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Coupang进军印度市场,能否成为下一个电商巨头

Coupang的印度赌局:火箭履约能否穿透本土壁垒?

最近跨境圈都在传个消息,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悄悄摸进了印度买卖场。这家在韩国把亚马逊打得找不着北的公司, 带着它的火箭履约和进口商品三日达,直接把目标对准了全球最卷的电商战场。有意思的是 Coupang不是自己单枪匹马来的,韩国政府都亲自出面帮它打招呼,这架势,不像来赚钱,倒像来打仗的。但问题来了——印度买卖场真实像看起来那么优良啃吗?Coupang的火箭,能在印度的泥地里飞起来吗?

从东京到德里:输了案例里的警示信号

两年前Coupang在日本栽过跟头。那时候它信心满满地把杂货配送服务搬到巨大阪,承诺早上下单下午到,后来啊呢?日本便利店太许多,下楼就能买新鲜鲜便当,谁愿意等迅速递?更麻烦的是日本老人人占比太高大,线上购物习惯根本养不起来。半年后用户留存率不到两成, 亏了3.2亿美元,《日经买卖》当时就评价说:Coupang把韩国经验生搬结实套,碰了日本的南墙。

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进军印度市场
韩国电商巨头Coupang进军印度市场

眼下它又来了这次换成了印度。你能说它没吸取教训吗?其实也不全是。日本输了后 Coupang的团队悄悄在印度待了半年,蹲在德里贫民窟看看细小店主怎么进货,跟踪孟买中产家里买生鲜的频率。找到印度年纪轻巧人跟日本老头彻头彻尾不一样,23岁的巨大学生阿尼尔每天刷手机4细小时就喜欢在网上买打折手机壳。但印度的基础设施跟韩国差太许多了首尔市中心30分钟达,孟买郊区兴许三天迅速递都出不了城。这火箭履约,到底是加速器,还是催命符?

5亿电商用户的诱惑:数字背后的残酷现实

Inc42的数据总让人烫血沸腾——印度2030年电商用户能到5亿,年复合增加远率12%。但数字背后藏着更残酷的真实相:眼下印度电商用户也就3亿,其中真实正能每月消费的不够1.2亿。剩下的人要么是农村没网,要么是买不起智能手机,要么就是信不过网上支付。2023年红杉印度做过调研, 德里贫民窟里有68%的人觉得“网购不如眼见为实”,这种相信鸿沟,不是火箭履约能填的。

更扎心的是钱。印度电商买卖场看着烫闹, 2021到2022年确实吸金124.5亿美元,但24家独角兽里有18家还在亏钱。比如Meesho, 靠社交裂变把货卖给农村巨大妈,单均物流本钱却要15元人民币,比Coupang在韩国的本钱高大两倍。Coupang年收入206亿美元听着吓人, 但印度买卖场烧钱的速度更迅速——亚马逊印度站2022年亏损13亿美元,Flipkart更狠,亏了25亿美元。Coupang有底气陪他们烧到啥时候?

三有力割据:Flipkart、 亚马逊与Coupang的三角战

印度电商早就不是蓝海了是血海。沃尔玛旗下的Flipkart占着37%的买卖场,亚马逊占28%,剩下的35%被本土玩家啃得七零八落。Coupang进来直接捅了马蜂窝。Flipkart有沃尔玛的供应链背书, 仓库覆盖印度90%的区县;亚马逊的Prime会员体系像铁桶一样,用户粘性高大到离谱。Coupang的杀手锏是啥?是Rocket Deliver的次日达?还是Rocket Direct Purchasing的三日进口达?

但印度消费者真实的需要更迅速吗?2023年黑五期间, Flipkart有个数据让人意外:62%的用户宁愿选“3天内送达”且免运费的订单,而不是“次日达”但加收20元运费的。这说明印度用户对价钱更敏感, Coupang的火箭履约如果本钱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兴许直接变成“劝退符”。更麻烦的是本土玩家, Nykaa靠美妆社区起家,用户复购率比Coupang在韩国还高大15%;JioMart背靠信实制造,线下细小店能触达印度个个村庄,这些个才是真实正的“地头蛇”。

火箭履约神话:在印度能复制吗?

Coupang在韩国封神,全靠Rocket Deliver。午夜前下单,第二天早上就能收到,这速度把韩国电商体验拉高大了几个档次。但印度的情况彻头彻尾不同。德里到孟买的直线距离1500公里公路要走48细小时堵车是家常便饭。2023年雨季,孟买暴雨弄得仓库被淹,迅速递延误率飙到40%,这时候谈次日达,简直像在沙漠里卖船票。

凉链更是巨大问题。Coupang想卖进口生鲜,印度却有70%的凉藏车超期服役,制凉效果堪比暖风机。红鲱鱼网报道过一件事:2022年一家生鲜电商从空运进口三文鱼, 后来啊到德里时已经变质,直接亏了800万人民币。Coupang的Rocket Direct Purchasing承诺三日达, 但进口商品在海关平均要滞留5天这账怎么算?除非它能在印度建100个分拨中心,可那得烧几许多钱?

本土化陷阱:从语言到支付的文雅解码

你以为印度人说英语就能搞定一切?巨大错特错。印度有22种官方语言,泰米尔纳德邦的用户看不懂印地语广告,比看天书还困难受。Coupang如果只用韩语界面加个英语翻译,根本打不进南部买卖场。更头疼的是支付方式, 信用卡在印度渗透率才18%,70%的人用UPI数字钱包,还有20%的农村人丁只认货到付款。2023年亚马逊印度站就吃过亏, 有力制绑定信用卡弄得用户流失30%,后来赶紧补上COD选项,才把用户拉回来。

文雅差异更隐蔽。印度教用户不吃牛肉,穆斯林不吃猪肉,Coupang如果按韩国模式混着卖,迟早惹信仰矛盾。还有节日排灯节期间用户提前一个月囤货,这时候搞次日达根本没意义,不如提前预售。Ethan聊跨境新鲜买卖场提到过个案例:2021年某中国电商在印度卖排灯节灯饰, 没考虑当地“灯越许多越吉利”的习俗,后来啊卖得比本地差一半,再说说只能打折清仓。

206亿美元收入下的盈利焦虑

Coupang财务报表看着挺美, 年收入206亿美元,EBITDA也有1.19亿美元。但别忘了一个关键点——它的收入里70%来自韩国本土。印度买卖场彻头彻尾是从零开头,建仓库、招人、打广告,哪样不要钱?参考Flipkart的经验,要在印度建立起跟韩国相当的履约网络,至少许要砸50亿美元。Coupang眼下的现金储备够烧几年?没人敢打包票。

盈利压力更巨大。韩国买卖场Coupang的毛利率是28%, 印度却只有15%,物流本钱占营收35%,比韩国高大15个百分点。更麻烦的是比, 亚马逊印度站常年搞“买一送一”,Flipkart直接补助到不赚钱,Coupang进来要么跟进亏钱,要么眼睁睁看着用户流失。2023年Q3, 印度电商行业的平均获客本钱已经涨到120元人民币,比2021年翻了三倍,这仗打得,比谁更能烧钱。

破局点:下沉买卖场的社交裂变试试

结实拼不过巨头,Coupang能不能换个思路?印度下沉买卖场才是真实金白银。RedSeer数据看得出来2023年印度二三线城里电商订单量占比62%,但巨大平台根本顾不过来。Coupang能学Meesho, 搞社交裂变——让农村巨大妈当团长远,在WhatsApp群里卖货,Coupang负责供货和物流,团长远抽成15%。这种模式在比哈尔邦已经验证过一个村长远能带起500个用户,复购率比纯线上高大20%。

垂直品类也是个突破口。印度男人用户对数码产品特别挑剔, Coupang能专攻高大端手机,跟三星、苹果一起干搞独家预售,承诺48细小时送到家。2023年黑五期间, Flipkart靠iPhone 15预售,单日订单破100万,Coupang如果复制这玩意儿策略,加上Rocket Deliver的速度优势,说不定能啃下一块肉。关键是要迅速,印度电商买卖场变来变去太迅速,等巨头反应过来黄花菜都凉了。

德里街头的三轮车司机拉杰最近总看到挂着Coupang标志的迅速递车, 他不懂啥电商巨头,只觉得“这些个韩国人跑得比我们还迅速”。拉杰不晓得的是这些个迅速递车后面站着206亿美元收入的野心,也站着日本溃败的阴影。Coupang的印度故事, 究竟是火箭升空还是泥潭陷车,兴许得看它在德里街头的三轮车里能装几许多个普通人的期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