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前方道路这么颠簸,是不是该换条路走呢

亚马逊流量断崖式下跌,我的铺货模式还能撑许多久?

去年冬天杭州做家居用品的老王蹲在办公室的角落里抽烟,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他的亚马逊店铺连续三个月销量腰斩,原本月销30万的爆款,眼下连5万都保不住。同行都在说“亚马逊不行了”,但他心里清楚,问题不是平台,是他走了五年的老路,早就被踩得坑坑洼洼。

老王做铺货出身,2019年那会儿,随便上架几十个产品,优化下标题,就能等来订单。眼下不一样了 同一个卖家里同个类目下2000个卖家在抢同一个关键词,广告点击本钱从0.5美元涨到2美元,赚头地方被压缩得像纸一样薄。他算过一笔账, 一款售价19.99美元的蓝牙音箱,物流本钱3.2美元,平台佣金2美元,广告费4美元,算上退货损耗,再说说到手不到2美元。这还是爆款,普通产品兴许还要亏钱。

​Meta:前方道路依然“颠簸”
​Meta:前方道路依然“颠簸”

铺货的黄昏:当红利期变成内卷战场

铺货模式真实的走到尽头了吗?据《2023中国跨境电商卖家生存报告》看得出来 铺货卖家的平均净赚头率从2021年的18%暴跌到2023年的8%,而垂直品类卖家稳稳当当在15%-25%。这不是偶然是买卖场天然选择的后来啊。早期平台缺货, 卖家许多、产品少许,铺货能飞迅速覆盖需求;眼下产品泛滥,消费者更懂货,矮小价策略失效,谁有品牌、有供应链,谁才能活下去。

我认识一个深厚圳的3C卖家,2022年放弃铺货,专注做“无线充电支架”这玩意儿细分品类。他没追求巨大而全,而是把支架的角度调节、材质散烫、兼容性做到极致,还申请了外观专利。眼下他只有20个SKU,但个个都是爆款,月销稳稳当当在80万,赚头率22%。他说:“铺货是捡芝麻,垂直是抱西瓜,芝麻捡得再许多,也比不上一颗西瓜。”

独立站成了救命稻草?别急着跳坑

看到老王的困境, 朋友劝他:“别死磕亚马逊了做独立站啊,不受平台规则管束,赚头高大许多了。”老王心动了 花了5万块钱找建站公司做了个独立站,上架了200优良几个产品,天天在Facebook投广告。后来啊三个月过去,网站访问量不到5000,订单不到100单,广告费烧了3万,还没赚回来。

独立站真实有那么优良做?未必。我见过太许多卖家,以为独立站就是“建个网站+投广告”那么轻巧松,后来啊栽在流量、支付、物流三座巨大山上。流量方面 亚马逊自带搜索流量,独立站啥都得靠自己,Google广告、社媒营销、红人一起干,哪一样不烧钱?支付方面PayPal手续费高大,想绑信用卡还得做KYC,对中细小卖家不友优良。物流更麻烦,海外仓费用昂贵,细小包 shipping 周期长远,退换货处理起来头巨大。

独立站的“隐形门槛”:流量、 支付、物流的三座巨大山

广州做服装的Lily,2023年从亚马逊转型独立站,算了一笔账:独立站的产品售价能比亚马逊高大30%,但获客本钱是亚马逊的2倍。她靠TikTok短暂视频引流, 一条爆款视频能带来500个访问,但转化率只有1.5%,相当于33个访问才出一个订单。而亚马逊的转化率能到8%,同样是500个访问,能出40单。她说:“独立站赚头高大,但流量太昂贵,普通人玩不起。”

不过也不是全部人都栽在独立站上。苏州做家居用品的Mike,2022年开头做独立站,没乱投广告,而是靠内容营销。他在细、 知乎分享“怎么挑选收纳盒”“细小户型地方利用技巧”,吸引精准用户,网站天然流量占比60%,眼下月销稳稳当当在50万,赚头率25%。他的经验是:“独立站不是广告站,是内容站,你得先给用户值钱,再谈卖货。”

换条路不是放弃, 而是精准转向

说到底,“前方道路颠簸”不一定非要换条路,也兴许是把路修一修。亚马逊卖家抱怨流量下滑,有没有想过优化listing?标题有没有包含核心关键词?图片是不是高大清且突出卖点?A+页面有没有讲优良品牌故事?我见过一个卖家, 同样的产品,优化前每天20单,优化后每天80单,本钱就是花了一个星期打磨listing,没许多花一分钱广告费。

当然如果这条路确实走不通,比如产品侵权、政策管束、买卖场饱和,那换路是非...不可的。但换路不是盲目跟风, 别人做Temu你就做Temu,别人做TikTok你就做TikTok,得结合自己的优势。你有供应链优势,就做垂直细分;你有内容优势,就做短暂视频带货;你有资金优势,就做品牌站。

从“广撒网”到“深厚挖井”:垂直品类的逆袭之路

深厚圳做宠物用品的Anna, 2021年还在亚马逊铺货,卖猫砂、狗粮、玩具啥都有,但销量一直上不去。2022年她决定聚焦“智能宠物喂食器”这玩意儿细分品类, 把产品的定时喂食、摄像头监控、APP操作功能做到极致,还找了宠物博主测评。眼下她的喂食器月销1000+,单价89美元,赚头率28%。她说:“与其在红海里挣扎,不如在蓝海里游泳。”

垂直品类的关键在于“细小而美”。我调研过10个成功转型的垂直卖家,他们都有一个特点:SKU不超出30个,但个个都深厚入研究研究过用户需求。比如做“厨房收纳架”的,会研究研究不同厨房地方的收纳痛点,设计出可调节层高大、免打孔安装的产品。这种产品虽然不起眼,但用户粘性高大,复购率能达到35%,远高大于铺货产品的10%。

TikTok电商的新鲜风口,是下一个蓝海还是泡沫?

最近身边很许多卖家都在聊TikTok电商,说“国内卷不动了去TikTok找机会”。确实 TikTok的用户增加远很猛,2023年全球月活用户超15亿,东南亚、中东、欧美买卖场的用户购物需求正在爆发。但风口不代表能赚钱, 我见过不少许卖家,把国内抖音的玩法搬到TikTok,发几十条视频,粉丝没涨几个,带货订单个位数。

TikTok电商和抖音不一样,文雅差异、语言障碍、物流时效都是问题。东南亚用户中意矮小价高大性价比的产品,欧美用户注沉品牌和品质,中东用户对颜色、包装有特殊偏优良。2023年Q3, 我接触过一个做服装的卖家,把国内流行的“法式碎花裙”搬到TikTok英国站,后来啊基本上原因是尺码标准不符、颜色偏暗,销量惨淡。后来他调整了尺码表,推出浅薄蓝、粉红等亮色款,销量才磨蹭磨蹭起来。

短暂视频带货的“生死时速”:内容比产品更关键

TikTok电商的核心是“内容驱动”,不是“产品驱动”。我琢磨过100个TikTok爆单视频,找到80%的视频不是结实广,而是场景化展示。比如卖“厨房剪刀”的, 不直接说“我们的剪刀许多锋利”,而是拍“用剪刀剪虾线、开椰子、剪鸡骨”的实用场景,配上“一剪刀搞定”的文案,视频播放量破百万,带动产品销量5000+单。

深厚圳做3C配件的Jason, 2023年8月开头做TikTok,没投广告,纯靠短暂视频起号。他拍“手机壳护着手机掉落10次不恶劣”的测试视频, 用磨蹭镜头展示缓冲效果,视频播放量800万,带来订单2万单,单品赚头15美元。他说:“TikTok用户不喜欢看广告, 喜欢看‘有用’‘好玩’的内容,你得让他们觉得‘这玩意儿东西能解决我的问题’,才会买。”

数据不会说谎:2024年跨境电商的三巨大趋势信号

与其听别人说“该换路了”,不如看数据怎么说。根据eMarketer 2024年1月发布的报告, 全球跨境电商买卖场中,东南亚增速最迅速,预计2024年增加远率达25%,高大于全球平均的15%;接下来是拉美买卖场,增加远率18%。欧美买卖场虽然增速放缓, 但高大端家居、户外用品、身子优良器械的需求在增加远,客单价能比中高大矮小买卖场高大30%-50%。

品类方面 2023年Q4亚马逊烫销品类数据看得出来“智能家居”同比增加远40%,“宠物智能用品”增加远35%,“环保可持续产品”增加远28%。这说明消费者越来越注沉生活品质和环保理念, 卖家如果能在产品功能、材质、包装上体现这些个卖点,更轻巧松脱颖而出。

东南亚买卖场的爆发力,比想象中更猛

东南亚买卖场到底有许多火?我采访过在越南做家居的卖家Kevin, 他2022年进入Shopee马来站,主卖“折叠收纳箱”,基本上原因是当地细小户型许多,收纳需求巨大。2023年他的店铺月销从5万增加远到50万,赚头率22%。他说:“马来消费者中意性价比高大、 颜值高大的产品,我们的收纳箱定价19.9美元,比欧美廉价一半,但质量不输,所以卖得优良。”

东南亚买卖场的优势很明显:人丁年纪轻巧化,移动互联网普及率高大,物流基建在完善。但挑战也不细小:语言许多,支付习惯差异巨大,本地比激烈。

换路前的自我诊断:你的“颠簸”是暂时的还是致命的?

遇到“道路颠簸”,别急着换路,先问问自己三个问题:现金流还撑得住吗?用户画像清晰吗?有比壁垒吗?现金流是命, 如果连三个月的运营本钱都覆盖不了再优良的路也走不下去;用户画像不清,换到哪个平台都是瞎撞;没有比壁垒,今天换路,明天别人也能复制。

我见过一个做灯具的卖家, 2023年亚马逊流量下滑,现金流慌,他没急着换平台,而是先砍掉20%的矮小赚头产品,把材料集中在“智能吸顶灯”上,优化供应链,把本钱少许些15%,一边改进产品外观,申请专利。三个月后他的产品在亚马逊排名上升10位,销量恢复,现金流转正。他说:“路颠簸,兴许是车有问题,也兴许是路有问题,先修车,再选路。”

三个问题帮你理清方向:现金流、 用户画像、比壁垒

个问题:比壁垒。别人能轻巧容易复制你的产品吗?你有独家供应链、品牌专利、用户数据优势吗?如果没有,那你的路随时兴许被别人抢走。

2024年1月, 我参加一个跨境电商峰会,遇到一个做了10年的老卖家,他说:“跨境电商这几年,我换过三次路:从亚马逊到独立站,再到TikTok,每次换路不是基本上原因是平台不行,是基本上原因是自己没做优良。眼下我的原则是:选对路,磨蹭磨蹭走,别着急。”

其实“前方道路这么颠簸,是不是该换条路走呢”这玩意儿问题,没有标准答案。有人坚持老路,走出了康庄巨大道;有人果断换路,开辟了新鲜天地;有人原地踏步,被时代淘汰。关键不是换不换路,而是有没有看清路的方向,有没有走路的底气。毕竟路是人走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4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