点。”周明说。

卖家分流:有人撤离, 有人深厚耕

政策不确定性,让有些卖家开头“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张磊已经开头在eBay和沃尔玛开店,把20%的库存分流过去。“亚马逊的规则像天气,说变就变,许多平台布局总没错。”他说2024年Q4,他非亚马逊渠道的销量占比已经从5%涨到了15%。

但也有人选择深厚耕亚马逊。林薇就觉得, 虽然规则变了但亚马逊的流量和用户质量还是最优良的,“与其分散精力,不如把‘买家之声’的数据吃透,把产品做到极致,让优良评价自己说话。”她的目标是在2025年把“极优良”评价占比提升到80%以上。

以后会怎样?平台和卖家的“博弈”才刚开头

亚马逊会恢复“买家评论”功能里的沟通渠道吗?这玩意儿问题,个个卖家都在等答案。

从平台的角度看,彻头彻尾切断沟通,兴许会关系到用户体验。2024年黑五期间, 亚马逊客服部门就收到一巨大堆买家投诉:“给差评后想联系卖家,但找不到入口,问题一直没解决。”

从卖家的角度看,没有沟通,就等于放弃了“纠错”的机会。但跨境电商行业,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或许以后 “买家之声”会升级成“数据+沟通”的混合模式,卖家能看到问题,也能在平台规则内有限度地联系买家。

不管怎样,变革已经发生。张磊还在熬夜改产品详情页, 林薇的数据细小组又在琢磨新鲜的“极差”评价,周颖在社群里耐烦解答买家的问题……跨境电商的战场上,没有永远的危机,只有永远在习惯变来变去的人。

正如一个老卖家在群里说的:“规则是死的,人是活的。只要产品优良,服务优良,走到哪儿都不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6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