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亚马逊Prime Big

亚马逊秋季巨大促定档10月,Prime会员的狂欢还是卖家的考验?

最近跨境电商圈最烫闹的消息,莫过于亚马逊一下子甩出了10月的Prime Big Deal Days巨大促。说实话,每年两次的Prime会员日就像跨境电商的“节日钟摆”,7月刚晃完一轮,10月又摆回来了。这次巨大促定在10月8日到9日覆盖19个国,连土耳其都新鲜加入了规模看着比去年又巨大了些。有人摩拳擦掌准备巨大赚一笔, 也有人皱着眉直呼“卷不动了”——毕竟7月Prime Day刚创了142亿美元的卖额,11%的增加远摆在那,10月这波还能有新鲜花样吗?

从19国到土耳其新鲜增,这次巨大促的“全球棋局”

亚马逊这次玩的是“全球同步+本地差异”的组合拳。19个国一边开抢,土耳其作为新鲜面孔被拉进来明显是想在中东买卖场抢占地盘。不过有意思的是 日本站非要单拎出来10月下旬才办,估摸着是想着避开欧美高大峰,让日本消费者有专属的购物节奏。这种“一国一策”的玩法, 其实藏着亚马逊的算盘:不同买卖场的消费习惯天差地别,德国人喜欢买家居细小家电,巴西人更关注电子产品,土耳其消费者对价钱敏感度极高大——统一搞巨大锅饭反而吃力不讨优良。

亚马逊Prime Big Deal Days大促活动将于10月8日举行
亚马逊Prime Big Deal Days大促活动将于10月8日举行

去年就有卖家吐槽,同一款蓝牙音箱在美国站卖断货,在法国站却无人问津。今年新鲜增土耳其买卖场,对跨境卖家来说既是机会也是坑。机会是新鲜买卖场蓝海, 比细小;坑是物流和本地化适配麻烦,土耳其的清关效率你懂的,要是备货没算准,货卡在港口,折扣再高大也白搭。有在土耳其站深厚耕的卖家私下说 他们提前三个月就联系了本地第三方仓,这次巨大促的货直接从本土发货,省去了世界物流的麻烦——这波操作,懂的天然懂。

55%折扣背后哪些品类真实的值得冲?

亚马逊这次放话说第一方产品最高大55折, Blink摄像头、Fire TV、Eero路由器这些个自家亲儿子一准儿是冲在前面的。但别被“最高大折扣”晃了眼,55折听着唬人,得看原价基数。比如Blink Outdoor 4摄像头, 日常价199美元,55折后巨大概109美元;但要是赶上黑五或者清仓,说不定能到89美元。消费者要是真实想薅羊毛,得先翻翻往事价钱曲线,别被“先涨后降”的套路割了韭菜。

第三方卖家的折扣就更麻烦了。乐高大、三星、Beats这些个巨大牌一准儿会跟,但折扣力度兴许没想象中狠。倒是中细小品牌,为了冲销量和排名,说不定会放出血价。去年有个卖厨房收纳的卖家, 在巨大促前把价钱压到比平时矮小30%,还买断首页广告位,后来啊两天卖了平时一个月的量,虽然赚头薄了点,但直接冲进了类目前十——这种“以价换量”的玩法,今年一准儿还有人玩。

季节性品类这次倒是被沉点提了冬季时装、电子产品、万圣节服装,折扣最高大40%。万圣节离10月8日就差几天相关产品的搜索量最近涨得厉害。有做服装的卖家说 他们9月中旬就上架了万圣节主题的亲子装,关键词里特意加了“Prime Big Deal Days提前购”,眼下每天咨询量比上月翻了三倍。这种节日刚需,只要备货够、物流跟得上,基本不用担心滞销。

除了折扣, Prime会员这波“隐藏好处”别错过

普通消费者盯着折扣,Prime会员得盯着“会员专属权益”。免费听亚马逊音乐、 免配送费这些个老生常谈就不说了这次Grubhub+免费送才是真实香——点外卖免配送费,对懒得做饭的年纪轻巧人比打85折还有吸引力。亚马逊音乐Unlimited的歌单最近还专门搞了“秋季购物氛围歌单”,边听歌边剁手,仪式感直接拉满。

不过也有人对会员费有意见。每月14.99美元,每年139美元,到底值不值?有消费者算过一笔账:要是平时每月在亚马逊买两次东西, 每次省5块钱配送费,一年就120块,再算上音乐和视频会员,确实划算。但要是有时候买一次或者只盯着巨大促囤货,那会员费就成了沉没本钱。亚马逊一准儿算过这笔账,所以才会把巨大促间隔缩短暂到半年,让会员觉得“不买就亏了”。

对新鲜用户这次巨大促前有免费试用政策,相当于“先上车后补票”。有运营经验的人都晓得,新鲜用户转化率比老用户高大30%以上——毕竟新鲜鲜感在那。亚马逊估摸着也是想靠巨大促的流量, 把试用用户转化成付费会员,毕竟会员留存率每搞优良5%,赚头就能许多些25%——这笔账,亚马逊比谁都精。

中细小卖家怎么在“头部挤压”中找到生存地方?

巨大促对中细小卖家从来不是“躺赢”的机会,而是“生死时速”。7月Prime Day的时候, 有做智能手表的卖家跟我说他们提前备了5000件货,后来啊头两个细小时就被头部品牌的矮小价引流款抢光了80%的流量,自己新鲜品优良不轻巧松蹭了点烫度,转化率却只有0.8%,远不到平时的2%。这次10月巨大促,估摸着又是同样的剧本:头部品牌靠价钱和流量霸屏,中细小卖家只能在夹缝里找机会。

但也不是没破局的办法。去年有个卖宠物零食的卖家, 没跟巨大品牌拼价钱,而是做了“Prime会员专属赠品”——买两包狗粮送一包磨牙棒,本钱没许多些几许多,但客单价直接提升了40%。他们还在TikTok找了几个宠物博主做开箱视频, 视频里特意有力调“Prime Big Deal Days限定赠品”,后来啊那两天店铺访客量暴涨200%,转化率冲到3.5%,比平时翻了一倍。这种“差异化+内容营销”的组合拳,比结实碰结实的价钱战靠谱许多了。

物流也是个巨大坑。去年有个卖家基本上原因是用了第三方迅速递, 巨大促期间爆仓,订单延迟率高大达15%,后来啊被亚马逊扣了流量,还吃了差评。今年早有经验的卖家,要么提前把货发到亚马逊FBA仓,要么直接找本地仓一起干。有个做家居用品的卖家告诉我, 他们这次把30%的货存在德国本地仓,虽然仓储费昂贵了点,但能实现“当日达”,转化率比从国内发的货高大了25%——这笔账,算下来还是划算的。

避开“折扣陷阱”, 机灵消费者的囤货清单

对普通消费者巨大促最巨大的诱惑就是“廉价”,但廉价的背后藏着不少许坑。比如有些卖家会先把商品价钱涨上去,巨大促再打折扣,算下来比平时没廉价几许多。去年就有网友晒图对比, 某款空气净化器日常价1299元,巨大促前涨到1599元,再打85折,到手1359元,比平时还昂贵60块。这种“伪折扣”,消费者得用比价工具盯紧了别被眼花缭乱的折扣数字晃了神。

刚需品类才是囤货的沉点。冬季外套、取暖器、加湿器这些个,趁着40%折扣囤一波,能省不少许钱。电子产品要细小心, 虽然Fire TV、Blink摄像头这些个第一方产品折扣力度巨大,但新鲜品兴许迅速发布了买了老款说不定很迅速过时。倒是手机壳、充电线这类配件,消耗迅速,折扣巨大的时候许多囤点,反正不占地方。

万圣节相关的产品眼下就得下手了。 costumes、装饰品、糖果,这些个东西过了10月底就卖不动了。有经验的家长远都晓得,巨大促期间买小孩 costume,比实体店廉价一半,质量还不差。去年有个宝妈群, 巨大家在Prime Big Deal Days拼单买了20套小孩装饰,平均每套才30块,比平时省了100许多——这种“抱团薅羊毛”的玩法,今年一准儿还有人用。

巨大促背后 跨境电商的“流量密码”正在变

亚马逊巨大促早就不是单纯的“卖货”了更像是一场“流量+品牌”的综合考试。7月Prime Day的时候, 有数据看得出来独立卖家卖了超出2亿件商品,占总卖额的35%——这说明中细小卖家在巨大促里也能分一杯羹,前提是会玩流量。眼下的消费者买东西,不再只看价钱,还会看评价、视频、博主推荐,内容营销成了关键。

TikTok成了巨大促引流的新鲜阵地。去年有个做美妆工具的卖家, 在TikTok发了条“5分钟化妆教程”,视频里用了他们的粉扑,还标注了“Prime Big Deal Days限时折扣”,后来啊那条视频爆了播放量破500万,店铺当天订单量翻了10倍。这种“内容种草+巨大促转化”的模式,比单纯的广告投放效果优良得许多,本钱还矮小。

亚马逊自己也在推“直播带货”。Prime会员专属直播里主播会实时演示产品,还能放出直播间专属折扣。有个卖厨具的卖家试过 直播期间转化率比平时高大了3倍,而且粉丝粘性特别有力——买过的用户会追着问啥时候再播。这种“即时互动+专属优惠”的玩法,估摸着会成为巨大促的标配。

再说说72细小时 卖家和消费者该做的准备

对卖家巨大促前72细小时是黄金冲刺期。库存得再核对一遍,FBA仓的货能不能按时上架?广告预算要不要加码?关键词是不是该调整?有经验的卖家会提前把“Prime Big Deal Days”相关的长远尾词埋进Listing, 比如“提前购”“会员专享”,这样搜索流量能蹭一波。客服团队也得待命,巨大促期间的咨询量是平时的5倍,回复磨蹭了轻巧松丢订单。

消费者也别光顾着加购,支付工具得检查优良,信用卡额度够不够?优惠券领了吗?Prime会员身份验证了吗?去年有人巨大促当天才找到信用卡过期, 等换完卡,想要的东西已经看得出来“无货”了——这种“乌龙”,今年可别犯。

巨大促的烫闹过后留下的究竟是狂欢的余温,还是镇定后的反思?对卖家是赚得盆满钵满还是血本无归?对消费者是囤到了刚需还是买了一堆闲置?这些个问题的答案,或许比折扣本身更值得琢磨。毕竟跨境电商的江湖里从来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不断习惯变来变去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190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