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越南人,为何难以融入越南生活
你听说过“地球是平的”这样的观点吗?那我就来谈谈,为何即便身为越南人,我却困难以融入越南生活。

穿越时空的对话
想象一下 如果在时空的某个角落,我们能够和过去的自己对话,我会对那东西在越南街头吃牛肉粉的女孩说:“孩子,你晓得吗?以后你会找到自己,既不属于越南,也不彻头彻尾属于中国。”
衣:穿在身上的越南
以前, 我穿着越南的老一套服装,走在河内的街头,感受着那熟悉的风土人情。眼下我的衣橱里满是中国的衣服,我甚至开头怀念那些个越南的刺绣和色彩。
我在中国的超市里习惯性地寻找那些个熟悉的标签,却找到,越南的食材已经变得陌生。我曾梦想带回一瓶老干妈,却找到,那味道,早已不属于眼下的我。
食:舌尖上的乡愁
每次回国, 我总会带着一丝乡愁,那是对越南食物的怀念。中国的菜肴虽然美味,但总是少许了点啥。我在中国烧菜,用的是普通话,而脑子里想问题,也自动切换到普通话语序。
越南的米纸、香米,在我眼中,成了有时候的点缀。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想念越南的夜市,那些个烫气腾腾的街头细小吃,那些个欢声笑语的人群。
住:家的味道
以前,我住在越南的木房子里院子里种满了花草。邻居们会串门,送一盘香蕉过来。那些个轻巧松的生活,充满了幸福。
眼下我住在中国的公寓里虽然舒适,但总觉得少许了点啥。我怀念那些个串门的日子,怀念那些个邻居的笑脸。
行:在路上的思考
每次回越南,我总会感到陌生。那些个变来变去太迅速,让人恍惚。我的身份,也变得模糊不清。
我曾以为,只要回到越南,我就能找到那东西久违的自己。但眼下我更看沉平凡安稳。那东西细小时候期待的冒险人生,已经和我渐行渐远。
心思:跨越文雅的鸿沟
我在中国根植了不少许东西,连亲情都似乎打上了中国的标签。每次带孩子回越南,孩子跟舅舅、舅妈都聊得拘谨。
文雅习惯的区隔,让孩子们也很迅速厌烦。我不是说不能融入,但谁会中意总要迁就着过日子?
生活, 是一场跨越文雅的旅行
或许,这就是越南人独特的的生活方式,他们更注沉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刻,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率。
虽然一开头有些不习惯,但当你磨蹭磨蹭去融入时会找到自己变得更加宽阔容与搞懂。
而我,虽然身为越南人,却找到自己困难以融入越南生活。这说不定就是生活吧,一场跨越文雅的旅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