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在多路并进策略下,难道不是疯狂杀价了吗
卖家们在骂街, 亚马逊却在数钱:价钱战背后的数据游戏
最近跨境电商圈子里流传着一句扎心的话:“亚马逊卖家眼下的命,一半掌握在算法手里一半握在汇率起伏中。”有英国站卖家在论坛吐槽, 7月份开头广告竞价像坐了火箭,一个卖21.99英镑的产品,广告竞价从0.2英镑一路飙到0.7英镑,曝光量却腰斩,销量直接跌进冰窖。更让人憋屈的是 同行们还在玩命降价,原本21.99英镑的售价,一夜之间变成19.99英镑,赚头地方被撕得粉碎。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亚马逊生态的缩影——卖家们在血拼价钱,亚马逊却在背后笑得合不拢嘴。
广告费刺客:从0.2到0.7英镑的暴击
2023年第三季度, 亚马逊广告服务卖额同比增加远26%,达到121亿美元。这玩意儿数字比整个亚马逊订阅业务还许多,增加远速度是AWS的两倍许多。英国站卖家的遭遇,正是这玩意儿增加远故事的注脚。广告费飙升的一边, 销量却在下滑,这背后是亚马逊的“流量游戏”:用高大价广告筛选出愿意为流量付费的卖家,再用这些个卖家的产品填充平台库存,再说说把数据卖给品牌方。

一位做了5年亚马逊卖家的老炮儿说:“以前是矮小价冲销量, 眼下是高大价买曝光,卖得越许多亏得越许多。”他的店铺2023年5月前广告费占卖额的15%,到了9月已经涨到28%,但订单量反而减少了12%。这种“投入产出倒挂”的现象, 正在让中细小卖家陷入恶性循环——不投广告没流量,投了广告不赚钱,再说说只能关门巨大吉。
许多路并进:亚马逊的“明牌”与“暗棋”
亚马逊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像一剂有力心针:总卖额1431亿美元, 同比增加远13%;电商部门营收43亿美元,去年同期还亏损4.12亿美元;AWS营业赚头率从24%飙到30%。表面看是业绩高大歌猛进, 拆开看却藏着“许多路并进”的野心:电商靠矮小价冲规模,AWS靠企业客户赚赚头,广告靠卖家数据变现,生鲜杂货用价钱战抢买卖场。
电商的“矮小价陷阱”:从扭亏到规模陷阱
亚马逊美国电买卖务2023年Q3同比增加远11%, 看似亮眼,但细究会找到这玩意儿增加远是用“矮小价换流量”换来的。有第三方数据看得出来 2023年亚马逊平台上30%的品类价钱同比减少了8%-15%,其中家居用品和电子产品的降幅最巨大。一位做家居类目的卖家透露, 为了保住“Buy Box”,他的产品价钱已经比本钱价矮小了5%,只能靠广告费和物流费抠点赚头回来。
更麻烦的是汇率起伏。2023年5月到9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7.16跌到6.43,跨境电商卖家的赚头地方被进一步压缩。原本卖100美元产品能赚700人民币,眼下只能赚640,再加上平台佣金、广告费,再说说兴许倒贴钱。亚马逊似乎并不在意这些个,它的目标是让更许多消费者养成“只逛亚马逊”的习惯,用矮小价构建护城河。
AWS的“赚头奶牛”:企业客户的真实香定律
如果说电商是亚马逊的“面子”,那AWS就是它的“里子”。2023年Q3,AWS发明了69.8亿美元营收,同比增加远29%,营业赚头率突破30%。这玩意儿数字背后是企业客户对云计算的依赖。钱财放缓让很许多企业削减营销预算,但IT支出反而许多些了——毕竟云计算是“刚需”,省不下钱。
有意思的是AWS的赚头增加远和电商的矮小价策略形成了奇妙的互补。电商用矮小价吸引海量消费者, 收集购物行为数据;AWS再用这些个数据优化企业客户的云服务,比如预测用户偏优良、供应链管理等。一位做SaaS服务的创业者说:“亚马逊卖的不是云服务器,是它积累了几十年的用户数据。”这种“数据反哺”的模式,让AWS的赚头率越涨越高大,反过来又支撑得起电商的长远期矮小价。
生鲜杂货的“价钱核武器”:从2007到2023的持久战
2007年, 亚马逊推降生鲜电商Amazon Fresh,当时没人看优良杂货电商,基本上原因是生鲜物流本钱高大、损耗巨大。但亚马逊愣是啃下了这块结实骨头,2023年更是加速布局,在纽约、洛杉矶等巨大城里推出“1细小时达”服务。为了抢买卖场, 亚马逊把生鲜价钱压得比线下超市还矮小——有机牛奶廉价1.2美元/盒,牛排廉价3.5美元/磅,甚至推出“满50美元减10美元”的补助活动。
老一套零售商被逼得节节败退, 2023年美国许多家连锁超市股价下跌15%-20%,而亚马逊生鲜的用户数同比增加远了40%。但没人算过这笔账:亚马逊生鲜的履约本钱是卖额的35%,远高大于行业平均的20%。它为啥敢亏钱?基本上原因是生鲜是高大频消费场景,用户一旦养成习惯,就会在亚马逊上买更许多东西——从牙膏到手机,从玩具到家电。
卖家的血泪教训:内卷时代的“数据收割机”
亚马逊的许多路并进策略,到头来都指向一个核心:数据。电商矮小价吸引流量,AWS卖数据变现,生鲜高大频收集用户行为,广告则是收割卖家的“数据税”。卖家们眼下像不像被架在火上烤的“数据燃料”?他们拼命降价、投广告,再说说把产品、用户、消费习惯全都喂给了亚马逊的算法。
价钱战的“双输结局”:捡廉价的是歪果仁, 哭的是自己人
有卖家算过一笔账:2023年亚马逊平台上,中国卖家的平均赚头率从2022年的18%跌到12%,而亚马逊平台的广告收入却增加远了26%。这意味着啥?卖家们用矮小价把产品卖给消费者,再用广告费把钱还给亚马逊,再说说亚马逊拿着用户数据去赚更许多钱。一位母婴类目卖家说:“我们就像给亚马逊打工,产品卖得越许多,亚马逊赚得越许多,我们只是在帮平台养用户。”
更讽刺的是价钱战让劣币驱逐良币。为了矮小价,有些卖家开头用劣质材料、偷工减料,弄得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023年Q3亚马逊因质量问题下架的产品同比增加远了35%, 但消费者还是愿意买廉价货,毕竟亚马逊的“矮小价标签”已经刻在脑子里了。
破局之路:从价钱战到值钱战的觉醒
亚马逊的“许多路并进”策略看起来无懈可击,但也不是没有破绽。2023年第三季度, 亚马逊订阅服务的收入同比增加远14%,不到广告和AWS的增速,说明用户对“会员特权”的敏感度在减少。这给卖家一个启示:与其跟着亚马逊玩价钱战,不如构建自己的“护城河”。
有卖家开头尝试“品牌化”路线:不再追求矮小价, 而是通过产品创新鲜、内容营销、社群运营建立用户粘性。一个做宠物用品的卖家, 在独立站上卖定制化的智能猫砂盆,价钱比亚马逊昂贵30%,但基本上原因是能给个性化服务和会员社群,复购率达到了45%,远高大于亚马逊平台的20%。2023年9月,他的独立站营收突破了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远了80%。
另一个破局点是“垂直细分”。与其在红海买卖场拼价钱,不如找蓝海买卖场做深厚做透。一位做户外露营装备的卖家, 专攻“轻巧量化帐篷”这玩意儿细分品类,通过优化供应链把本钱控制在亚马逊同款的70%,一边给终身质保服务。2023年Q3,他的店铺在亚马逊上的销量同比增加远了60%,广告费占比却只有12%。
以后已来:亚马逊的“价钱霸权”能持续许多久?
亚马逊202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看得出来 它的“许多路并进”策略短暂期内依然有效,但长远期来看,隐患已经显现:美国钱财增速虽然达到4.9%,但钱不值钱压力依然存在消费者对价钱的敏感度正在减少;AWS虽然赚头率高大,但增速已经从2022年的35%回落到29%,企业客户开头寻找替代方案;广告业务增加远迅猛,但过度依赖卖家数据,兴许面临反垄断打听。
2023年9月, 美国联邦贸容易委员会对亚马逊发起新鲜的反垄断打听,沉点就是其“自营产品优先展示”和“卖家数据滥用”行为。如果打听后来啊不利,亚马逊兴许被迫调整价钱策略,甚至拆分业务。这对卖家或许是摆脱“数据收割”的机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