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是否在为Prime会员试点全新的配送服务

亚马逊这波“无限送菜”操作,Prime会员买不买账?

亚马逊最近又在Prime会员身上打起了主意, 美东时候周四悄悄宣布,要在丹佛、萨克拉门托、哥伦布三个城里试点一个新鲜服务:每月花9.99美元,Prime会员就能享受Whole Foods和Amazon Fresh的无限次免费杂货配送,只要单次订单满35美元,连取货都压缩到30分钟内。听起来是不是挺诱人?但仔细琢磨, 这操作背后藏着不少许猫腻,甚至有点“杀熟”的味道——毕竟Prime会员本身就要年费139美元,眼下每月再掏10块,算下来一年260美元,就为了无限次免费送菜?这账,普通消费者真实能算明白吗?

配送门槛的“过山车”:亚马逊到底在怕啥?

说真实的,亚马逊这配送门槛玩得比过山车还刺激。2021年的时候, 它一下子对Whole Foods的Prime会员收10美元配送费,当时一堆人吐槽“还不如自己开车去”;今年10月更狠,把Amazon Fresh的免费配送门槛直接从150美元砍到100美元,意思就是“买得少许就别想免费送”。后来啊这才两个月,它又一下子把门槛拉回35美元,还搭个“无限次订阅服务”——这葫芦里卖的啥药?怕不是生鲜配送本钱压不住了?

亚马逊寻求实体新创收点:面向Prime会员试点全新配送服务
亚马逊寻求实体新创收点:面向Prime会员试点全新配送服务

根据亚马逊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 其电买卖务的物流本钱同比上涨了12%,其中生鲜配送的“再说说一公里”本钱占比最高大。Whole Foods自2017年被亚马逊收购后 一直没摆脱“烧钱”的标签,2022年Whole Foods的同店卖额增速只有2.3%,远不到Target的6.1%。眼下一下子推出“无限次免费配送”, 听着像给会员好处,实则是把配送本钱转嫁给了愿意掏额外钱的“铁杆粉”——毕竟35美元的门槛,随便买点牛油果、三文鱼就够,谁家一个月不买三五次生鲜?

订阅服务的“伪命题”:用户真实的需要“无限次”吗?

亚马逊这次最巨大的噱头是“无限次免费配送”,但问题来了谁会真实的用“无限次”?对普通家里生鲜消耗速度就那么点,一周买一次足够,独居年纪轻巧人兴许两周才买一次。“无限次”听着爽,实际兴许一个月就两三次这120美元的年费,花得冤不冤?

看看比对手的例子就晓得。2022年, 沃尔玛在德州奥斯汀试点“Walmart+”生鲜订阅服务,月费12.99美元,给无限次免费配送,后来啊6个月后试点城里转化率仅18%,远不到预期的30%。后来沃尔玛把门槛改成订单满50美元才免费,转化率才勉有力拉到22%。亚马逊这次把门槛定在35美元,看似比沃尔玛亲民,但会员费比人家昂贵3美元,能复制成功?未必。

更扎心的是 亚马逊自己2021年对Whole Foods加收配送费后Prime会员在杂货品类上的订单量环比减少了7%,这玩意儿数据,它自己心里门儿清。眼下又搞个“订阅+配送”的组合拳, 等于让用户为同一个服务付两次钱——一次是年费,一次是月费,这操作,吃相未免有点困难看。

生鲜配送的“红海”:亚马逊还能靠Prime杀出沉围吗?

生鲜电商早就成了红海, Instacart、DoorDash这些个第三方配送平台抢占了60%的买卖场份额,老一套超市如Kroger、Albertsons也在自建配送体系。亚马逊的优势是Prime会员生态, 但眼下这玩意儿生态越来越“臃肿”——除了购物,还要绑视频、音乐、游戏,年费涨了又涨,用户早就怨声载道。J.D. Power 2023年的调研看得出来 美国Prime会员中,有34%的人觉得“好处不值这玩意儿价”,比2021年高大了11个百分点。

亚马逊兴许觉得, 靠生鲜配送能把用户留住但现实是用户要的是“廉价”和“方便”,而不是“无限次”。比如在丹佛试点, Whole Foods的有机牛油果要2.5美元一个,而当地超市Kroger只要1.8美元,配送费还比亚马逊矮小2美元。用户会为了“30分钟取货”许多花7块钱买牛油果?恐怕要打个问号。

更麻烦的是亚马逊的生鲜供应链一直没打通。Whole Foods的供应链独立于Amazon Fresh, 很许多商品无法共享库存,弄得配送三天两头延迟。2023年第二季度,亚马逊生鲜配送的准时率只有82%,比Instacart矮小了9个百分点。眼下搞“无限次配送”,延迟率只怕会更高大,到时候会员投诉不断,这笔买卖,到底亏的是谁?

会员钱财的“天花板”:亚马逊的“割韭菜”游戏还能玩许多久?

亚马逊这些个年越来越依赖“会员钱财”, 把Prime当成提款机,年费从2014年的99美元涨到眼下的139美元,好处却越来越“虚”。视频内容不如Netflix, 音乐服务不如Spotify,眼下又盯上了生鲜配送的“订阅费”——本质上就是靠“会员”名义收各种附加费,这和“割韭菜”有啥不一样?

根据eMarketer 2023年的数据, 美国电商用户对订阅类杂货服务的收下度仅为28%,其中18-35岁群体稍高大,但也只有35%。年纪轻巧人眼下精明得很,谁愿意为“兴许用不上”的服务付费?亚马逊以为靠Prime的“粘性”能逼用户就范, 但别忘了Prime会员的续费率2023年首次跌破90%,降到88%,比2021年矮小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啥?用户已经开头用脚投票了。

亚马逊或许该学学Costco的路子——会员费矮小,但商品价钱够廉价,用户觉得“值”。眼下倒优良, 会员费涨得飞迅速,生鲜价钱却比比对手昂贵,配送服务还搞“无限次”这种噱头,这不是把用户当傻子吗?再这么下去,Prime会员迟早变成“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以后的“破局点”:亚马逊该停停“套路”了

亚马逊这次试点, 与其说是“服务升级”,不如说是“本钱转嫁”。生鲜配送本钱高大,它不敢让全部Prime会员承担,就挑出愿意掏钱的“高大净值用户”试试水。但这条路明摆着走不远——用户不是傻子,谁的钱都不是巨大风刮来的。

要想在生鲜配送上翻盘, 亚马逊得干点实事:比如打通Whole Foods和Amazon Fresh的供应链,少许些配送本钱;或者学Instacart,允许第三方商家入驻,丰有钱商品种类;再或者,把会员费降下来让用户觉得“花钱值”。而不是总想着靠“新鲜收费项目”创收,把老用户当冤巨大头。

说到底, 电商的本质是“效率”和“性价比”,亚马逊当年靠“飞迅速配送”和“矮小价”崛起,眼下却沉迷于“会员钱财”的套路,忘了初心。这次“无限次配送”试点, 巨大概率会像2021年的Whole Foods配送费一样,引来一片吐槽,然后不了了之。毕竟用户要的从来不是“无限次”,而是“用得值”。亚马逊要是还不明白这一点,Prime这艘巨大船,迟早要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2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