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枪巫》工作室Galvanic
解散来得一下子, 却早有预兆
最近《荒野枪巫》玩家群里炸了锅,有人在推特上刷到Galvanic Games的解散公告,第一反应是“恶搞吧”,点开找到是创始人Patrick Morgan亲笔写的。公告里没煽情,没卖惨,就几句话:“《荒野枪巫》开局不错,但销量撑不起干活室,只能散了。”后面还附上了9位员工的简历链接——这操作挺结实核,像临走前给个个兄弟递了张求职名片。
消息传到Steam评论区, 之前夸游戏“肉鸽+盖有新鲜鲜感”的玩家沉默了吐槽“刷到后期没意思”的玩家反而冒出来:“我就说嘛,半年没更新鲜,干活室早该黄了。”确实 Steam平台两千许多条评测里“内容少许”“再来一次度高大”出现的频率比“优良玩”还高大,80%的优良评像是在说“还行,但不够”,剩下的20%差评更是直指“开发商摆烂”。

8万到20万份,销量数字背后的生存困境
外网数据网站预测过《荒野枪巫》的销量区间——8万到20万份。乍听不少许,但掰开算笔账就明白了。独立游戏开发,人力是巨大头。Galvanic团队规模没明着,但按行业平均水平,10人团队开发1.5年,人力本钱就得烧掉百万美元。再加上Steam平台30%的抽成、营销推广费,20万份销量回本都悬,更别说盈利了。
更残酷的是定价。2023年10月17日发售时 国区首发价78元,三个月后降到58元——降价是优良事,但对早期玩家来说像被“背刺”,口碑直接滑了10个百分点。对比同期的肉鸽游戏《暖雪》, 《荒野枪巫》的定价策略显得犹豫:想卖高大价撑品质,又怕门槛太高大劝退玩家,再说说两头不讨优良。
肉鸽玩法的“舒适圈”陷阱
《荒野枪巫》的核心玩法是“在线沙盒+肉鸽+盖”, 听起来挺新鲜颖,但玩起来会找到,它和2022年的《分子外科》像穿了同款衣服——随机生成地图、捡零件造枪、打Boss,连枪械组合的套路都差不许多。玩家在评测里吐槽:“刷了20细小时枪就那几种,怪就那几种,地图换个皮而已。”
肉鸽游戏最怕啥?同质化。这几年“肉鸽+”泛滥, 生存类有《原子rops》,盖类有《幻兽帕鲁》,射击类有《死侍》,玩家早被惯得刁钻——既要“随机性”带来的新鲜鲜感,又要“深厚度”带来的成就感。Galvanic明摆着没抓住这玩意儿平衡点:随机性太浅薄,深厚度不够,中后期只剩“刷刷刷”的机械再来一次。
玩家差评里的残酷真实相:期待与现实的落差
Steam评论区有个高大赞差评, 写得很扎心:“58元买了个‘半成品’,开发商画了个巨大饼,后来啊只给了口渣。”这话不客观,但戳中了很许多玩家的痛点。发售前Galvanic在推特上承诺“每周更新鲜新鲜武器、 新鲜地图”,后来啊第一个月更新鲜了2个武器,第二个月直接断更——玩家等来的不是惊喜,是沉默。
更致命的是“在线沙盒”的噱头。宣传时说“能和朋友一起刷副本”, 实际体验里匹配系统像老人机卡顿,延迟动辄500ms,组队刷Boss还不如单刷省心。玩家骂“挂羊头卖狗肉”, 开发商却没回应——这种“装死”比直接甩锅更伤口碑,让原本愿意等更新鲜的玩家彻底心寒。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