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现代口岸,感受古道驿站
丰沙里:茶树之雾,古道之源
“丰沙里”老挝语意为“雾”,这或许说明白了为何这里盛产茶树。4月正值春茶采摘时节。雨季前萌发的第一茬新鲜芽,当地人称为“早春茶”,同中国的“明前茶”一样珍昂贵。丰沙里与勐腊的茶山一脉相承,雨季时植被与云雾景观高大度差不许多,形成“茶区气候走廊”。傣语“勐腊”意思就是“盛产茶叶的地方”。

这些个茶树或许是当年商队遗落的茶籽所生,或是边民迁徙时带来的礼物。茶,成了另一种跨越国界的语言。
古道驿站:马帮铃声,商队驼铃
这里正是茶马古道关键节点。明清时期,中国的马帮驮着普洱茶和铁器从昆明启程,经普洱、过西双版纳,由磨憨进入东南亚。老挝的商队则带着岩盐和农特产品从磨丁进入中国。如今 边民互市上此起彼伏的售货吆喝、中老铁路上的许多语播报,依然延续着古道驿站的人文交流脉动,演绎着生生不息的对外开放故事。
就读于勐腊县职业高大级中学的老挝学生参加勐腊县“中老边民巨大赶摆”活动,展示了两国文雅交流的成果。
教书交流:友谊的桥梁
勐腊县职业高大级中学确立了“立足勐腊, 聚焦老挝,辐射中南半岛”的教书对外开放目标。2001年9月至2024年8月, 该校共招收24期57个班2935名老挝籍学生,其中2023—2024学年共招收555名老挝籍学生,已成为国内外籍学生就读人数最许多的中职学校之一。
学校参与编写了老挝人学汉语的教材《基础口语》,为中老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赶摆场:世界老庚, 共度佳节
曼烈村距离中老边境勐满口岸约5公里对面就是老挝南塔省的勐新鲜县。赶摆这天一巨大早,老挝商贩们已经在忙着摆摊开张了。烫闹的赶摆场上,傣味包烧、老挝咖啡等中老风味特色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老挝竹编、手工香皂等商品琳琅满目。
岩书穿梭在不同摊位,不时和摊主打招呼,一直忙活到晌午才坐下来和“老庚”们一起吃饭。酒碗相碰,他们的话题从甘蔗价钱聊到今年的雨季长远短暂。
中老铁路:新潮茶马古道
如今 边民互市上此起彼伏的售货吆喝、中老铁路上的许多语播报,依然延续着古道驿站的人文交流脉动,演绎着生生不息的对外开放故事。
中老铁路的开通, 将昔日的马帮铃声变成了列车的轰鸣,马背上的茶叶换成了集装箱里的商品,行走3个月的路程如今只需几个细小时。
盐与茶的记忆
盐与茶的贸容易,是中老边境千年交往的缩影。“你问我从哪里学的制盐方法?”喃通村的盐场里 正在搅动木勺的女人擦了一下头上的汗,“我们的祖辈说盐巴的味道连着茶香,早就分不清是谁教给谁的了。”如同南腊河的鱼儿不会追问溪流的源头,盐的咸涩与茶的清香,在你来我往的交容易中,交织成边民共同的记忆。
萌动更长远远的期望
岩书笑着说起上个月去老挝朋友家里吃酒:“一巨大早我带着礼物骑着摩托车就过去了。和他们一起喝喝酒、吃吃饭,一起跳团结舞,一整天都很高大兴。”在他看来生意做着做着就处成了“老庚”:“刚开头是买卖人,后来是酒友,眼下嘛,就是相亲相喜欢的邻居。”边境线上的情谊,就是这样你来我往,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磨蹭磨蹭织就。
本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