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大学

拼多多仅退款政策,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最近拼多多的“仅退款”功能,堪称互联网上的顶级“流量密码”。有人拍手称快,直呼“消费者终于站起来了”;有人痛心疾首,大骂“这是纵容人性贪婪的毒瘤”。作为一名观察商业与人性多年的互联网老兵,我想说:这政策确实是一面照妖镜,但照出的“恶”,远不止于消费者。

拼多多仅退款政策,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拼多多仅退款政策,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

拼多多“仅退款”政策:一面照妖镜,照出了谁的“恶”?

问题 解答
拼多多平台上的百亿补贴活动被指存在假货泛滥现象,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假货的流通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财产利益,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或人身安全,特别是在购买保健品、食品或其他有安全风险的商品时,所以也涉嫌侵害消费者安全保障权。
消费者向拼多多官方申请介入售后,申请退款,结果被无情地驳回。 拼多多推出“仅退款”的初心并不复杂:用极致的消费者保护,倒逼商家提升服务和质量。毕竟在传统电商中,退货流程繁琐、举证成本高,消费者常处于弱势。但政策落地后,魔幻现实开始了。

平台规则成“帮凶”:拼多多的算法会自动弹窗引导消费者选择“仅退款”,甚至直接接管售后流程,商家连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的方式为拼多多节省了售后成本,通过牺牲一小部分商家利益的方式,来保障消费者……《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京东此前自营的生鲜品类,以及数据线等低值商品,比拼多多等平台更早支持“仅退款”政策,此次主要新增对第三方商家的仅退款。

对于消费者而言,仅退款政策并非单纯的服务倒退,而是权益保障的转型。取消仅退款政策的背后,是电商平台对自身利益与商家权益的重新权衡。

被忽视的第三方:消费者权益如何保障。在拼多多上买东西,不想要你就在东西上划几道,说有破损有瑕疵就可以退回,甚至有很多不退货仅退款的应用……

只是,最近一段时间,拼多多却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百万商家齐炸店,其起因竟然是仅退款的政策。他们认为,这种仅退款的政策,不仅损害了消费者……

你支持“仅退款”政策吗?遇到过哪些离谱的网购经历?评论区聊聊~

当平台用算法代替道德,用流量绑架规则,所谓的“消费者保护”早已异化为一场裹挟人性的资本游戏。

消费者请“清醒点”:别把“占便宜”当正义。你今天用漏洞白嫖一件衣服,明天就可能买到商家为回本而偷工减料的毒童装。

真正健康的电商生态,绝不是靠放大“恶”来维持繁荣,而是让规则有底线,让竞争有尊严,让买卖双方都能站着挣钱。毕竟,当所有人都在互害链中挣扎时,没有人会是赢家。

三、破局之道:规则需要温度,人性需要敬畏

一、初衷美好,为何沦为“恶”的放大器?

在过往,拼多多平台上有不少这样的产品,就是几块钱的产品,质量极差,与其承诺的产品利益完全不符,但顾客虽然不满意,但懒得为了这几块钱去退货,……

拼多多的“仅退款”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商业社会最赤裸的真相:资本逐利时,从不在乎谁是牺牲品。但人性之恶不该成为平台博弈的筹码,消费者与商家更不该是零和游戏的棋子。

人性经不起考验,尤其是在零成本诱惑面前。一个不需要退货就能拿回钱的按钮,让本就有贪念的人找到了合法化的借口,更让普通人在“平台都允许,不占白不占”的心理暗示下逐渐模糊道德边界。

2. 资本的“达尔文游戏”:当电商巨头们为争夺市场疯狂内卷,政策就成了“军备竞赛”的工具。淘宝、京东被迫跟进“仅退款”,但规则漏洞和审核缺失让投机者趁虚而入。

商业的归商业,人性的归人性

平台别当“甩锅侠”:用AI识别恶意退款、建立商家申诉通道、按商品类别设置退款门槛。

从电商博弈到人性之辩

1. 平台的“精致利己主义”:拼多多深谙流量密码——用“仅退款”讨好消费者,用“24小时发货”压榨商家,再用“罚款补贴用户”转移矛盾。最终平台坐收渔利,商家和消费者的矛盾却愈演愈烈。

商家被迫“黑化”:当利润被退款吞噬,商家只能“以恶制恶”——用更低劣的材料压缩成本,或刷单刷好评对抗差评,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死循环。

最近在拼多多平台上发生的“仅退款不退货”的事件会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这种做法会让消费者购买到低质量的商品,影响消费者的权益。如果您购买的商品有质量问题,您应该要求卖家退货并退款,这样可以确保您的权益,也可以推动商家提高商品质量。

拼多多消费者保障计划第一条拼多多消费者保障计划,是拼多多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践行电商平台社会责任,依据《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电子商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之规定,设立的旨在为消费者通过拼多多平台进行网络交易提供全面保障的服务项目。

第二条消费者通过拼多多平台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商家做出的服务承诺享受一系列权益保障,并有权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申请赔付。若商家违背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包括但不限于拒绝退换货、拒不提供或者错误提供退货地址、设置退换货不合理障碍等,消费者可以申请拼多多介入处理,拼多多将督促商家及时进行退换货、退款……

互动话题:

把责任全推给消费者或商家,显然有失公允。这场闹剧背后,是平台、资本与监管的三重博弈:

“仅退款”争议的本质,是商业效率与社会公平的失衡。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靠非黑即白的道德批判,而需构建多方制衡的生态系统:

谈及拼多多当年推出这一策略,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表示,这种“仅退款”的方式为拼多多节省了售后成本,通过牺牲一小部分商家利益的方式,来保障消费者……《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京东此前自营的生鲜品类,以及数据线等低值商品,比拼多多等平台更早支持“仅退款”政策,此次主要新增对第三方商家的仅退款。

有人专门“薅羊毛”:比如武汉商家关先生遇到的女顾客,自备假货伪造质量问题,拒收正品后申请全额退款;还有防晒衣买家小胡,用“袖口破洞”的借口白嫖商品。

监管要“动真格”:明确“仅退款”的适用边界,对滥用政策的消费者纳入征信记录,对纵容乱象的平台加重处罚。

二、谁才是“恶”背后的推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69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