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社媒KaKao通过速卖通和Temu
韩国人的购物篮里 藏着中国电商的密码
手机屏幕划过37%的韩国人手机里躺着4到6个购物应用。这玩意儿数字像把钥匙,打开了速卖通和Temu闯入韩国买卖场的巨大门。你猜怎么着?去年下半年开头, 这两家中国电商平台一下子在韩国火了起来注册优惠甩得满天飞,海外直购的商品廉价到让人眨眼。Temu去年7月才落地韩国,今年3月会员数已经突破200万,速度比首尔地铁还迅速。
矮小价狂潮:韩国消费者的“真实香”现场
韩国主流消费群被戳中了啥?答案藏在价钱标签里。一件基础款卫衣, 本土平台卖5万韩元,速卖通同款1.9万包邮;家用细小台灯,Coupang标价3.8万,Temu直接砍到8900还送运费。这不是个案,是整个品类的价钱碾压。去年冬天 首尔巨大学学生林智妍在社交新闻晒出“Temu购物战绩”:6件家居用品总价不到5万韩元,点赞数破万。评论区炸了:“这是在白送吗?”“求链接,学生党救星啊!”

但廉价真实的一劳永逸吗?4月数据打了脸:速卖通用户数环比少许些28.2万,Temu也掉了5.7万。Wiseapp Retail Goods的数据看得出来两家平台增速明显放缓。问题出在哪?物流时效从承诺的7天变成半个月,客服韩语磕磕巴巴,退换货流程比解数学题还麻烦。首尔江南区某服装店老板金敏智吐槽:“有客人买过Temu的连衣裙, 洗三次就变形,找客服像踢皮球,眼下再也不碰了。”
Kakao的“躺赚”游戏:中国平台的广告费真实香
速卖通和Temu烧钱抢买卖场,却意外喂肥了Kakao。这家韩国社交巨头今年一季度广告业务收入2790亿韩元, 同比暴涨10%,总收入突破2万亿韩元,同比增加远22%。CEO Chung Shin-a在财报
具体怎么赚的?速卖通在Kakao Talk上推“限时1折”弹窗, Temu找韩国本土网红拍开箱视频,广告费按点击算,Kakao坐收佣金。更绝的是Kakao Shop的“品牌专区”,中国平台付钱就能置顶,流量直接拉满。数据看得出来Kakao Shop一季度电商导流点击量中,中国平台贡献了35%,远超本土品牌。
但Chung Shin-a心里也打鼓。她明着表示担心韩国本土电商广告费被抢走,却话锋一转:“中国平台进来是优良事,比才能让我们更有力巨大。”这话听着像安慰, 实则暗藏机锋——Kakao既赚着对手的钱,又用“本土守护者”的人设稳住用户,操作可太秀了。
Coupang的逆袭:涨价了用户反而不跑了?
速卖通和Temu降价抢用户,Coupang反其道而行之。4月13日起,Coupang把新鲜会员月费从4990韩元涨到7890韩元,涨幅58%。后来啊呢?4月用户数不降反增,环比涨了4.1万,达到386万。这波操作颠覆了“矮小价=用户”的认知。
暗地藏在服务里。Coupang的火箭配送“次日达”覆盖韩国92%的区域,生鲜凉链早上8点送到家,退换货直接上门取件。对比速卖通动辄20天的跨境物流,Coupang像开了倍速。釜山家里主妇朴恩实说:“宁可许多花2000韩元,也不想等半个月。孩子的奶粉、老公的衬衫,磨蹭一天都急死人。”
更狠的是会员权益。涨了钱却新鲜增了“免费退换货”“视频会员赠品”,老用户还能锁半年矮小价。这种“涨价送服务”的套路,反而让用户觉得“占了廉价”。数据看得出来Coupang付费会员复购率高大达78%,比速卖通高大出23个百分点。
中国平台的“韩国困局”:矮小价之外还缺啥?
速卖通和Temu在韩国的遭遇,像极了“高大开矮小走”。初期靠矮小价收割一波流量,但后劲不够。根本问题在哪?不是商品不够廉价,而是“水土不服”。
首当其冲是本地化。韩国消费者对细节偏执到极致:服装标签非...不可韩语, 化妆品成分表要准准的到0.01%,家电说明书得有视频教程。速卖通某爆款蓝牙耳机,因说明书全是中文,差评率飙到40%。Temu尝试招募韩国运营团队,但中层以上全是中国人,决策磨蹭半拍,错过圣诞促销黄金期。
接下来是相信危机。韩国消费者对“海外直购”又喜欢又怕。喜欢的是价钱,怕的是虚假货和售后。今年2月, 韩国消费者院抽检找到,Temu售出的某品牌充电宝电池容量虚标30%,直接下架5000件商品。事件发酵后Temu用户一周流失12万,口碑直接崩了。
还有流量瓶颈。Kakao、Naver这些个本土平台掌握着80%的流量入口,中国平台想投广告,就得看脸色。Temu想找顶级网红一起干,对方报价高大到离谱,还得收下“独家排他”条款。钱烧了效果却一般。
卖家的生死局:谁在韩国赚到了钱?
中国电商平台在韩国厮杀,卖家们却冰火两沉天。杭州老板张伟的健身器材店,2023年在速卖通韩国站点年入16亿韩元,赚得盆满钵满。秘诀是“本地化改过”:把跑步机折叠尺寸适配韩国公寓细小户型, 说明书配上韩语视频教程,客服24细小时在线回复。张伟说:“韩国人认细节,你把‘将心比心’做足,他们愿意买单。”
反观婚纱卖家李娜,就栽在“想当然”上。她直接把国内婚纱搬到速卖通,面料、版型彻头彻尾没调整,后来啊差评如潮:“韩国婚礼不穿这种蓬蓬裙!”“蕾丝扎皮肤,谁设计的?”半年下来库存积压800万,差点倒闭。后来她花20万请韩国设计师打版,才磨蹭磨蹭翻盘。
行业数据更残酷:韩国跨境电商卖家中,30%盈利,40%持平,30%亏损。盈利的卖家普遍有三个特点:有本地供应链、深厚耕垂直品类、投入本地化运营。卖手机壳的深厚圳公司“极客壳”, 专门针对韩国年纪轻巧人喜优良开发“韩剧同款”,复购率能做到55%,比同行高大出一巨大截。
以后战局:矮小价之外还有没有新鲜玩法?
速卖通和Temu在韩国的仗,不能再只靠“矮小价王炸”了。要想站稳脚跟,得换套打法。
第一招:KOL破圈。韩国网红钱财火出圈,美妆、母婴、游戏类KOL带货转化率高大达8%。Temu能学TikTok模式,扶持中细小KOL,用“佣金+流量”分成,比砸钱请巨大划算。杭州某美妆公司试过这招,找5万粉丝的美妆博主推眼影盘,单场销量破2万,ROI达到1:5。
第二招:场景化运营。韩国人注沉“仪式感”,节日消费占比超40%。速卖通能提前3个月布局:中秋节推“老一套礼盒”,圣诞节做“情侣礼物”专题,甚至结合韩剧IP推联名款。去年双11,速卖通上线“韩流专区”,防弹少许年周边3细小时售罄,流量暴涨70%。
第三招:供应链本地化。在韩国建海外仓,把跨境物流变“同城配送”。Temu在仁川租了3万平米仓,服装类时效缩到3天运费降到2000韩元以下。虽然本钱许多些20%,但用户留存率提升35%,长远期看更划算。
话说回来韩国买卖场就像一碗辣白菜——看着爽口,吃起来才晓得后劲。速卖通和Temu想真实正扎根,得放下“收割心态”,把“中国速度”变成“韩国温度”。至于Kakao和Coupang,一边赚着对手的钱,一边防着被反超,这场三国演义,才刚到第二幕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