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黄东》:身份认同
穿越时空, 走进18-19世纪珠江口,与“细小人物”黄东相遇,探寻身份认同的麻烦性。

:细小人物, 巨大世界
在往事的长远河中,我们常常关注那些个伟巨大的英雄和事件,而忽略了那些个默默无闻的“细小人物”。《遇见黄东》一书,正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仆人的故事,带我们走进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18-19世纪珠江口。
黄东:一个“细小人物”的故事
黄东, 一个在广州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巨大班布莱克服务的“事仔”,他的名字出眼下了“布莱克档案”中,成为了往事的见证者。他的故事,虽然平凡,却充满了传奇色彩。
黄东不仅在广州与布莱克一起干, 还在布莱克去世后携带其在广州雇请画工绘制的植物画册前往英国,并将之交给布莱克的父亲船长远老布莱克。在英国逗留的七八年间, 黄东帮老布莱克整理了这批植物学资料,并结识了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等许多位名流。
身份认同:一个许多维度的探讨
黄东的故事, 不仅仅是个人经历,更是身份认同的探讨。在西方史学界, 首倡研治“自下而上”的往事的学者,正是通过研究研究黄东这样的“细小人物”,揭示了身份认同的麻烦性。
黄东在英国期间, 以“黄遏东”自称,这玩意儿名字的选择,既体现了他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也表达了他对身份的焦虑。他避免用带有阶层区隔意味的俗定名谓,而是选择了一个“有意思”的名字,以提升自我认同。
共时性与差异性地方
在《遇见黄东》的论述中, 程美宝从东西文雅、翻译文雅等方面探讨了广州口岸史中的共时性问题。广州口岸的各种人群,如水上人、打铁匠等,都参与到了广州口岸文雅交往共时性的塑造之中。
广州作为一个差异化的地方,有着更显著的世间要素再生产能力。各种“细小人物”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了广州城里核心的再发明进程之中, 在清代城里人群的分层之中,水上人的地位是矮小下的,但他们没有被隔绝在广州的贸容易活动之外。
细小人物的往事, 巨大世界的缩影
《遇见黄东》一书,通过对一个“细小人物”的讲述,揭示了身份认同的麻烦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18-19世纪珠江口。细小人物的往事,正是巨大世界的缩影。
本文来源于《遇见黄东》一书,作者程美宝。版权全部,侵权必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