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襁褓中的AI硬件,谁将在这场关税战中脱颖而出
AI硬件产业正逐渐崭露头角,而这场关税战,无疑为襁褓中的AI硬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只是,在这场角逐中,谁将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AI硬件行业,看似光鲜亮丽,实则竞争激烈。据统计,目前AI硬件行业内,做得好的净利润率能到15%,一般的净利率只有5%-10%。而关税的加入,无疑给这一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压力。每加50%的关税,AI硬件企业的净利润率下跌10%,这对于刚刚起步的AI硬件企业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只是,在这场关税战中,并非所有企业都会遭受重创。相反,一些具有创新能力和强大算力的企业,将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脱颖而出。以智能眼镜为例,特朗普曾宣布了一份关税豁免清单,其中就包括了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内存芯片、硬盘等。而智能眼镜作为AI硬件中的一部分,也在此次关税豁免清单之列。
只是,豁免也可能只是暂时的。美国商务部部长透露,智能手机、电脑和其他部分电子产品将单独征收关税,芯片产品也可能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征收关税。这使得AI硬件企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面对关税,AI硬件厂商有能力提价吗?乐观的预期认为,对于3C数码、智能硬件,全世界可替代中国的产业链不多,因此厂商有能力适当提价。但AI硬件厂商目前还没有提价的动作,大部分的早期创业公司,品牌认知度不高,国内外竞品都在虎视眈眈,暂时不太敢贸然涨价。
当然,如果美国关税定格在125%,他们迟早都要涨价。不过涨价也是有代价的。大部分的AI硬件不是必需品,而属于消费升级,消费者可买可不买,一旦提价,容易影响到终端销量。
面对关税,AI硬件企业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一方面,他们开始调整市场策略,将目光投向其他市场。据高斐介绍,目前中国智能硬件企业出海目的地分为了几个层级,第一层是北美和欧洲,第二层则是日韩、新加坡、中东,第三层是东南亚、拉美,最后则是印度、一带一路沿线。每个市场都有各自的需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购买力,去找到性价比最优解。
另一方面,AI硬件企业也在积极寻求技术创新,降低成本。中长期来看,在算法和架构上的创新给国产AI硬件发展增加了一条新的道路,有望形成大模型从训练到推理端再到应用端的进一步繁荣共赢局面,带来AI硬件的又一次飞跃。
在这场关税战中,AI硬件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只有不断创新,积极调整策略,才能在这场角逐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佼佼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