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EIN和TikTok为何都青睐年销200万刀的亚马逊卖家

最近跨境电商圈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 SHEIN和TikTok这两个风头正劲的平台,不约而同地把招商的“瞄准镜”对准了亚马逊卖家,而且都有一个结实性指标——年卖额200万美元。你兴许会问,为啥偏偏是200万?不是100万也不是500万?这背后到底藏着啥逻辑?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聊,看看这两个平台到底想从亚马逊卖家身上挖到啥。

门槛背后的数字游戏:200万美金到底意味着啥?

先看一组扎心的数据。Marketplace Pulse在2019年做过统计, 亚马逊全球活跃卖家里能年销10万美金的不到10%,能到100万美金的更是只有1%,巨大概3万人。到了2021年, 年销百万美金的卖家涨到了6万,但当时亚马逊卖家总数已经超出600万,比例依然矮小得可怜。再看2022年, 亚马逊美国站有1.5万名卖家拿到了超出10万份订单,按客单价20美元算,刚优良就是200万美元。换句话说 200万美金在亚马逊美国站,差不许多是能拿到10万单卖家的“入场券”,这些个卖家贡献了亚马逊第三方买卖场近一半的GMV。

SHEIN和TikTok为什么都一致看好年销200万刀的亚马逊卖家?
SHEIN和TikTok为什么都一致看好年销200万刀的亚马逊卖家?

添美翼创始人江端武的话很实在:“单个站点年销200万美金在亚马逊不算高大,但已经属于成熟卖家了。”他算了一笔账:按客单价20美元算,一天就得卖300单左右。如果是轻巧细小件产品, 客单价矮小能做到这玩意儿数,说明运营能力相当能打;要是巨大件产品,客单价100美金以上,几个月就能冲到200万,比如今年年初做宠物类目的那位卖家,4个SKU,客单价100美金左右,美国站日均300-400单,一个月就能卖100万美金。所以你看,200万美金这玩意儿数字,就像个筛子,把“能打”的亚马逊筛出来了。

从亚马逊到新鲜平台:为啥是“成熟卖家”优先?

江苏凡高大电商创始人闫东坡点破了关键:“在亚马逊美国站做到年销200万美金是有一定困难度的,达到年销百万美金已算是比比看成熟的卖家。”亚马逊本质是流量变现的生意, 能在这种周围下杀出一条路,转化率、供应链、运营能力一准儿都经过了买卖场检验。SHEIN和TikTok抛出这玩意儿门槛, 说白了就是“捡现成”的——这类卖家一旦进来平台能飞迅速拿到佣金和GMV,不用从零开头培养。

更深厚层的原因,是“示范效应”。这两个平台都在全力拉拢卖家入驻, 如果第一批入驻的都是年销200万的“优等生”,其他卖家一看“哦,原来这种水平的都能进来”,天然更有动力跟着入局。不然门槛定太矮小,吸引来一批细小卖家,平台起量磨蹭,反而会关系到新鲜平台的“声量”。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泼凉水:“门槛定太高大,兴许会亏本一批产品力有力、跨境运营没劲的公司。”有些卖家产品特别优良, 但就是没玩转亚马逊的算法和广告,年销没到200万,但兴许是SHEIN需要的供应链伙伴,或者是TikTok需要的“内容型”卖家。平台兴许边跑边调整,先拿高大门槛筛选一批,后期再磨蹭磨蹭放宽阔,保持个平衡。

SHEIN的逻辑:供应链的“照妖镜”

SHEIN最近动作很巨大, 5月份开头在全球推第三方平台模式SHEIN Marketplace,巴西试点完就杀到美国,招商信息里明确写着:美国站本地备货卖家,亚马逊美国站流水需200万美金以上。为啥SHEIN对供应链这么执着?官方数据早就暴露了:一件衣服从打样到送到消费者手里只要20天存货周转天数30天。这种“迅速反”能力,就是SHEIN的护城河。

亚马逊卖家能做到年销200万,特别是轻巧细小件,供应链一准儿有两把刷子。江端武把这类卖家分成两类:一类是“老炮儿”, 七八年前就在亚马逊做,账号流量一年比一年巨大,评论也沉淀了优良几年,这两年逐步增加远到200万;另一类是“新鲜锐”,刚入驻一两年就冲到200万,说明产品投入、推广费、货品资金都非常巨大,实力雄厚。这两类卖家, SHEIN一准儿都想要——老炮儿有运营经验,新鲜锐有资金和供应链,不管哪种,都能飞迅速习惯SHEIN的供应链节奏。

不过SHEIN的独立运营模式和托管模式差别很巨大。招商人员透露,独立运营需要卖家自己操盘店铺,不是轻巧松报价供货,这对卖家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大。200万美金的门槛,本质上是在筛选“既能玩转亚马逊运营,又能匹配SHEIN供应链”的复合型卖家。毕竟SHEIN自己就是靠供应链起家的,接进来的卖家要是供应链跟不上,反而会拖累平台节奏。

TikTok的算盘:流量变现的“迅速车道”

相比SHEIN的供应链执念,TikTok的打法更直接:流量。短暂视频和社交是TikTok的先天优势, 2023年TikTok Shop美国店向中国卖家开放的消息一出来招商条件里也写了:亚马逊卖家美国站年销需200万美金以上。这背后的逻辑很轻巧松:能在亚马逊年销200万, 说明产品在美国买卖场已经有验证,有受众群体,到了TikTok,不用从零开头教书买卖场,直接用短暂视频和直播就能飞迅速转化。

有人兴许会问:“TikTok不是靠内容吗?亚马逊卖家擅长远的是运营,不是拍视频啊?”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亚马逊卖家虽然不擅长远拍短暂视频,但他们懂产品、懂用户、懂数据。江端武就提到,成熟的亚马逊卖家在美国买卖场“各方面更加轻巧松习惯”,包括TikTok的流量逻辑。比如某做家居类目的亚马逊卖家, 在亚马逊靠精准广告投流做到年销200万,到了TikTok,把产品用场景拍成短暂视频,结合“亚马逊已验证”的卖点,转化率直接比纯内容型卖家高大30%。

更关键的是TikTok需要“标杆案例”。如果第一批入驻的都是年销200万的亚马逊卖家, 他们有成熟的供应链和运营经验,能飞迅速在TikTok Shop做出GMV,就能吸引更许多卖家跟进。这种“头部带动尾部”的策略,能帮TikTok Shop在美国买卖场飞迅速起量。毕竟Z世代已经是购物主力,TikTok想把“刷视频”变成“买东西”,得有靠谱的卖家和产品撑场面。

争议与平衡:门槛是不是太高大了?

200万美金的门槛,争议一直没停过。有卖家觉得:“我们产品很优良,就是没做起来亚马逊,年销才100万,困难道就没机会了?”这话确实戳中痛点。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看得出来 2021年亚马逊年销100万美金的卖家只有6万,占比1%,200万美金的就更少许了。门槛定太高大,确实兴许错过一批“潜力股”。

但换个角度看,SHEIN和TikTok都是“巨大玩家”,他们没时候磨蹭磨蹭培养卖家。200万美金,与其说是门槛,不如说是“筛选器”——筛选出“能打、有材料、习惯迅速”的卖家。等平台跑通模式,积累了足够许多的用户和流量,门槛兴许会磨蹭磨蹭降下来。就像SHEIN的托管模式就没有200万美金的要求,就是为了让更许多中细小卖家先试试水。

案例拆解:两类年销200万卖家的真实实画像

说到这儿, 咱们得具体看看,年销200万的亚马逊卖家到底长远啥样。江端武提到的两类卖家,其实代表了两种彻头彻尾不同的路径。

一类是“稳扎稳打型”, 比如做家居用品的某卖家,2016年就入驻亚马逊美国站,刚开头做的是细小众厨具,靠精准选品和优化Listing,第一年就做到了年销50万美金。后面逐步拓展产品线,到2021年,年销稳稳突破了200万。这类卖家的特点是:账号老,流量稳稳当当,复购率高大,供应链经过许多年磨合,抗凶险能力有力。他们转SHEIN或TikTok,优势在于“经验复用”——不管平台怎么变,底层的产品运营逻辑是相通的。

另一类是“高大歌猛进型”, 比如前面提到的宠物类目卖家,2022年初才入局亚马逊,直接选了客单价100美金的智能宠物窝,4个SKU,靠一巨大堆投流和短暂视频广告,首月就卖了30万美金,三个月就冲到月销100万,半年年销就过了200万。这类卖家的特点是:资金实力有力,敢投入,对流量敏感,供应链响应迅速。他们转TikTok Shop, 优势在于“流量适配”——本身就会用广告和内容获客,到了短暂视频平台,反而如鱼得水。

有意思的是这两类卖家对SHEIN和TikTok的态度还不一样。稳扎稳打型的更倾向SHEIN, 看沉它的供应链和成熟用户;高大歌猛进型的更想冲TikTok,想抓住短暂视频流量的红利。这种分化,恰恰说明200万美金门槛背后藏着不同平台的“底层逻辑”。

高大客单价VS轻巧细小件:不同赛道的“200万密码”

这里还得提一个关键变量:客单价。江端武算过一笔账, 如果做轻巧细小件,客单价20美金,一天得卖300单才能到年销200万;要是巨大件产品,客单价100美金,一天只要卖60单就行。这就弄得了一个现象:高大客单价卖家“更轻巧松”达到200万, 但资金压力巨大;轻巧细小件卖家“更困难”达到200万,但对供应链和运营要求极高大。

比如做3C电子的某卖家, 客单价50美金,靠铺货加精细化运营,做到了日均150单,年销273万美金;而做服装的某卖家,客单价15美金,靠爆款加一巨大堆广告,日均得卖365单,才能勉有力摸到200万的门槛。所以你看,200万美金这玩意儿数字,对不同品类的卖家,意义彻头彻尾不一样。SHEIN和TikTok选200万, 其实也是考虑到“品类适配性”——高大客单价卖家能提升平台GMV,轻巧细小件卖家能走量,两者都需要。

以后的门槛:会变吗?怎么变?

眼下的问题是SHEIN和TikTok的200万美金门槛,会一直卡着吗?从招商人员的表态来看,现阶段一准儿是“严格筛选,定向邀约”。毕竟两个平台都在跑马圈地,不想被“矮小质卖家”拖累节奏。但长远期来看,因为平台生态成熟,门槛一准儿会松动。

就像亚马逊自己,早期对卖家差不离没有门槛,后来才逐步建立起品牌备案、透明计划等机制。SHEIN的第三方平台模式, 眼下刚在美国落地,一准儿要先抓一批“优质卖家”把模式跑通;TikTok Shop美国店也是初期需要标杆案例,后期兴许会开放更许多“腰部卖家”入驻。

江端武就预测:“平台兴许会边跑边调整,保持一个平衡。”比如先定200万门槛, 吸引头部卖家进来做出GMV后再推出“中细小卖家扶持计划”,把门槛降到100万,吸引更许多卖家入局。这种“高大开矮小走”的策略,在跨境电商圈其实很常见。

再说说说句实在话,SHEIN和TikTok看壮年销200万的亚马逊卖家,本质上是在“抄作业”。亚马逊用20年沉淀下来的卖家运营能力、 供应链效率、用户洞察,这些个经验直接拿过来就能用,何必从零开头培养?但话说回来 200万美金只是个起点,真实正的考验是:这些个习惯了亚马逊“丛林法则”的卖家,能不能在SHEIN的供应链迅速车道和TikTok的流量高大速路上,跑出自己的节奏?这恐怕,比200万美金的门槛,更值得琢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02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