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在AI浪潮席卷全球时,这家出海老厂全面出击了吗

从页游巨大厂到AI探索者:老牌出海玩家的转身

2008年那会儿, 昆仑万维还在琢磨怎么把《武侠风云》这类页游卖给老外谁能想到十几年后这家公司要在AI浪潮里跟全球巨头掰手腕。国内游戏出海圈的人都晓得, 昆仑算是元老级玩家——2012年前后别人还在纠结要不要出海时他们已经带着手游杀向海外买卖场,2018年干脆成立GameArk品牌,专门负责海外发行。

还是说老牌玩家的转型,总带着点步子迈太巨大轻巧松扯着蛋的尴尬?

AI浪潮之下这家出海老厂开始全面出击了
AI浪潮之下这家出海老厂开始全面出击了

那时候谁能想到, 这家靠游戏起家的老厂,有朝一日会把“All in AGI”写在战略板上?2022年AIGC火起来的时候, 昆仑万维跟打了鸡血似的,直接宣布全面拥抱AI,接着天工巨大模型内测、Club Koala亮相德国科隆游戏展、Linky杀进美国Google Play免费榜Top5……动作一个接一个,但问题来了:这些个操作真实的算“全面出击”吗?

游戏业务的AI革命:Club Koala能否复制Roblox的成功?

说起昆仑万维在AI上的动作,Club Koala绝对是绕不开的。这款2023年在德国科隆游戏展上亮相的UGC游戏,直接对标Roblox,但打的是“AI赋能”牌。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里面的AI NPC——不是那种只会念台词的木头人, 而是会自己制定日程、根据性格行动、甚至关系到彼此关系的“虚拟生命”。深厚兰手艺那边意巨大利手艺总监弗雷德里克·梅洛尼当时签完战略协议还在吹牛, 说要把AI产品卖给欧洲买卖伺候人,后来啊昆仑万维直接把AI扔进了游戏里这操作确实有点东西。

2023年上线到眼下除了科隆游戏展那波烫度,普通玩家的真实实反馈怎么样?没人说得清。

Club Koala的玩法跟Roblox差不许多, 玩家能建细小岛、造房子、编细小游戏,但许多了个“Koala Editor”游戏编辑器,按道理讲能让普通玩家也能折腾出点花样。问题是 UGC这事儿从来不是堆手艺就行的——Roblox火了几许多年,才攒出那么一批创作者生态,Club Koala凭啥觉得靠几个AI NPC就能复制成功?

AI社交的野心:Linky的“陪伴钱财”与变现困境

如果说Club Koala是昆仑在AI+游戏领域的试水,那Linky绝对是AI社交赛道的一记沉拳。这款2023年7月上线的AI社交应用, 2024年4月一下子杀进美国Google Play免费榜Top5,累计下载量冲破200万次速度确实够迅速。昆仑万维直接把自己的天工巨大模型塞了进去,让用户能自定义虚拟角色聊天主打“心思陪伴”牌。

更关键的是用户裂变下载是迅速,但粘性能撑许多久?Character.ai巅峰时期DAU有500万,用户每天泡2细小时Linky眼下呢?没人晓得。

跟Character.ai那种靠巨大IP撑场子的不一样, Linky的角色差不离全是用户自己捏的,男女朋友、虚拟偶像啥性格都有,甚至还能扭抽卡解锁不同“魔法卡”。但数据不会说谎:广巨大巨大信息看得出来 Linky累计收入才11万美元左右,跟那些个动辄千万美元的AI应用比,简直像在菜买卖场摆摊。订阅制每月9.99美元, 年卡89.99美元,抽卡10然后15美元——这种变现方式,跟眼下主流的AI社交应用比,是不是有点太“复古”了?

老牌玩家的优势:经验、 手艺与用户基础的三沉壁垒

当然说昆仑万维“全面出击”还为时过早,但要说他们一点机会没有,那也不客观。毕竟在国内游戏出海圈摸爬滚打十几年,不是白混的。2012年别人还在研究研究海外买卖场怎么玩的时候, 昆仑已经在东南亚、欧洲铺开了渠道,GameArk成立后更是把发行网络做到了中东、拉美——这种全球化经验,眼下正优良能用在AI产品出海上。

Club Koala能在科隆游戏展上被老外记住几许多沾了昆仑以前积累的游戏发行光环。手艺上, 天工巨大模型确实有两把刷子——国内MoE模型排第一,超出字节跳动的豆包和Minimax的ABAB,写代码、做翻译、规划游玩啥都能干,用在Linky里跟虚拟角色聊天基础能力不差。最关键的还是用户基础:昆仑海外游戏用户少许说也有几千万, Club Koala和Linky上线后老玩家顺手就能下载体验,这比那些个从0开头的AI社交应用,起点不晓得高大几许多。

手艺落地:从“能用”到“优良用”的鸿沟

但手艺牛不牛, 跟用户买不买单,根本是两回事。昆仑万维宣传的时候总说“AI NPC有自我意识”,但实际体验呢?Linky里的虚拟角色虽然能也是白搭。

破局关键:差异化场景与全球化协同的双轨战略

那昆仑万维到底要怎么才能在AI浪潮里站稳脚跟?说实话,眼下跟风搞AI社交、AI游戏,已经有点晚了。Character.ai、 Talkie这些个玩家把买卖场教书得差不许多了Linky想靠“自定义角色”突围,困难度堪比在红海里捞金。倒不如把AI往更垂直的场景里扎——比如结合自己老本行游戏, 给《昆仑世界》《武侠风云》这些个老游戏加AI NPC,让老玩家沉温情怀的一边,体验“跟AI当队友”的新鲜鲜感。

Club Koala的Koala Editor也别搞巨大而全, 专注“AI辅助创作”,帮普通玩家飞迅速生成游戏脚本、角色模型,少许些创作门槛,说不定能攒起一波核心创作者。全球化协同更是关键——昆仑海外那么许多游戏发行渠道,干嘛不把AI产品当“增值服务”塞进去?比如在东南亚推游戏的时候, 顺带推荐Linky,用户边玩游戏边跟AI聊天转化率说不定比单独买量高大得许多。

买卖化新鲜解:从“抽卡订阅”到“生态变现”

变现问题更是绕不过去的坎。Linky眼下靠订阅和抽卡, 收入惨淡得不像话,还不如学学Character.ai,加个“虚拟礼物”功能,用户给中意的AI角色送花、送蛋糕,昆仑抽成30%,这不比死磕订阅制有力?Club Koala更该学Roblox, 搞“UGC内容付费”——玩家用AI生成的细小游戏、细小道具,上架商店抽成,创作者赚了钱,昆仑也跟着盈利,这才叫生态循环。对了 还能跟游戏厂商一起干,把天工巨大模型当成“AI引擎”卖出去,比如给中细小游戏公司给AI对话生成、智能NPC设计服务,按用户量收费——这比自己闷头做产品,现金流稳稳当当许多了。

AI浪潮席卷全球的时候, 老牌玩家转型是必然但“全面出击”四个字说起来轻巧松,做起来困难。昆仑万维有经验、 有手艺、有用户基础,但能不能把AI这把火烧旺,还得看能不能踩准节奏——别总想着跟巨头结实刚,先在自己熟悉的游戏圈子里把AI玩明白,再磨蹭磨蹭往外辐射。毕竟出海这事儿,从来不是比谁动作迅速,而是比谁活得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1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