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管理规范了吗
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环境的巨大威胁
金书秦表示,不少外来物种会严重影响入侵地的生态环境,损害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农业减产。以草地贪夜蛾为例,入侵中国的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玉米、高粱、甘蔗、谷子、小麦等19种作物以及5种杂草。而来自云南的实验数据显示,在百株玉米上有173头幼虫时,可造成玉米53%的产量损失,幼虫密度高的时候,有可能造成绝收。

去年4月22日,农业农村部通过了《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并于去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同年,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等部门联合制定了《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组成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部际协调机制,组建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外来入侵物种防控专家委员会,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系统推进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关键在于掐断源头、强化预防
金书秦说,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源头上“把好门”。“要强化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寄递物、跨境电商等渠道检疫,对发现的入侵物种及时进行除害处理。还要加强境内跨区域调运种子苗木、植物产品、水产苗种等检疫监管。”金书秦说。
金书秦介绍,部分“异宠”属于外来物种,一旦被饲养者弃养或者放生就可能发展为外来入侵物种,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治理成本往往较高,其中鳄雀鳝就是从“异宠”转化为入侵物种的典型代表。
规范管理神奇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比本土同类物种,外来入侵物种在新环境中缺乏天敌等生物和非生物制约因素,它们在生存竞争中常处于优势,会抢夺和挤占本土物种的食物资源及生存空间,即抢占‘生态位’,导致本土物种的生存和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受到冲击。”金书秦说。
每一户巫师家庭都有一本《神奇动物在哪里》。我最美好的愿望是新一代男女巫师会在这本书里找到新的理由,去热爱和保护那些与我们共享魔法的无比神奇的动物。
规范“异宠”交易:全球性难题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科学家孙全辉介绍,规范“异宠”交易是全球性难题。据统计,全球野生动物每年的贸易额达300亿至428亿美元,涉及数十亿野生动物。以“异宠”爱好者饲养较多的爬行动物为例,研究发现有3943种爬行动物存在网上交易,约占已知爬行动物种类的36%,其中79%不受《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监管。约一半网络交易的爬行动物捕获自野外。
变色龙、蜜袋鼯、守宫……近年来,随着国内宠物产业蓬勃发展,不同于猫狗等传统家养宠物,外形奇特、小众另类的“异宠”成为一些消费者的“新宠”。
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
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一份调查显示,在上个世纪,“异宠”就已经在欧美流行,随着时间的推移,...
“神奇动物”可能造成什么风险?3. 纽特最早在神奇动物管理控制部的家养小精灵重新安置办公室工作,两年之后又被调往动物科。
规范管理神奇动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根据农业农村部对外来入侵物种的研判与分析,目前国内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71种对自然生态系统已造成或具有潜在威胁,并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219种已入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业农村部外来入侵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万学介绍,中国近10年新增入侵物种55种,每年新增入侵物种达5-6种,是上世纪90年代前新增入侵物种频率的30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异宠’与生态保护、农业生产、物种种群结构以及生物安全等密切相关。将‘异宠’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中央对这一现象的重视,也说明了异宠饲养、交易、管理、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中国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制研究中心主任任大鹏说。
防控外来物种入侵:加强科技支撑和公众参与
这些“神奇动物”从哪儿来?科技支撑也很重要。“没有技术支持,治理铲除不到位,防控工作就无从开展。”金书秦说。据了解,目前中国正加强物种防控技术攻关,研发绿色防控技术产品,科学防控外来物种入侵。
“‘异宠’可能转化为入侵物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厉打击非法引入外来物种行为,实施重大危害入侵物种防控攻坚行动,加强‘异宠’交易与放生规范管理’。”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关注“异宠”现象,为非法引入外来物种划定了“红线”。
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商与自媒体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与内容创新,从业者可以通过实际体验来验证这一趋势。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看看是否与我们的预测一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