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淘宝双11豪掷10亿进军新马泰,阿里电商此举难道不是迈出关键一步

淘宝双11突然杀到新马泰, 10亿补贴背后藏着什么算盘

2024年11月21日傍晚,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的一封内部邮件,像颗深水炸弹在行业里炸开了锅。信里说要打通国内和海外电商, 把淘天集团、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这些阿里电商的“嫡系部队”整编成一个电商事业群,让蒋凡带队搞“全球战役”。这消息刚传两天 淘宝就抛出更狠的招儿——今年双11要面向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开搞,还砸10亿人民币补贴商家,目标很明确:让10万商家在海外成交翻倍。这场仗,阿里是打算动真格的了。

轻装上阵, 淘宝给商家铺了条“出海快车道”

淘宝出海总经理叶剑秋最近在媒体沟通会上透了个底,商家现在想“出海”,根本不用像以前那样大动干戈。只要在原来的淘宝店里勾选“出海增长计划”,商品自动就能同步到海外站点,物流、支付、退货全平台兜底。说白了 商家不用重新开店,不用招懂外语的运营团队,更不用为海外单独囤货,还是熟悉的POP模式,只是把生意从国内延伸到了国外。

豪掷10亿,淘宝双11进军新马泰!阿里电商又迈关键一步
豪掷10亿,淘宝双11进军新马泰!阿里电商又迈关键一步

这种“轻量化”打法,阿里系其实早就试过水。去年淘宝把“大服饰全球包邮计划”升级成“淘宝天猫全球增长计划”, 从服饰 到3C数码、母婴潮玩、运动户外、家居家电这些硬核品类。叶剑秋说2024年以来签约商家的交易额增速是整体海外大盘的3倍。说白了就是帮国内商家把熟悉的生意“复制”到海外不用从头摸石头过河。

物流这张牌,淘宝打得比谁都狠

电商玩到再说说拼的还是物流。淘宝这次在物流上下了血本。菜鸟网络在东南亚的仓库早就超过16个, 覆盖新马泰越菲印这些核心区域,马来西亚ewtp和泰国epark还在建设中。最新动作是推出中国直达东南亚的“标准专线”——从中国发快递, 越南3天到,新加坡菲律宾5天到,马来西亚泰国6天到,运费还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左右。这速度,这价格,直接把跨境物流门槛拉到了新低。

双11期间,淘宝在境外12个站点搞起了“跨境包邮+包退”服务。香港、澳门直接“0门槛包邮”,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这些地方发大额运费券。支撑这些操作的,是淘宝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搭好的直邮物流网络。商家在国内发个货,菜鸟直接负责送到海外消费者手上,全程不用操心跨境物流的破事儿。

华人圈层是跳板,但能跳出多远?

淘宝刚进东南亚,选了个聪明的切入点——华人群体。新加坡华人占比74%,马来西亚23%,这基数够大。淘宝把“万能淘宝”的模式搬过去,主打差异化需求。国内商家那些在积累的品牌信誉、稳定客源,到了华人圈层直接复用,省了一大笔教育市场的成本。叶剑秋说得很实在:“我们的卖点不是比谁便宜,而是我有你没有。”这话听着狂,但细想确实有道理——国内供应链的深度,不是随便哪个平台都能抄的。

不过华人市场终究是“跳板”,想真正在东南亚站稳,还得啃本地用户这块硬骨头。Shopee、Lazada这些老牌玩家,早把本地消费者吃得透透的。语言、文化、消费习惯,淘宝商家在这些方面还是短板。比如泰国消费者喜欢什么风格的家居?马来西亚人买3C看重哪些参数?国内商家未必懂。这跟Shopee上那些深耕本土市场的卖家比,差距肉眼可见。

10亿砸下去,淘宝真能撬动东南亚吗?

东南亚电商市场早就不是蓝海了。墨腾创投发布的《东南亚电商市场报告3.0》显示, Shopee、Lazada和TikTok Shop三大巨头占了超90%的GMV份额。Shopee有自家物流护城河, TikTok Shop靠短视频流量狂飙,淘宝作为后来者,凭什么分一杯羹?

淘宝的打法其实挺“贼”——不硬碰硬,打差异牌。这次双11, 他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上线行业专属频道,重点推大服饰、3C数码、家具家居这些国内供应链强的品类。还联动数千名海外网红引流, 发行业券、给商品打“出海专属标签”,目的就一个:让国内商家在海外卖得动、卖得好。叶剑秋透露,淘宝境外GMV已经连续5年双位数增长,这数据说明,至少在华人圈层,淘宝的路子走通了。

本地化玩出新花样,但用户买不买账?

为了吸引非中文用户,淘宝这次双11在海外推了互动游戏“Taobao Wonderland”。用户每天打卡领金豆,积累的金豆能抵扣订单金额的50%,最高能抵一半。这招够狠,几乎把新用户的首单门槛降到零。还在16个国家和地区搞“一元购”,让海外消费者花一块钱就能体验淘宝的商品。这些玩法,本质上是用“补贴换流量”,但问题是用户尝完鲜,会不会留下来?

本地化不止是界面和支付。淘宝在新加坡、马来西亚上线了英文版,泰国上了泰语版,马来语版本也刚落地。支付支持全球29种外币,连退货都包揽了。这些细节做得够细,但跟Shopee比,淘宝的“本地味儿”还是淡了点。东南亚消费者买衣服喜欢试穿,买家电需要安装,这些本地化服务,淘宝能不能跟上?这才是关键。

商家的“沉没成本”问题,阿里这次真解决了?

很多国内商家想出海,但怕亏钱。万一海外运营砸了货囤在海外退不回来团队养着没单子,损失就大了。淘宝这次祭出的“轻量化”方案,直接把“沉没成本”给砍了。商家签约“出海增长计划”,不行随时撤回国内,不用承担额外损失。还打出“0退货风险、0运费险成本、0入驻门槛、0营销投入”的口号,说白了就是让商家“零风险试水”。

叶剑秋说淘宝出海现在有超百万级签约商家。这数字看着吓人,但仔细想想,多少是真正在海外有交易的?很多商家可能只是签了个“出海”选项,货还是在国内发,主要卖的还是华人。想真正撬动本土市场,还得让商家敢投钱、敢做本地运营。阿里给的“退路”够宽,但想往前冲,还得看商家有没有这个胆量。

双11试水, 淘宝的全球野心不止东南亚

淘宝这次双11出海,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全球化尝试。20个国家和地区同步启动,五种语言版本,10亿补贴,目标10万商家成交翻倍。这已经不是“试试水”的架势了是打算在东南亚打个样,再复制到其他市场。自2024年4月以来 淘宝境外新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近200%,在16个国家和地区冲上购物应用下载榜榜首。用户涨了说明海外市场对淘宝的接受度在提高。

但东南亚只是第一步。阿里整合电商事业群,把淘天和国际数字商业捏在一起,明显是想打“组合拳”。淘宝在国内有供应链优势, Lazada在东南亚有地盘,TikTok Shop有流量,现在把它们拧成一股绳,目标很明确:在全球市场跟亚马逊、SHEIN这些硬碰硬。双11这仗打好了阿里的全球电商版图才算真正铺开。

竞争惨烈,淘宝的差异化优势能撑多久?

东南亚电商的红利期早就过了。Shopee靠“低价+物流”稳坐头把交椅, TikTok Shop靠短视频杀成黑马,淘宝想从他们嘴里抢食,不容易。淘宝的优势是国内供应链的深度,比如大服饰、3C数码这些品类,国内商家能快速响应需求,价格也有竞争力。但东南亚消费者越来越看重本地化体验,比如泰国的美妆、越南的家居,淘宝商家在这些领域未必有优势。

更麻烦的是阿里系自己内部就有“竞争”。Lazada刚宣布跟天猫系统打通,发力东南亚,淘宝这边又杀过来资源会不会分散?蒋凡带队整合电商事业群,是想避免内耗,但两个平台一边在东南亚发力,消费者可能都看懵了。淘宝的“轻量化”模式虽然降低了商家门槛, 但跟Shopee的“本土深耕”、TikTok Shop的“社交裂变”比,到底谁更能打动用户,还得看市场检验。

10亿补贴之后淘宝的下一张牌是什么?

砸10亿搞补贴,淘宝的算盘其实很清楚:用真金白银把商家和用户“勾”过来。但补贴不是长久之计,去年双11各家平台都在卷补贴,今年淘宝想靠这招杀出重围,难度不小。叶剑秋说淘宝的优势是“你有我没有”, 但这句话在海外市场能不能成立,得看商品能不能真正戳中本地消费者的痛点。比如马来西亚人喜欢的穆斯林服饰,泰国人热衷的美妆个护,淘宝商家能不能快速跟上?

物流和本地化服务是基础,但更关键的是用户心智。东南亚消费者已经习惯了Shopee的“买遍全球”、 TikTok Shop的“边刷边买”,淘宝想让他们打开APP,得有更吸引人的理由。或许未来淘宝会加大海外网红合作力度,或者推出更多本地化专属活动?但无论如何,10亿补贴只是开胃菜,真正的大考,是双11之后能不能留住用户,让商家愿意持续投入。

出海这条路,淘宝能走多远?

淘宝的出海探索, 本质上是把国内成熟的电商模式复制到海外但东南亚市场的复杂程度,远比国内想象中高。华人圈层是跳板,但本土化是绕不开的坎。物流、支付、语言这些硬件问题阿里能砸钱解决,但文化差异、消费习惯这些“软实力”,需要时间沉淀。叶剑秋说淘宝要“满足全球市场的差异化需求”,但差异化不是喊口号,得真懂当地消费者想要什么。

双11的成绩单会是淘宝出海的关键风向标。10亿砸下去,能不能换来10万商家成交翻倍?海外用户增长能不能持续?跟Shopee、TikTok Shop的差距能不能缩小?这些问题,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阿里的全球电商野心,不会主要原因是东南亚竞争激烈就停下。淘宝的“轻量化”出海模式, 或许能帮国内商家打开一片天但想真正成为全球电商玩家,还得在本地化、用户体验上拿出更硬核的东西。这条路,不好走,但阿里已经迈出了这一步,接下来就看怎么走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