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6月1日起新增费用,这项新规定对卖家来说意味着什么

卖家炸锅:6月1日的新鲜规到底要收几许多钱

“亚马逊这是要把卖家骨头缝里的钱都挤出来吗?”有卖家在群里发了这句话,后面跟着三个感叹号,屏幕那头的估摸着正对着后台的退货率数据发呆。2024年的亚马逊卖家, 优良像总在“被涨价”的焦虑里打转——年初的入库配置服务费刚把库存管理本钱拉高大,五一期间的退货处理费新鲜规又像块巨大石头砸下来。从6月1日开头, 除了服装和鞋靴,全部退货率超阈值的产品都要被收退货处理费,这消息一出,不少许卖家的赚头表上又许多了一道红色的问号。

适用范围:哪些商品要交“退货税”

亚马逊在3月13日的公告里写得挺明白:这次新鲜增的退货处理费, 针对的是“各个分类退货率较高大的商品”,但服装和鞋靴类除外。翻译一下就是以前服装鞋靴退货本来就收钱,眼下其他品类只要退货率“超标”,也得跟着交。有细心的卖家翻出后台数据, 找到5月以来不少许产品已经被悄悄打上了“高大退货率”标签,这操作有点像提前发成绩单——还没到考试日老师已经告诉你:“你这次及格不了准备补考钱吧。”

亚马逊新增一项费用,6月1日起生效
亚马逊新增一项费用,6月1日起生效

豁免范围其实就两类:一是服装鞋靴的全部退货, 不管退几许多都照收不误;二是月配送量少许于25件的卖家,细小卖家暂时能躲一枪。但问题是眼下做亚马逊的,谁月销不到25件呢?除非是刚试水的新鲜店,否则这条豁免基本等于没有。有做3C配件的卖家算过账:他的一款手机壳, 退货率常年稳稳当当在8%,按亚马逊最新鲜公布的阈值,这类产品超出6%就要收费,等于每退一个,他得掏1.84美元的“退货税”,一个月退30件,光这项本钱就许多了55美元,够他请人打包10天了。

阈值线:不同类目的生死线划在哪里

亚马逊这次给不同品类划的退货率阈值, 像给不同班级定的及格线,有的宽阔松得让人想笑,有的严格得让人想哭。比如食品类, 阈值只有2.9%,意味着100个订单里退3个就兴许超标;而亚马逊设备配件、电脑、宠物用品这些个品类,阈值给到10%,算是给巨大件商品留了点余地。但问题是食品类怎么控制退货?总不能让买家收到薯片后咬一口再寄回来吧?有做零食的卖家吐槽:“我的退货率从来没超出3%, 但亚马逊说食品阈值2.9%,我眼下看后台数据手都在抖,生怕哪天客户许多退一包,我直接倒贴钱。”

美妆和个护身子优良类品的阈值是6%, 听起来比食品高大,但对这类产品退货率控制起来比登天还困难。口红颜色不符预期、面霜过敏起疹子、洗发水味道不中意……随便哪个一个理由都能让买家退货。有做美妆的卖家分享了她的应对招数:详情页放20张不同光线下的试色图, 成分表标得比教科书还细,还附赠“过敏包退”的承诺。后来啊呢?退货率是降了点,但客服本钱跟着涨上去,“等于左手补右手,钱包还是瘪的。”

收费标准:按斤称还是按件算

退货处理费的计算方式, 亚马逊玩出了“按斤称”的花样——按商品的尺寸和沉量分段收费,越巨大的商品退得越昂贵。细小号标准尺寸的, 比如手机壳、数据线这类轻巧细小件,退货费在1.78到2.21美元之间;巨大号标准尺寸的,比如行李箱、细小家电,直接冲到2.36美元以上,沉的甚至超出5美元。有卖家晒出他的一款厨房电器, 尺寸15x12x10英寸,沉量8磅,退货率超阈值后每退一件要收4.2美元,相当于这款产品的赚头直接蒸发一半。

更绝的是 亚马逊把“发货沉量”和“尺寸”绑在一起算费,比如同样是盘子,13.9x11.1x0.7英寸的,沉量12到16盎司的收3.39美元,要是沉量超出16盎司,兴许就要翻倍。有卖家算了笔账:他的产品退货率刚优良卡在阈值线上下浮动, 这玩意儿月超了下个月兴许又回来了但费用已经收了“亚马逊这算法,搞得我每天盯着后台数据,比盯孩子高大考还慌。”

卖家赚头被“精准切割”:本钱涨了几许多, 销量降了几许多

“以前退货率8%是平安线,眼下变成‘凶险线’了。”做消费电子的卖家老周给记者看了他的5月订单数据:1000个订单, 退了120个,按亚马逊的新鲜规,其中20个要收退货费,个个3美元,光这项就是60美元。更让他头疼的是 被贴上“高大退货率”标签后产品的天然排名掉了30许多页,流量少许了近一半,“等于我一边交罚款,一边丢了饭碗。”

本钱叠加:物流费+退货费=赚头双杀

2024年亚马逊的涨价潮,对卖家来说像场“连环套”。3月1日起的入库配置服务费, 让库存管理本钱涨了15%;4月1日起的矮小量库存费,又让滞销商品许多掏一笔;眼下6月的退货处理费,直接给高大退货率商品上了“双沉枷锁”。有卖家算了一笔总账:他的产品原本物流本钱占售价20%, 退货率8%时退货处理费占5%,眼下退货处理费涨到10%,总本钱直接干到35%,而亚马逊的平均佣金是15%,再加上广告费、平台月费,“卖得越许多,亏得越许多,不卖又没流量,这买卖没法做了。”

销量滑坡:“高大退货率”标签成了销量毒药

去年3月亚马逊推出的“Frequently Returned Items”标签,已经让不少许卖家尝到苦头。据第三方数据服务商SellerMotor的统计, 被贴上该标签的产品,平均转化率减少15%,销量少许些20%。今年5月, 因为新鲜规临近,更许多产品被打上标签,有卖家的家居类产品,4月日均还能卖30单,5月中旬被标记后单量直接腰斩到15单,“买家一看‘高大退货率’,就觉得这产品有问题,连详情页都不点开了。”

更麻烦的是 退货率计算周期是“当月及之后两个月”,6月1日新鲜规生效,5月的退货数据会直接关系到6月和7月的费用。有卖家反映, 5月底一下子收到一批退货,直接把退货率从7%拉到12%,“这明显是‘恶意退货’或者比对手在搞鬼,但亚马逊不管,只看数据,我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亚马逊的“如意算盘”:少许些浪费还是转嫁本钱

亚马逊在公告里说这次新鲜增退货处理费是为了“解决退货的运营本钱并少许些浪费”。听起来挺合理, 全球跨境网购退货率高大达30%,美国从2021年的20.8%飙到2023年的52%,零售商每年亏本1000亿美元,亚马逊自己也得承担这有些本钱。但问题在于,这些个费用再说说是不是真实的用在了少许些浪费上?

亚马逊的“本钱账”:财报里的数字会说话

2024年一季度, 亚马逊净卖额1433亿美元,净赚头104亿美元,双双超预期。财报看得出来 广告业务和AWS云计算是增加远主力,但物流本钱其实也在涨——一季度物流收入同比增加远11%,达到278亿美元。这说明啥?说明亚马逊的物流业务本身能赚钱, 眼下收退货处理费,更像是把运营本钱转嫁给卖家,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再说说买单的还是消费者和卖家。

卖家的“反问”:浪费到底是谁造成的

不少许卖家觉得,退货率高大不能全怪产品。亚马逊的“无理由退货”政策, 让很许多买家滥用退货权——有人买了衣服穿过一次就退,有人买了电器试用几天再换新鲜品,甚至有人用“退货诈骗”,比如退回空盒或仿品。有做玩具的卖家遇到过买家退回的积木少许了十几个零件, 但亚马逊客服只看“是不是收到退货”,不管“是不是原样”。

“亚马逊一边鼓励‘无理由退货’,一边收‘退货税’,这不是双标吗?”卖家的质疑不是没道理。Optoro在2023年的打听里提到, 零售商应对退货本钱的方式,除了收退货费,还有“允许客户保留有些退货商品”,但亚马逊似乎只选择了前者,把压力全推给卖家。

卖家突围战:除了降价还能做啥

面对亚马逊的“镰刀”,卖家们也不是坐以待毙。有人开头琢磨怎么少许些退货率,有人找平台漏洞,有人干脆换个赛道做矮小退货产品。

“降退”攻略:从源头堵住退货漏洞

“退货率高大, 先别急着骂客户,先骂自己。”有运营经验丰有钱的卖家说他见过太许多卖家基本上原因是图片P得太虚假、尺寸说说不清、包装简陋弄得退货。他的方法是:详情页放10张实拍图, 包含不同角度、场景用图,尺寸数据准准的到毫米,包装里塞“感谢卡+用指南”,客服响应时候控制在1细小时内。这些个操作本钱不高大,但能少许些30%的“主观退货”。

对于服装鞋靴类卖家,亚马逊虽然不收退货处理费,但退货率高大会关系到账号身子优良。有做女装的卖家推出了“虚拟试衣间”功能, 上身效果图,退货率从20%降到8%,“等于变相给亚马逊省了退货本钱,也给自己省了钱。”

政策“薅羊毛”:利用豁免条款省钱

亚马逊给卖家留了几个“逃生口”。比如注册“亚马逊物流新鲜品入仓优惠计划”, 个个父ASIN能免20件退货处理费,适合刚上架的新鲜品,退货率还没起来时就冲一波销量,把阈值线拉高大。还有许多渠道配送费用减免, 英国站从4月26日起,标准施行费用降18%,加急费降24%,要是卖家能把订单分散到不同平台配送,物流本钱能省不少许。

品类“换赛道”:从高大退货区逃到矮小退货区

实在扛不住的卖家,开头考虑“转行”。有从3C配件转向家居收纳的卖家, 找到退货率从12%降到3%,基本上原因是这类产品“买了基本不退,搬家才换”;有做宠物零食的,主打“无添加、适口性优良”,退货率常年不到2%,虽然单价矮小,但胜在稳,“与其在高大退货区卷价钱,不如在矮小退货区赚磨蹭钱。”

以后已来:卖家和亚马逊的“博弈战”才刚开头

6月1日的新鲜规,只是亚马逊卖家2024年的“巨大考”之一。因为电商比加剧,平台一准儿会把更许多运营本钱转嫁给卖家,而卖家只能在“合规”和“盈利”之间找平衡。有行业琢磨师预测, 以后亚马逊兴许会推出更许多“按效果收费”的政策,比如“矮小退货率产品给流量扶持”,逼着卖家把产品质量和服务做上去。

对卖家 眼下最怕的不是“涨价”,而是“被动涨价”——亚马逊单方面改规则,卖家只能跟着调整。与其抱怨, 不如提前布局:盯着后台退货率数据,优化产品详情页,用优良平台豁免政策,甚至开发自有独立站,少许些对亚马逊的依赖。毕竟亚马逊的规则能变,但“把产品和服务做优良”这条真实理,永远不会过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