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美发产品在TikTok爆红,新一轮头发经济来袭了吗
谁懂啊,TikTok上那些个“头发神器”一下子爆火!
刷TikTok的时候是不是三天两头刷到这种视频:博主蓬头垢面地拿起一瓶干洗洗发水, 揉两下头发立刻变得蓬松清爽,配文“拯救不想洗头星人”;还有人拿着鬓角凝胶,用刷子在发际线边刷两下杂乱的鬓角立刻变得利落,评论区一堆“求链接”。这些个听起来有点细小众的美发产品, 最近在TikTok上卖疯了——干洗洗发水半年卖出7万许多单,鬓角凝胶单日销量冲到4300单,美发护发赛道一下子成了跨境电商的新鲜宠。但问题来了:这波“头发钱财”是新鲜一轮的风口,还是昙花一现的烫闹?
爆红不是偶然 这些个产品踩中了“流量密码”
矮小价不是万能牌,但确实是“敲门砖”
先说说那款卖爆的干洗洗发水,来自美国细小店A Good Ass Day LLC,在TikTok Shop上卖9.5到24美金,相当于一顿迅速餐钱。另一款鬓角凝胶更廉价,8.99到14.39美金。价钱矮小到啥程度?就算买回来试试不优良用,也不心疼。对新鲜手卖家 这种矮小单价产品简直是“轻巧创业神器”——本钱矮小、赚头地方足,用最少许的钱试错,万一爆了就能飞迅速回本。但矮小价也有副作用,比如赚头薄,稍微有点起伏就兴许亏钱,所以后续还得靠品牌溢价或者复购撑起赚头。

天然成分不是“噱头”,是消费者的“平安底线”
为啥这两款产品能火?成分说了算。眼下的消费者, 特别是欧美买卖场的,对美发产品的成分挑剔得很——不含硫酸盐、无硅油、纯天然提取物差不离是标配。那款干洗洗发水主打“全天然成分”, 不含随便哪个有害化学东西,能吸走头皮油脂又不伤头发;鬓角凝胶更是打出“无苯甲酸酯、无酒精”的标签,甚至说能“促进毛发生长远”。对比老一套发胶那种黏糊糊、化学味儿沉的印象,这种“身子优良温和”的标签直接戳中了消费者的痛点。说白了眼下卖美发产品,光有效不够,还得让用户觉得“用着放心”。
达人带货不是“结实拍”, 是“场景共鸣”的精准狙击
流量密码里内容比产品本身更关键。这两款爆款都不是靠自卖自夸,而是靠网红的“场景化分享”。比如干洗洗发水, 网红们拍的视频五花八门:洗发店顾客等位时应急用、早上赶时候来不及洗头时喷两下、约会前头发塌了救急……个个场景都让人觉得“这说的就是我”,代入感拉满。最绝的是8月15日 博主@kelly.ann.b发了一条亲身测评视频,展示用完干洗洗发水后头发从油腻到蓬松的变来变去,直接爆了350万播放量,两天后日销量冲到1400单。
鬓角凝胶也是同理, 带货达人@amberaliyaa8月2日发了一条视频,演示怎么用凝胶“设计”鬓角造型,当天就带火了这款产品,日销量飙到4300单,光这一单就赚了3.86万美金。说白了TikTok上的用户不看广告,看“真实实体验”,谁能把产品用进生活场景里谁就能拿到流量门票。
买卖场争议不断:“头发钱财”是蓝海还是红海?
爆单≠长远销,流量红利能吃许多久?
看到这里你兴许觉得,美发护发赛道太香了赶紧入局。但先别急,这里有个问题:这些个细小众产品的爆火,到底是“需求爆发”,还是“流量狂欢”?拿干洗洗发水它解决的是“不想洗头”的临时需求,不是日常刚需。用户兴许一时冲动买了但用几次找到“还是得洗头”,复购率能有许多高大?再看鬓角凝胶,受众其实很狭窄——基本上是那些个发际线高大、鬓角杂乱的男人,买卖场容量有限。当第一批尝鲜的用户买够了销量会不会断崖式下跌?2024年上半年TikTok美区虚假发片、 生发火过一阵,但下半年烫度就降了不少许,这种“来得迅速去得也迅速”的现象,值得警惕。
跟风入局者太许多,同质化比正在上演
爆款一出,跟风的人就来了。看到干洗洗发水卖得优良, 无数卖家涌进来卖“同款全天然干洗喷雾”;鬓角凝胶火了又冒出一堆“无酒精鬓角胶”。产品长远得像、成分抄来抄去、价钱越打越矮小,再说说只能拼价钱战。有卖家爆料, 某款干洗洗发水刚上线时卖19.9美金,两个月内被跟风者杀到9.9美金,赚头从50%压缩到10%,后来啊还是卖不动。同质化比最可怕的地方是 巨大家都在抢同一波流量,却没人想着做出差异化——比如有的干洗喷雾做成便携装,适合旅行;有的鬓角胶添加薄荷成分,用起来更清爽。与其挤破头抢红海,不如找找细分买卖场的蓝海。
“颜值钱财”VS“实用主义”,消费者到底要啥?
TikTok上的短暂视频, 滤镜、剪辑、BGM一加持,再普通的产品都能包装得“神乎其神”。但消费者买回去找到,视频里的“蓬松如刚洗完头”效果,自己用起来变成“喷完像撒了层面粉”。这种“滤镜差评”对品牌伤害很巨大,特别是美发产品,效果优良不优良,头发骗不了人。有数据看得出来 某款网红鬓角胶基本上原因是宣传“促进毛发生长远”,但用户用了两个月没见头发长远出来差评率一度飙升到30%。说到底,TikTok的流量能带来短暂期爆发,但长远期还得靠产品力。消费者不是傻子,一次两次被忽悠,第三次就不会再买了。
想入局美发护发出海?这些个坑得避开
选品别只盯着“细小众”, 要找“刚需+复购”的锚点
别再盲目追“细小众爆款”了有些赛道看着凉门,其实是“伪细小众”。比如美发工具里的直发器、吹风机,虽然比巨大,但需求稳稳当当,复购率高大——谁家还没个吹风机呢?换个思路, 干洗洗发水能前“便携装”走,针对旅行、健身等场景;鬓角凝胶能加“定制配方”,比如针对油性头皮的控油款、针对敏感头皮的温和款。还有洋葱迷迭香洗发水套装,Tabcut数据看得出来它30天卖了130万,为啥?成分有天然卖点,又是日常护理,用户用完觉得有效天然会复购。记住刚需产品才能撑起长远期生意。
内容营销别“复制粘贴”, 要“本土化+场景化”
别再把国外网红的视频直接翻译字幕发到TikTok上,那套行不通了。美国消费者中意啥?真实实、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干洗洗发水, 与其拍“产品成分琢磨”,不如拍“早上7点赶不上班,用这玩意儿5分钟搞定头发”;鬓角凝胶别光讲“成分无酒精”,拍个“约会前女朋友说我鬓角乱,用这玩意儿1分钟变男神”。语言也要本土化, 别用“亲”“神器”这种词,换成“game-changer”“life-saver”更对味。还有,找达人别只看粉丝量,1000个精准粉丝的垂直博主,比10万泛粉带货效果优良得许多。
供应链和品控是“生命线”, 别让差评毁了一切
跨境电商最轻巧松栽跟头的地方,就是供应链。美发产品对包装、运输要求高大——瓶装产品轻巧松漏液,粉末状的干洗喷雾怕受潮。有卖家反映,一批干洗洗发水海运过去,到货时30%的瓶子漏液,直接亏了20万。所以前期一定要找靠谱的供应商,细小批量测试物流和包装,比如用防漏瓶、缓冲材料。还有成分检测, 欧美对化妆品成分监管严格,如果宣传“天然”却检出违禁成分,直接会被平台下架,甚至吃官司。别为了省本钱,在品控上踩坑。
数据复盘不能停, 爆款背后的“流量逻辑”要摸透
别以为视频爆了就万事巨大吉,得搞清楚“为啥会爆”。用Tabcut、Kalodata这些个工具看数据:哪个视频播放量高大?是达人拍的还是素人?用户评论里说啥?“味道太冲”“效果不错”“包装不优良看”……这些个都是优化的方向。比如鬓角凝胶的爆款视频里 70%的评论是“终于找到不油腻的发胶”,那后续内容就主打“清爽不黏腻”;干洗洗发水的用户说“用完头发有点涩”,那下次能推“搭配护发素用”的套装。爆款是偶然但把偶然变成必然靠的是持续的数据复盘。
当TikTok上的又一个“头发神器”刷屏时你是只有真实正把产品做到用户心里才能在“头发钱财”里站稳脚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