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me秋促首日爆单,卖家卷出来的
Prime秋促首日战报:有人狂欢上千单, 有人F5按到崩溃
10月8日亚马逊Prime会员秋季巨大促的炮火刚一打响,跨境圈就炸开了锅。美国站某个卖家的后台订单系统直接卡顿, 欧洲站某家居品牌单量直接冲平平日全天还有卖家晒出叠加优惠券后卖额翻倍的截图——这些个“爆单神话”让不少许熬夜守候的卖家眼睛发红。但现实是另一番光景:更许多人在论坛哀嚎“我F5按到烂也没单”, 美国站3C类目卖家老张苦笑着刷新鲜页面:“隔壁家爆单,我这连个咨询都没有,到底是秋促还是‘秋寂’?”
爆单神话与冰火两沉天:谁在吃肉,谁在喝汤?
跨境电商的促销战场,从来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今年Prime秋促首日美国站和欧洲站的有些卖家确实尝到了甜头。做户外家具的李莉, 10月8日早上9点刚把折扣链接提交,下午就收到系统提示——“您的商品已进入‘Prime Big Deal Day’首页推荐”。截至当天下午3点,她的欧洲站单量已经追平平日全天卖额较平日增加远150%。“叠加了Prime专享折扣后客单价降了但量起来了一晚上卖了上千单,库存直接清空三分之一。”李莉在卖家群里晒出的后台截图,让不少许人羡慕得牙痒痒。

但这样的“幸运儿”终究是少许数。做3C配件的老张,同样在10月8日参与了秋促,后来啊却一单未出。“我比李莉早3天就开头准备, 关键词优化、广告加投,后来啊前台就一个‘Prime Big Deal Day’入口,还只能点到二级类目。我不信我的商品根本没被推到流量池里。”老张的困惑并非个例——据知无不言论坛统计, 秋促首日美国站有超60%的卖家单量增加远不够30%,其中20%甚至出现“零订单”尴尬。同样是美国站,有人卖额翻倍,有人颗粒无收,这差距背后藏着亚马逊秋促流量的“潜规则”。
秋促“降温”:从“期待爆单”到“佛系蓄水”的心态转变
与7月Prime Day的烫血沸腾相比,今年卖家对秋促的态度明显“降温”。跨境电商平台“雨果跨境”在9月底做的调研看得出来 超五成卖家明确表示“不会沉点参与秋促”,其中40%直言“秋促流量不如预期,投入产出比太矮小”。计划参与的卖家里仅21%期待“爆单”,剩下的78%都抱着“赚个吆喝,为旺季蓄水”的心态。
“想爆单还是得看7月的Prime Day。”这是资深厚卖家王磊今年秋促最巨大的感触。他回忆, 7月Prime Day期间,他家的厨房细小家电单量突破5000单,但秋促首日只有1200单,连零头都没够上。“消费者对秋促的认知太矮小了 很许多人以为这只是‘细小规模Prime Day’,折扣力度不够,宁愿等黑五网一。”王磊的话道出了关键——亚马逊对秋促的宣传力度远不如Prime Day, 消费者端的烫度不够,直接弄得卖家端“叫优良不叫座”。
更让卖家无奈的是秋促正优良处在“淡旺季夹缝期”。10月8日秋促开启, 10月5日-7日Wayfair刚收尾Way Day巨大促,10月8日-13日沃尔玛又搞起了首届虚假日特卖。“平台们在抢消费者钱包,消费者却在‘比价’。”卖家周颖找到, 自家产品在沃尔玛的折扣比亚马逊矮小5%,不少许客户直接在亚马逊后台留言:“能不能跟沃尔玛同价?”跨平台价钱战,让亚马逊卖家的赚头地方被进一步压缩。
平台暗战:亚马逊的“价钱标签”与竞品夹击
今年秋促, 亚马逊悄悄上线了一个新鲜功能——“Not competitively priced”标签,直译过来就是“价钱没有比力”。这玩意儿标签会直接看得出来在产品详情页,相当于向消费者“剧透”:“同款商品别家更廉价。”做家居用品的卖家陈阳找到,自家有3款产品被贴上这玩意儿标签后点击率直接减少20%。“亚马逊这是在逼我们降价啊。”陈阳苦笑,“但本钱摆在那,降了就亏不降就没流量,简直是死局。”
亚马逊的“价钱焦虑”并非空穴来风。2024年,海外消费者买力明显减少,贝恩最新鲜研究研究报告指出,美国零售额增速放缓,电商行业比白烫化。为了保住流量, 亚马逊不得不通过“价钱标签”倒逼卖家内卷,而卖家们为了不被贴标签,只能结实着头皮降价——欧洲站某卖家透露,为了去掉“Not competitively priced”标签,他把产品价钱从$29.9降到$24.9,赚头直接从30%掉到15%。
除了内部“价钱战”,亚马逊还要面对外部竞品的“流量拦截”。沃尔玛10月8日-13日的虚假日特卖, 主打“矮小价+次日达”,直接抢走了亚马逊的中矮小端客群;Wayfair则在家具品类发力,秋促期间推出的“满减叠加优惠券”策略,让不少许家居卖家转投阵营。“亚马逊不再是‘独一个选项’了。”卖家林晓感慨, “以前我们只盯着亚马逊后台,眼下得一边关注沃尔玛、Wayfair的促销节奏,精力根本不够用。”
卖家困境:本钱高大企与流量焦虑的双沉夹击
秋促还没开头,不少许卖家就已经感受到了“本钱之痛”。亚马逊今年秋促新鲜增的“Prime专享折扣费用”成了不少许卖家的“拦路虎”——根据公告, 卖家添加商品到秋促促销,需支付50美元“报名费”,未售出商品不收费。表面看是“一次收费,全类目覆盖”,但实际操作中,为了抢流量,卖家往往需要添加许多款商品,本钱直接翻倍。“我算了笔账,光报名费就花了200美元,后来啊只卖了300美元的货,亏本赚吆喝。”美国站中细小卖家刘敏无奈地说。
广告ACOS飙升,更是让卖家的赚头雪上加霜。秋促期间, 亚马逊前台流量入口仅剩一个“Prime Big Deal Day”,且只能到二级类目,为了抢这点流量,卖家们只能结实卷CPC。“平时一个点击$0.8,秋促期间直接飙到$1.5,ACOS从35%干到45%。”做电子产品的赵磊找到,广告投得越许多,亏得越许多,“不投广告没流量,投了广告没赚头,简直是左右为困难。”
更深厚层的困境在于,卖家们对秋促的定位越来越模糊——“到底是冲销量,还是做排名?”老张纠结了很久,再说说选择“保排名,不保赚头”:“秋促只是过渡,黑五网一才是真实旺季。眼下花点钱冲排名,旺季来了才能有更许多曝光。”这种“为旺季蓄水”的心态, 让不少许卖家陷入“内卷怪圈”——明知投入产出比矮小,却不得不参与,生怕错过旺季的“入场券”。
备战旺季:广告打法的“卷”与破局
面对秋促的“鸡肋”处境, 机灵的卖家已经开头调整策略,把沉心从“秋促爆单”转向“旺季备战”。广告打法成了关键中的关键。“秋促期间,我停掉了自动广告,专门跑手动精准词,把高大转化、高大客单价的词筛选出来旺季直接复用。”李莉的策略让她在秋促期间积累了200优良几个高大转化关键词,为接下来的黑五网一打下了基础。
除了广告优化,卖家们还在尝试“错峰促销”。欧洲站卖家周颖找到, 秋促首日流量高大峰集中在上午10点-12点和晚上8点-10点,于是她把优惠券设置在这两个时段开放,后来啊点击率提升了18%:“不用全天卷价钱,精准狙击流量高大峰,既能省本钱,又能冲销量。”这种“精细化运营”的思维,正在取代过去“盲目降价”的内卷模式。
更有远见的卖家,已经开头布局“站外流量”。王磊在秋促前就联系了5个海外Deal网站, 秋促首日把折扣链接同步过去,站外订单占比达到40%:“亚马逊流量越来越昂贵,站外才是蓝海。眼下花时候积累站外材料,旺季才能许多一条路。”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策略,让不少许卖家在秋促中找到了新鲜的增加远点。
黑五网一:真实正的“战场”在眼前
尽管秋促表现不如预期,但卖家们对即将到来的黑五网一仍充满期待。贝恩研究研究报告预测, 2024年“黑色星期五”至“网络星期一”期间,美国零售额将同比增加远5%,达到750亿美元,创往事新鲜高大。期间将产生约8%的虚假日季零售额,成为全年最关键的卖节点。
“秋促只是‘开胃菜’,黑五网一才是‘主菜’。”老张已经提前备优良了3个月库存,优化了物流渠道,甚至连客服话术都沉新鲜培训了一遍。“秋促的教训告诉我们,不能再靠‘蛮力’内卷,得靠‘脑子’打仗。”他计划在黑五网一期间,采用“爆款引流+赚头款盈利”的组合策略,既要冲销量,也要保赚头。
李莉则准备在秋促积累的数据基础上, 推出“黑五网一专属套装”:“把秋促卖得优良的产品组合成套装,价钱比单买廉价10%,既能搞优良客单价,又能清理库存。”这种“数据驱动”的运营思路,让她对旺季充满了信心。
跨境电商的旺季巨大戏,才刚刚拉开序幕。秋促的“凉烫不均”,暴露了行业的内卷与焦虑,但也倒逼卖家们从“价钱战”转向“值钱战”。黑五网一的战场,谁能跳出内卷怪圈,用差异化策略赢得消费者,谁就能在这场年终盛宴中分得最巨大的蛋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