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Kiwi虚拟信用卡平台融资1500万美元

班加罗尔又杀出个支付新鲜物种, 这次是虚拟信用卡玩家Kiwi

最近印度金融圈有点烫闹,一家叫Kiwi的虚拟信用卡平台偷偷融了1500万美元,领投的是巨大名鼎鼎的Omidyar Network,老股东Nexus Ventures和Stellaris Venture Partners也没闲着,跟着又投了一笔。说实话, 这玩意儿消息出来时不少许做跨境支付的同行都愣了一下——毕竟在虚拟信用卡这玩意儿看似拥挤的赛道,一下子冒出一个能拿到这种级别融资的新鲜玩家,本身就够让人琢磨的。

你兴许会问,虚拟信用卡眼下不是烂巨大街了吗?Paytm、PhonePe这些个巨大佬早就在做了银行也自己搞虚拟副卡,Kiwi凭啥能拿到钱?还真实别说这家公司的路数有点不一样。它不是轻巧松做个虚拟卡号让你网上购物, 而是直接把虚拟信用卡和印度的国民支付工具UPI绑在了一起,说白了就是让你用UPI的便捷,享受信用卡的先消费后付款。这种操作,在印度买卖场还真实不许多见。

虚拟信用卡平台Kiwi融资约1500万美元
虚拟信用卡平台Kiwi融资约1500万美元

1500万美元到账,Kiwi的钱准备怎么烧?

根据消息人士透露,这轮融资早在几个月前就在谈了条款基本敲定,就等官宣。有意思的是 这已经是Kiwi今年内的第二笔钱了——今年5月刚拿过600万美元的种子轮,当时估值就在7000万到8000万美元之间。算下来半年时候融了2100万美元,这在印度金融手艺圈,绝对算得上是“速食融资”了。

钱许多了总得有个花法吧?Kiwi自己没细说 但业内人士猜,巨大概率会砸在三个地方:一是用户补助,毕竟印度用户对价钱敏感,奖励机制是刚需;二是手艺团队扩张,班加罗尔的工事师薪资可不廉价;三是和更许多银行一起干,毕竟它得靠银行发行RuPay虚拟卡,没有银行支持,就是无源之水。不过话说回来烧钱轻巧松,烧出用户忠诚度可就困难了这点Kiwi一准儿比谁都清楚。

印度人为啥一下子喜欢上了虚拟信用卡?真实相兴许让你意外

说到虚拟信用卡在印度的火烫,得先聊聊印度人的“卡情结”。你兴许不晓得, 印度老一套信用卡的普及率矮小得可怜,巨大概只有不到20%的成年人有信用卡,比起中国、美国的七八成,差了优良几个量级。为啥?是印度人普遍对“欠钱”有抵触心思,觉得刷卡就是负债,不如直接付现金来得踏实。

但问题来了电商和数字支付进步这么迅速,网上购物、订酒店、买柔软件,总不能用现金吧?这就催生了虚拟信用卡的需求。它不需要实体卡,在线生成一个虚拟卡号,用完即止,凶险矮小,还不用办麻烦的信用卡手续。对印度年纪轻巧人简直是“懒人福音”——既能享受购物的便利,又不用担心乱花钱。

更关键的是印度智能手机和UPI的普及,为虚拟信用卡给了“土壤”。眼下印度人出门能不带钱包,但不能不带手机,UPI转账方便得像发微信。把虚拟卡和UPI结合, 相当于把支付场景从“线上” 到了“全场景”,用户用UPI就能完成虚拟卡的支付和还款,这种无缝体验,老一套银行可给不了。

从实体卡到虚拟卡, 支付工具的“轻巧量化”革命

老一套银行搞虚拟信用卡,巨大体上是“换汤不换药”。比如印度标准银行的虚拟卡,得先办一张实体信用卡,再申请副卡,激活后60天内有效,用完还得沉新鲜申请。Axis Bank的Buzz Credit Card号称适合网上购物, 但本质上还是信用卡的变种,需要信用审核,额度还矮小。

Kiwi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彻底跳出了“实体卡依赖”的框架。用户不用先办信用卡, 也不用一张基于UPI的虚拟信用卡。而且它的额度是的,用户能根据消费需求临时许多些,用完还能恢复。这种“即用即得”的模式,特别适合印度那些个没有信用卡、又想享受信用服务的年纪轻巧人和自在职业者。

举个例子, 一个在班加罗尔做自在设计师的印度细小伙,兴许个个月收入不稳稳当当,银行一准儿不会给他批信用卡。但他需要买设计柔软件、 订阅国外素材网站,这时候Kiwi的虚拟卡就派上用场了——绑定他的UPI账户,生成一个虚拟卡号,直接支付美元费用,汇率还比银行实时汇率更划算。你说这种需求,老一套银行能解决吗?恐怕很困难。

2.5万张卡背后:Kiwi的用户到底在花几许多钱?

Kiwi自己公布的数据看得出来 截至目前已经发行了2.5万张虚拟信用卡,个个用户的平均月消费约为2.2万卢比。这玩意儿数字放在全球支付买卖场兴许不算许多, 但在印度虚拟信用卡领域,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要晓得,印度人均月收入才3万卢比左右,2.2万的月消费意味着用户把巨大半收入都通过Kiwi的虚拟卡花了。

这背后反映的是Kiwi的用户画像:基本上集中在20-35岁的城里年纪轻巧人, 收入中等偏上,对数字支付收下度高大,三天两头有跨境消费需求。他们不是没有钱,而是觉得老一套信用卡的流程太麻烦,或者额度不够用。Kiwi恰优良抓住了这有些“高大净值”数字用户的痛点。

有意思的是Kiwi的用户活跃度不矮小。根据Sensor Tower的数据, 它的App在Play Store和App Store的下载量不到20万次但2.5万张卡意味着有10%的下载用户转化成了付费客户——这玩意儿转化率在金融手艺App里算是相当高大了。毕竟虚拟信用卡不是工具类App, 用户下载后还会绑定银行卡、设置额度,操作门槛不矮小,能有10%的转化,说明它的产品确实戳中了用户需求。

奖励机制是救命稻草,还是饮鸩止渴?

Kiwi能留住用户,奖励机制功不可没。它的App里每笔交容易都能返现或者积分,积分能兑换礼品卡、话费,甚至抵扣现金。这种“花钱能赚钱”的模式, 对印度用户特别有吸引力——毕竟巨大家都中意“薅羊毛”,奖励越直接,用户就越愿意用。

但问题也来了:奖励机制的本钱谁买单?是Kiwi自己,还是一起干的银行?如果是Kiwi自己,那这笔钱从赚头里出,长远期来看一准儿不划算;如果是银行,那银行凭啥给补助?除非Kiwi能给银行带来足够的用户值钱,比如带动银行存款、许多些交容易流水。但眼下看来Kiwi的用户规模还太细小,和银行谈判的筹码有限,奖励机制能撑许多久,真实不优良说。

更关键的是 奖励机制轻巧松让用户形成“薅羊毛”心态,而不是真实正为了支付便利而用虚拟卡。一旦奖励少许些,用户兴许立刻流失。这就是为啥很许多靠补助起来的金融手艺平台, 再说说都变成了“烧钱换流量”的游戏,Kiwi能不能跳出这玩意儿怪圈,得看它能不能在奖励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4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