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免税时代,越南加入后
免税政策的黄昏, 越南的细小包裹增值税提案
6月17日越南财政部长远胡德福向国会提交的那份《增值税法》修订提案,像一块石头砸进跨境电商的池塘。提案里那句“考虑对跨境电商细小包裹采用10%的增值税税率”,让无数靠细小包直邮在越南淘金的卖家心里一紧。要晓得, 按照越南现行规定,这些个细小包裹一直享受免税待遇,日均四五百万单的包裹量,货值巨大许多在10万-30万越南盾,薄利许多销是常态,10%的税率足以让不少许单品的赚头直接归零。
更让卖家不安的是越南国会财政预算委员会主任黎光孟透露的数据——平均每天有四五百万份订单包裹从中国进入越南。这玩意儿数字背后是中国供应链的效率,也是东南亚消费者对“廉价”的依赖。但免税时代似乎正在加速落幕,越南的提案只是东南亚许多国捐税调整浪潮中的一个浪花。

矮小价税盾失效, 中国卖家的“廉价生意”不优良做了
过去几年,中国卖家在东南亚的打法很轻巧松:靠国内有力巨大的供应链,把细小商品做得足够廉价,通过跨境细小包直邮,避开关税和麻烦的税务流程。一套家居用品兴许卖不到10美元,一件T恤三五美元,价钱比本地超市廉价一巨大截,销量天然上去。但如今这套“矮小价税盾”正在失效。
印尼的动作更早。2023年9月,印尼贸容易部发布第31号条例,直接规定跨境电商平台不得卖100美元以下的进口商品。一个月后又对小孩玩具、电子产品、鞋类等八类商品加征5%-40%不等的关税。马来西亚也不甘落后 2024年1月起对不到500林吉特的进口商品征收10%卖税,3月1日起连物流服务费都要交6%增值税。新鲜加坡更狠,不管商品价钱几许多,跨境购物一律交9%消费税。泰国内阁刚在6月通过议案, 要向全部平台进口商品无差别征收7%增值税,理由很实在:“泰国本土卖的商品都要交增值税,进口商品凭啥例外?”
这些个政策像一张收紧的巨大网,目标直指那些个依赖矮小价优势的中国卖家。有越南本地卖家抱怨,中国进口的家居用品价钱比本地生产的矮小30%-50%,本土工厂根本比不过。眼下捐税一调整, 价钱优势被削了一巨大半,消费者兴许还是会选廉价的,但卖家的赚头地方已经被压缩得只剩薄薄一层。
卖家负担几何?佣金、捐税、赚头的三沉挤压
捐税调整的压力,到头来会落到卖家头上。越南的提案还在聊聊,平台已经先动手了。Shopee新鲜加坡站从2024年1月1日起, 全部到港商品的商品和服务税涨到9%;马来西亚站更狠,3月1日起平台卖及服务税从6%提到8%,尾程运费还要再加6%增值税,直接打进商品价钱,卖家想调价都困难。Lazada马来西亚站同步宣布,交容易费、佣金、促销计划费用全都要交8%服务税。
佣金涨得更凶。Shopee印尼站点2023年12月1日把卖佣金往上调:A类商品从4.7%到6.5%, B类和C类从4%到5.5%,D类和E类从3.3%到4%。Shopee Mall卖家的佣金也从今年1月1日起上调。Lazada同期也跟着调, 各品类佣金涨了1.82%-2%,还直接砍掉了“超级卖家”和“每日现金返还”两项扶持计划——平台的意思很明白:以前靠矮小价冲量行不通了要么交更许多钱留在平台,要么滚蛋。
这种压力,跨境电商卖家并不陌生。2021年7月,欧罗巴联盟开头对全部进口电商包裹征收增值税,不管值钱几许多。当时有做欧洲买卖场的卖家回忆, 矮小货值直邮细小包的量直接“断崖式下滑”,基本上原因是一单兴许就几欧元,税一交基本不赚钱,只能放弃。眼下东南亚走的似乎是欧罗巴联盟的老路,只是过程更磨蹭,但后来啊兴许一样:靠细小包直邮赚迅速钱的时代,真实的要收尾了。
平台“加税潮”,流量分配的游戏规则变了
平台为啥急着“加税”?除了配合当地政策,更关键的是在捐税调整后沉新鲜分配流量。从2023年起,Shopee、Lazada这些个巨大平台就陆续推全托管和半托管模式。全托管轻巧松粗暴:商家只管备货到仓,定价、营销、履约全是平台说了算,商家基本没话语权。半托管则给商家留了点地方:价钱自己定,仓储管理也能插上手。
眼下平台明显在往半托管倾斜。有行业琢磨师觉得, 这是平台在“筛选玩家”——以前谁廉价流量给谁,眼下谁的产品优良、品牌有力、能玩转本地运营,流量就给谁。半托管模式下商家需要自己搞定定价、仓储,甚至本地营销,这本身就是一道门槛。那些个只会矮小价铺货的卖家,兴许连半托管的门槛都够不着,天然就被淘汰了。
更直观的是平台的态度。Lazada砍掉“超级卖家”和“每日现金返还”,本质上就是取消了矮小价卖家的“流量特权”。以前许多卖一单返一点钱,眼下没这回事了卖家想拿流量,得靠产品力,而不是靠矮小价冲销量。Shopee上调佣金, 也是在告诉卖家:平台的服务不是免费的,要么收下更高大的运营本钱,要么用更优质的产品说明自己值得留在平台上。
海外仓崛起:从“细小包直邮”到“本地备货”的转身
捐税调整像一只推手,把跨境电商从“细小包直邮”模式结实生生推向“海外仓备货”。以前细小包直邮省事,不用囤货,但时效磨蹭、物流本钱高大,还轻巧松碰上税务问题。眼下不一样了——如果商品提前备到海外仓, 本地发货时效迅速,物流本钱能降下来更关键的是能合规申报纳税,避免细小包被税“吃掉”赚头。
国内政策也在给这股转型加把火。最近, 优良几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统筹用优良现有资金渠道支持跨境电商海外仓企业进步”,甚至要“编制出台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业务退税操作指引”。说白了国鼓励卖家把货备到海外去,既合规又能提升比力。
转型的卖家已经尝到甜头。深厚圳某3C配件卖家2023年下半年在马来西亚布局了海外仓, 把烫销的手机壳、充电线提前备过去,本地发货时效从之前的7-10天缩短暂到2-3天。2024年Q1,他店铺的转化率环比提升了18%,退货率减少了5%。本钱方面 虽然海外仓的仓储和配送费用比直邮高大一点,但算上被税的凶险和物流时效提升带来的流量加成,整体赚头反而高大了12%。
半托管成新鲜宠, 有话语权的卖家才能活下来
在海外仓备货的基础上,半托管模式成了卖家的“救命稻草”。和全托管比,半托管保留了卖家的定价权和仓储管理权,这对有品牌意识、想掌控产品赚头的卖家太关键了。杭州某服装品牌2024年1月接入Shopee马来西亚站的半托管模式, 自己决定商品售价,本地仓储外包给平台,营销活动则和睦台联合搞。后来啊3个月内, 店铺的复购率提升了22%,基本上原因是消费者找到同样的衣服,跨境直邮要等15天本地仓发货3天就到,价钱还差不许多。
平台也乐意推半托管。Shopee东南亚区高大管在2024年3月的内部会议上明确表示,半托管是平台“优质商家战略”的核心。为啥?基本上原因是半托管商家需要自己处理定价、库存这些个麻烦问题,天然就有更高大的运营能力。平台把流量给这些个商家,转化率、客单价上去了平台自己的佣金和广告收入也能跟着涨。
当然半托管不是万能的。越南一位家居卖家吐槽, 自己去年试水半托管,后来啊基本上原因是对本地消费习惯不熟悉,定价定高大了库存积压了一巨大半。后来不得不专门请了本地运营团队,研究研究越南消费者的偏优良,调整产品设计和定价,这才磨蹭磨蹭把库存消化掉。看来半托管给了卖家话语权,但也把“本地化运营”的困难题甩到了他们面前。
规范化浪潮:劣质商家的淘汰赛与优质商家的扩容期
捐税调整、 平台规则收紧、海外仓转型,这些个变来变去叠加在一起,跨境电商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巨大浪淘沙”。过去靠矮小价、傍牌甚至卖虚假货的商家,眼下日子越来越困难了。印尼贸容易部2023年加征关税后 就有不少许卖仿牌服装的卖家基本上原因是本钱太高大直接关店;马来西亚征收卖税后那些个货值压在100元人民币以下、赚头薄如纸的细小商品卖家,基本被“清洗”出了买卖场。
但对优质商家这反而是个扩容的机会。Marketplace Pulse的数据看得出来 在亚马逊美国站,中国卖家占到了顶级卖家近50%的比例,贡献了第三方GMV的半壁江山,而且这玩意儿份额近几年还在稳步增加远。这些个卖家的共同点是啥?有自己的品牌、研发能力,产品质量过结实售后服务也跟得上。就算捐税许多些了 他们也能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优化供应链来消化本钱,甚至把价钱涨上去,消费者也愿意买单。
东南亚买卖场正在复制这玩意儿逻辑。越南财政部在提交增值税提案时也提到, 征税是为了“营造公平比周围”,让本土商家和进口商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意味着, 以后的东南亚跨境电商,拼的不再是“谁更廉价”,而是“谁的产品更优良、服务更贴心、品牌更有辨识度”。那些个只会拿供应链优势打价钱战的卖家,兴许真实的要被时代淘汰了。
东南亚的“公平比”,捐税背后的产业护着逻辑
东南亚各国为啥一下子对跨境电商细小包裹“动刀”?表面看是为了许多些捐税,深厚层次其实是产业护着。泰国财政部说得直白:“泰国企业卖商品要交增值税,进口商品凭啥不交?”这背后是东南亚国想进步本土做业的野心。过去,中国商品凭借价钱优势,挤占了一巨大堆本地买卖场,本土工厂要么给中国品牌代工,要么直接倒闭。眼下通过捐税调节,把进口商品的价钱拉高大,给本土商家留降生存地方。
越南的情况更典型。日均四五百万单的中国包裹, 货值巨大许多在30元人民币以下这些个商品巨大许多是本地细小作坊能生产的,比如塑料收纳盒、廉价服饰、细小家电等。越南政府明摆着希望,这些个消费需求能留在本土,让本土工厂有订单、有工人、有捐税。所以10%的增值税税率, 与其说是“打压”,不如说是“引导”——引导跨境电商卖家从“矮小价倾销”转向“本地化运营”,比如在越南设厂、雇佣本地工人、和本土电商平台深厚度一起干。
这种趋势下中国卖家需要沉新鲜思考在东南亚的定位。单纯依赖国内供应链输出矮小价商品,兴许会越来越困难。更有出路的做法是 把东南亚当成“本土买卖场”来经营:研究研究本地消费者的偏优良,和本土供应商一起干开发产品,甚至直接在东南亚布局轻巧资产工厂。就像某家卖户外家具的浙江企业, 去年在越南平阳省设了个细小型组装厂,用本地生产的配件,加上中国的设计,产品价钱比纯进口的矮小15%,但赚头反而高大了8%,基本上原因是省了关税和长远途运费。
免税时代的落幕,不是跨境电商的终点,而是沉新鲜洗牌的起点。那些个能在捐税夹缝中找到生存地方,用品质和效率说话的卖家,或许能在下一个十年接着来笑傲江湖。
题图来源 | pexels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