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谁在出海2年后仅靠卖灯就实现营收破亿

一盏灯的逆袭:从“照明工具”到“生活场景入口”

谁会想到,一盏灯能撬动过亿营收? 有人卖服装、有人卖3C,偏偏有个品牌扎进“卖灯”这玩意儿看似老一套的赛道,出海两年就撕开口子,把营收做到破亿。它叫Yeelight, 一个从细小米生态链里跳出来的照明品牌,却没被“细小米光环”困住手脚——2018年底闯进海外买卖场,2020年就交出营收过亿的答卷,结实是把“照明”做成了智能家居的入口。

细小米生态链里的“照明特例”

2012年Yeelight成立时智能照明还是个新鲜鲜词。那时候细小米刚起步,正忙着拉拢“生态链企业”,把手机周边的生意做透。400许多家生态链企业里 做可穿戴的、做家电的、做身子优良设备的,偏偏只有一个做灯的——雷军亲自下场指导过产品改进,令其销量暴涨,这背后藏着细小米的逻辑:用生态链飞迅速占领细分买卖场,Yeelight成了“照明领域的细小米”。

出海2年营收破亿,他靠卖灯获得小米青睐
出海2年营收破亿,他靠卖灯获得小米青睐

但Yeelight没把自己当成“细小米的细小弟”。2017年它就成了“亿级企业俱乐部”的成员,营收破亿靠的是国内买卖场,可它盯着的是更远的海外。2018年底, 当其他生态链企业还在琢磨要不要出海时Yeelight已经背着几款智能灯泡、灯带杀到了印度——细小米在印度根基深厚,靠细小米生态进入买卖场,成了最顺的跳板。

2018年, 印度买卖场的“第一跳板”

印度人对照明的需求,和中国买卖场很像:基础照明要够亮,但谁不想家里许多点“智能味”?Yeelight在印度推出了四款产品, 定位中端买卖场,价钱不算高大,但功能比当地老一套灯有力太许多——能调色温、能连手机APP,甚至能语音控制。那时候印度智能家居刚起步, Yeelight成了“尝鲜者”,首批用户巨大许多是年纪轻巧中产,他们愿意为“手艺感”许多花点钱。

但细小米在印度的麻烦很迅速就来了:政策收紧、 本土品牌崛起,Yeelight意识到“依赖细小米生态”不是长远久之计。2019年, 它开头悄悄少许些对细小米品牌的依赖,转而有力化自己的品牌形象——在世界展会上亮Yeelight的Logo,在亚马逊、速卖通这些个平台开独立店铺,甚至在印度本地找了网红拍“智能灯怎么提升生活品质”的视频。这一招见效了2020年印度买卖场的营收占比从一开头的60%降到了30%,欧美买卖场却涨了上来。

当“卖灯”不再卖灯:产品里的“智能密码”

老一套照明行业有个死结:巨大家都觉得“灯就是用来照明的”。Yeelight偏不信这玩意儿邪,它把灯拆开揉碎了看——照明是基础功能,但用户要的真实的是“光”吗?不是是“光带来的体验”。比如早上起床, 灯要磨蹭磨蹭变亮模拟日出;看电影时灯要跟着屏幕颜色变暗变红;玩游戏时灯要因为音效闪烁节奏。这些个需求,老一套灯具满足不了但智能灯能。

Yeelight的产品经理们每天琢磨的不是“怎么把灯泡做得更亮”,而是“灯泡怎么融入生活场景”。他们推出过一款智能吸顶灯, 能分成16个区域独立调光,家里有孩子的,孩子的学区调得亮一点,歇着区调得暖一点;他们做过灯带,贴在电视背后看电影时能同步画面色彩,让客厅变成“私人影院”;甚至还有一款床头灯,能监测用户的睡眠周期,迅速起床时磨蹭磨蹭亮起,不用被闹钟惊醒。

Yeelight Station:让灯光跟着情绪走

2021年, Yeelight推出了一款叫“Yeelight Station”的综合APP,把全部智能灯的管理都集成在里面。用户不用再切换不同APP控制不同房间,打开一个界面就能搞定全屋灯光。更绝的是 它能和音乐、游戏、电影联动——听周杰伦的歌,灯跟着歌词节奏闪红蓝光;玩《英雄联盟》,技能释放时灯带会亮起对应颜色;看《流浪地球》,飞船爆炸那一刻,客厅灯光会一下子变暗再炸裂般亮起。

这种“场景化体验”让用户觉得“这灯不是死的,是活的”。数据看得出来 Yeelight Station的用户日活率比普通智能灯高大40%,基本上原因是用户愿意花时候在APP里“玩灯光”。有用户在社交新闻晒视频:用Yeelight Station把家里布置成“哈利波特里的魔法屋”, 点赞量过万——这哪是在卖灯,分明是在卖“情绪值钱”。

私域里的“用户分层术”

Yeelight出海后没急着烧广告,而是一头扎进了“私域运营”。它把用户分成三类:存量用户、 半存量用户、增量用户,每类人用不同的策略“伺候”,就像老中医开药方,一人一方。

存量用户:用“内容粘性”锁住复购

存量用户是Yeelight的“铁杆粉丝”, 基本上集中在自有APP里这些个人已经买了优良几款产品,对品牌相信度最高大。Yeelight不给他们发优惠券, 而是发“专属内容”——比如“怎么用Yeelight灯带打造ins风卧室”的视频教程,“智能灯搭配绿植的10种方案”的图文指南,甚至邀请用户参加“灯光创意巨大赛”,优秀作品能送新鲜品。这些个内容让存量用户觉得“买Yeelight不是收尾, 是开头”,他们复购率比普通用户高大25%,还会主动帮品牌做口碑传播。

半存量用户:折扣与试用的“临门一脚”

半存量用户是“认知派”——晓得Yeelight这玩意儿品牌,但还没买过产品。Yeelight对这群人下狠手:限时折扣、买智能灯送灯带、30天无理由试用。有段时候它在独立站推“新鲜人专享价”, 智能灯泡打5折,还送安装教程,后来啊半存量用户的转化率直接冲到18%,远高大于行业平均的8%。更绝的是试用过的用户里30%会变成存量用户,基本上原因是用了就离不开“智能灯光的便利”。

增量用户:EDM里的“品牌种草”

增量用户是“细小白”,对智能照明一无所知。Yeelight不急着卖货,先给她们“种草”。通过独立站收集邮箱, 每周发一封EDM邮件,内容不提产品,只讲“灯光怎么改变生活”——比如“北欧家里为啥中意用暖黄光”“细小户型用线性灯显巨大的3个技巧”。邮件里藏个细小点击链接能测“你家适合啥灯光风格”,测完会推荐几款产品,但用户不买也没关系。这种“润物细无声”的种草, 让增量用户的认知度提升了40%,后来有人反馈:“虽然没立刻买,但每次看到Yeelight的邮件,都觉得这品牌懂我。”

独立站:流量密码里的“天然搜索”

Yeelight的独立站流量里 80%来自天然搜索,8.96%来自外链,8.88%来自社媒——这组数据放在跨境电商里简直不可思议。巨大许多数品牌靠砸钱投广告搞流量,Yeelight却靠“天然搜索”撑起了半边天秘诀就在SEO策略上。

它的网站内容全是“用户想晓得的”:比如“智能灯泡怎么选”“Apple HomeKit怎么配Yeelight灯”“小孩房灯光平安指南”。这些个内容不结实推产品,却把Yeelight做成了“智能照明领域的知乎”。有用户想给老人买灯, 搜“适合老人人的智能灯”,搜出来就是Yeelight的文章,文章里推荐了带“无极调光”功能的款,用户看完直接下单。这种“内容即流量”的策略, 让Yeelight的独立站天然搜索量半年涨了60%,而且来的用户精准度超高大,转化率比付费广告高大3倍。

80%流量来自“直接访问”意味着啥?

更厉害的是 Yeelight独立站有33.59%的流量来自“直接访问”——用户不搜关键词、不点链接,直接在浏览器输入yeelight.com进去。这说明啥?说明品牌知名度已经打响了用户想起来住这玩意儿网址,甚至有忠实用户会收藏。这种“直接访问流量”在跨境电商里是金字招牌,意味着用户相信度高大,复购潜力巨大。数据看得出来 直接访问用户的客单价比普通用户高大20%,基本上原因是他们觉得“买Yeelight不用挑,闭着眼买都行”。

跨生态一起干: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

Yeelight没把自己困在“细小米生态”里反而早早打开了一起干的口子。它和Apple HomeKit打通, iPhone用户能直接用Siri控制Yeelight灯;和Amazon Alexa一起干,用Echo音箱喊一声“开灯”就亮;甚至和三星SmartThings联动,全屋智能设备能联动起来——比如“回家模式”一开,灯亮、空调开、窗帘拉开。这种跨平台一起干, 让Yeelight的产品兼容了市面上主流的智能家居系统,用户不管用苹果、安卓还是亚马逊的设备,都能玩转Yeelight灯。

2021年,Yeelight还和细小米生态链“分家”了成了独立运营的公司。这反而让它更灵活了——不用再跟着细小米的节奏走,能根据海外买卖场需求飞迅速调整产品。比如欧美用户中意“极简风”, Yeelight就推出纯白色、超薄设计的智能灯;东南亚电压不稳,它就做了宽阔电压的灯泡。这种“因地制宜”的策略, 让Yeelight在200优良几个国都站稳了脚跟,全球用户超出1400万,设备日活数突破1000万。

智能照明的“蓝海”与“暗礁”

第三方数据看得出来 全球智能照明买卖场规模2024到2028年要增加远265.6亿美元,复合年增加远率20.85%——这赛道看着美,但暗礁不少许。老一套照明品牌转型磨蹭,还在纠结“灯泡本钱怎么降”;新鲜品牌又扎堆搞“矮小价内卷”,后来啊谁也赚不到钱。Yeelight能杀出来 靠的是“不跟风”:别人拼价钱,它拼体验;别人铺渠道,它做内容;别人靠砸广告,它练内功。

但挑战也不细小。2023年, 亚马逊平台上一下子冒出一堆“Yeelight平替”,价钱只有正品一半,功能却打着“同款”旗号。Yeelight没选择降价结实刚, 而是加巨大了防伪标识力度,一边在独立站推“正品保障服务”——买虚假货全额赔,还送一年延保。这一招虽然许多些了本钱, 却保住了品牌口碑,有用户评论:“宁愿许多花50块买Yeelight,也不图廉价买山寨,毕竟灯光是要用优良几年的东西。”

1400万用户背后的“行业启示”

Yeelight的故事,其实是老一套做业出海的一个缩影。它说明了“细小品类”也能做出巨大买卖场——只要你能把“工具”做成“体验”,把“产品”做成“场景”。智能照明不是卖灯,是卖“对光的掌控”,卖“生活品质的提升”。当其他品牌还在琢磨怎么把货铺得更广时Yeelight已经在想“怎么让用户离不开我的灯”。

1400万用户、 8000万出货量、日活1000万——这些个数字背后是Yeelight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拿捏。它没把出海当成“卖货”,而是当成“建品牌”;没把智能照明当成“手艺升级”,而是当成“生活方式革命”。或许,这才是它能在一盏灯里做出百亿生意的关键:不盯着“买卖场”,盯着“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