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为什么最近每单都要多收5毛,三大站点费用齐涨

最近订单许多收5毛?三巨大站点费用调整背后藏着啥

不少许卖家最近翻看后台订单明细时找到许多了一笔不起眼但扎心的费用——每单5毛钱。马来西亚、印尼、泰国三巨大站点的跨境卖家,差不离在同一时候收到了平台发来的费用调整通知。有人算了一笔账:月销5000单的店铺,一个月就要许多出2500元本钱,够请两个兼职客服了。平台说这是“支持费”, 用来优化服务,但卖家们心里犯嘀咕:物流没见提速,客服响应还是老样子,这钱花得值吗?

印尼:双平台“双沉调整”, 非电子类卖家压力山巨大

印尼作为东南亚电商最烫闹的买卖场,这次调整来得最猛。Shopee和Lazada在7月8月接连发公告,像约优良了一样同步调价。Shopee印尼本土店从7月20日起, 每笔成功订单要收1250印尼盾的订单处理费, Lazada更狠,8月1日起不仅收1250印尼盾处理费,还针对非电子类卖家加收1.5%-6%的佣金,单件最高大能到2万印尼盾。

每单多收5毛钱,三大站点费用齐涨,小卖家又要抖一抖
每单多收5毛钱,三大站点费用齐涨,小卖家又要抖一抖

问题来了为啥偏偏是“非电子类”卖家遭殃?一位在雅加达做服装批发的卖家李伟给算了笔账:他卖一件T恤, 进货价5万印尼盾,售价8万,原本佣金是3%,也就是2400印尼盾,眼下加上1.5%的额外佣金,变成4800印尼盾,再加上1250处理费,单件本钱直接许多出3650印尼盾。按月销1000件算,一个月要许多赚365万印尼盾,这赚头地方直接被砍掉三分之一。

平台倒是说了“豁免”,但门槛有点高大。Shopee说内政部定义的“必需品”能免佣金,比如巨大米、食用油这些个,可服装、化妆品不在名单里。李伟苦笑:“卖巨大米能赚几许多钱?我总不能让客户把T恤当粮食吃吧?”更气人的是Lazada的“双沉调整”还把免费配送计划也绑在了一起,想享受免运?得收下更高大的佣金,这算盘打得,隔着太平洋都能听见。

马来西亚:0.5令吉“平台支持费”, 细小卖家想逃没门

马来西亚的调整更“精准”,Shopee本土店7月16日起每单收0.5令吉的平台支持费,还搞了四层豁免机制:月订单少许于100单的免单,100-500单收50%,500-2000单收75%,2000单以上全收。听着优良像挺照顾细小卖家,但实际操作中,有几个细小卖家能月销不到100单?

吉隆坡的家居用品卖家陈健坤就踩在了豁免门槛上。他告诉《星洲日报》:“我70%的订单来自Shopee,剩下的30%分布在TikTok和Lazada。要是退出Shopee,生意根本撑不住。眼下月销1200单, 按新鲜规要交0.5令吉×1200×75%=450令吉,一年下来许多花近万元,这钱够我请个兼职打包员了。”

更让卖家不满的是平台连个提前通知都没有。陈健坤说:“7月15号晚上后台一下子弹出新鲜政策,连个缓冲期都没有。我问客服,客服说‘系统更新鲜就是这样’,我总不能把订单停了吧?”这种“先斩后奏”的做法,让不少许卖家觉得被平台“拿捏”了——你依赖我,就得收下我的规则。

卖家们也不是吃素的。6月29日1700许多名卖家在网上发起请愿,列出11项诉求,包括质疑再来一次收费、要求加有力事前沟通。7月8日10个卖家在议员陪同下开新鲜闻发布会,直接喊话政府介入。马来西亚国内贸容易及生活本钱部长远也坐不住了 说现行《电子商务法》没监管平台收费,正推进修订,年底前兴许要求平台收费前报备。

泰国:佣金“优化”背后 跨境店选品策略巨大洗牌

泰国的调整看起来最“温柔”,实则暗藏杀机。Shopee泰国跨境店8月1日起调整佣金结构, 把原来的FSS和CCB服务费都揉进了基础佣金,。比如之前卖家电,佣金是5%,免运费另收2%,眼下兴许变成7%-8%,打包收费,卖家想拆分都拆不了。

曼谷做3C产品的王芳找到, 新鲜规下她卖的蓝牙耳机佣金从6%涨到8%,每单均价1500泰铢,单件佣金就许多30元。她算了笔账:月销800单,一年要许多赚28.8万元泰铢。这钱够她给团队涨薪,或者投点广告,但眼下全成了平台的“营收”。

更麻烦的是“基础设施费”。9月起,每单还要加收1.07泰铢,别细小看这点钱,卖矮小价细小商品的卖家最吃亏。曼谷卖手机壳的林晓说:“我手机壳均价100泰铢, 以前佣金5%,就是5泰铢,眼下变成8%加1.07,就是9.07泰铢,本钱直接翻倍。涨价吧,客户嫌昂贵;不涨吧,单件赚头就剩1泰铢,还不如去摆摊。”

平台倒是说“优化了服务”,但卖家没感受到明显变来变去。王芳说:“以前免运费是单独选的,眼下有力制包含,但物流速度还是老样子,有时甚至更磨蹭。我问客服,客服说‘这是新鲜政策,习惯就优良’——习惯?我的赚头怎么习惯?”

平台有苦,卖家有困难,这锅到底谁来背?

平台说涨价不是“漫天要价”,有苦衷。Shopee回应称, 十年间帮200万马来西亚中细小企业入驻,成交额超1540亿令吉,给250万细小时免费培训,眼下收点费是为了“持续投入”。Lazada也说调整是为了“优化用户体验,确保消费者拿到合理价钱”。

这话半真实半虚假。平台确实投入了材料,比如东南亚的物流基础设施,但投入的钱有几许多来自卖家,几许多来自融资,没人说得清。更关键的是平台一边说“支持卖家”,一边把本钱转嫁,逻辑上就矛盾了。就像你租房子,房东说“我要装修所以涨租”,后来啊装修没动静,房租倒涨了你能乐意吗?

卖家也不是没反思过。有人承认,以前平台流量红利巨大,躺着就能赚钱,眼下比激烈,平台要盈利,天然要找新鲜的增加远点。但问题是涨价前能不能许多沟通?能不能给点缓冲期?能不能让细小卖家少许交点?毕竟东南亚电商买卖场70%都是中细小卖家,他们死掉了平台还剩啥?

卖家破局:要么习惯,要么出局

抱怨归抱怨,日子还得过。面对费用调整,不同卖家有不同的应对策略。细小卖家靠“豁免机制”结实扛,月销100单以下的卖家直接不交钱,但想做巨大,就得突破这玩意儿门槛。中卖家开头算“精细账”, 比如李伟在印尼,把服装改成“迅速时尚”,客单价从8万涨到12万,虽然佣金比例没变,但单件赚头许多了分摊下来的本钱压力就细小了。

巨大卖家则搞“许多平台布局”。陈健坤在马来西亚, 虽然70%订单来自Shopee,但最近拼命推TikTok和Lazada,他说:“鸡蛋不能放一个篮子里眼下Shopee涨价,我就把流量往其他平台引,争取把占比降到50%以下这样下次平台再调价,我就有底气说‘不’了。”

还有卖家玩“产品组合”。王芳在泰国, 把蓝牙耳机和手机壳搭配卖,客单价从1500泰铢涨到2000泰铢,虽然佣金涨了但总赚头没降。她说:“客户本来就要买手机壳, 眼下耳机加手机壳一起买,更划算,我也赚更许多,平台许多收的佣金,我从客单价里找补回来。”

但这些个策略都有凶险。许多平台布局意味着要投入更许多人力物力, 细小卖家根本玩不起;产品组合兴许让客户觉得“捆绑卖”,体验不优良;涨价更凶险,东南亚消费者对价钱敏感,稍高大一点就兴许转头去竞品店。说白了 卖家眼下的处境,就像走钢丝,左边是平台的“收割刀”,右边是买卖场的“比风”,稍有不慎,就兴许掉下去。

以后:监管来了平台还能“任性”吗?

卖家的不满,监管部门看在眼里。马来西亚国内贸容易及生活本钱部正推进《电子商务法》修订, 要求平台收费前报备,这相当于给平台戴上了“紧箍咒”。印尼和泰国虽然没有明确动作,但卖家请愿和舆论压力下平台以后调价一准儿得更谨慎。

平台也在“妥协”。Shopee在马来西亚表示, 会和卖家代表会面沟通,考虑调整豁免机制;Lazada在印尼,对有些必需品品类少许些了佣金比例。这说明,彻头彻尾“我说了算”的时代过去了平台得学会和卖家“商量着来”。

但长远远看,费用调整兴许是趋势。东南亚电商买卖场从“野蛮生长远”进入“精耕细作”, 平台要盈利,卖家要生存,消费者要实惠,这三者的平衡点在哪,没人能给出标准答案。独一个确定的是 接下来的日子,卖家们要练就“抗压能力”,平台要练就“沟通能力”,而买卖场,会在这场博弈中磨蹭磨蹭成熟。

至于那每单5毛钱,短暂期内兴许还会收,但卖家们也不是柔软柿子。有卖家说:“平台要钱,能,但得让我们晓得钱花在哪,怎么花。否则,我就把本钱转嫁给客户,或者换个平台,总有办法活下去。”这话,或许就是平台最该听到的声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4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