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最近爆火的销售模式,你会不会考虑尝试一下呢

订阅电商突然火了你真的看懂了吗?

打开手机软件, 咖啡品牌在首页弹窗提醒你订阅享8折,美妆博主推荐每月盲盒式面膜订阅,连超市都在推送生鲜定期配送套餐——这种“一次下单,定期收货”的模式,好像一夜之间成了所有商家都在抢的香饽饽。你有没有点开过那些“每月99元惊喜盒”,想着“万一捡到宝呢”,后来啊收到的却是永远用不完的护手霜?或者爽快订阅了咖啡豆,第三个月就主要原因是“喝腻了”想取消,却发现流程比信用卡销户还麻烦?订阅电商这把火,烧得旺,但烫手的也不少。

从咖啡到美妆,为什么大家都开始“订阅”了?

最早把“订阅”玩明白的可能是咖啡品牌。记得2019年, 瑞幸还没翻车时那句“每周4杯,每月省52元”的广告语,精准戳中了打工人的痛点——不用每天纠结买哪家,不用排队,价格还更划算。后来这种模式像病毒一样扩散, 茶叶品牌推出“每月一盒不同山头茶”,内衣品牌搞“季度3件装换新”,连宠物粮都有“每月按猫咪体重配送”的服务。说白了 商家看中的是“用户粘性”,你一旦订阅,就等于把“复购”这件事锁死了;消费者呢,图的是“懒人福利”和“惊喜感”,不用花时间挑,还能每月收个小礼物。但问题是当所有人都开始订阅,这种“专属感”还在吗?

最近爆火的销售模式  你会尝试吗?
最近爆火的销售模式 你会尝试吗?

订阅模式的3种打开方式,你适合哪一种?

别以为订阅就是“每月固定收货”,其实里面门道不少。种是“尝新型”,最典型的就是Netflix,每月交钱就能看所有新剧,不用单买会员。但现实中很多商家搞混了 比如卖茶叶的非要做成“盲盒”,后来啊老茶客收到不喜欢的山头,直接骂娘;做母婴用品的搞“精选”,新手妈妈根本分不清哪些产品平安,再说说只能退订。模式选错,再好的产品也卖不动。

数据不会说谎:订阅电商到底有多赚钱?

2011年到2016年,美国订阅电商市场每年增长超过100%,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2011年做这个生意,到2016年规模翻了32倍。2017年,差不多15个美国人网购就有1个在用订阅服务,多半是每月固定收咖啡、零食。英国市场更猛,2017年价值6.54亿欧元,预计2022年能冲到11.2亿。最夸张的是食品饮料订阅,Quid的数据显示,复合年均增长率146.5%,比你工资涨得快多了。

但别被数字忽悠, 这些数据里藏着“水分”——很多商家为了冲规模,用超低价吸引用户,比如“首月9.9元”,后来啊第二个月涨价到99元,大量用户直接取消,实际留存率可能不到30%。真正赚钱的,是那些能让用户心甘情愿续费一年的品牌。

Cratejoy上的小众品牌:靠订阅年销百万的秘诀

美国Cratejoy平台上有家叫“Spicy Shelf”的辣酱订阅店, 2022年上线时没人看好——辣酱这东西,口味差异太大,谁愿意每月花钱买“随机辣酱”?但老板做了个操作:让用户自己选“微辣/中辣/爆辣”, 再搭配“每月1款网红款+1款小众手工款”,价格定在每月29.9美元。后来啊第一年就卖了120万美金,复购率72%。

秘诀是什么?把“随机”变成“可控惊喜”。用户知道辣酱辣度符合自己,一边能尝试没见过的新口味,自然愿意续费。另一个案例是日本的“每月一本书”订阅, 专门选绝版书或小众作家的作品,每本附手写书签,价格不便宜,但主要原因是精准抓住了文艺青年的“收藏欲”,用户流失率极低。这说明,订阅电商不是“低价+随机”就能成的,得让用户觉得“这钱花得值”。

别被“订阅”忽悠了 这些坑你必须知道

订阅电商最大的坑,是“取消难”。深圳的李女士去年订阅了某鲜花盒, 合同里写着“随时可取消”,但真到操作时发现APP里找不到取消按钮,客服说要“先完成本月订单”,等收到花后再联系人工客服,折腾了一周才搞定。更坑的是“自动续费”, 很多人以为取消订阅就完了其实商家会默认“续费周期”,下个月照扣钱,除非提前15天申请。还有“货不对板”问题, 上海的王先生订阅了“有机蔬菜套餐”,收到的菜蔫巴巴的,比菜市场还贵,找商家理论,对方说“运输过程难免损耗”,但拒绝赔偿。这些操作看似能“锁住用户”,其实吧是在消耗信任——用户第一次被骗,可能再也不敢碰任何订阅服务了。

想做订阅电商?先想清楚这3个问题

如果你是商家, 别看到别人赚钱就眼红,先问自己:,物流成本算清楚了吗?每月配送一次运费比一次性寄高得多,如果客单价太低,可能越卖越亏。2023年, 做订阅电商的母婴品牌“宝贝优选”就栽过跟头,他们主打“每月一箱辅食”,但忽略了不同月龄宝宝需求差异,3个月后用户投诉“6个月宝宝收到了1岁吃的辅食”,不得不紧急关停。想做订阅,先把这些想明白,别凭着一腔热血冲。

订阅电商的未来是风口还是泡沫?

订阅电商确实火,但火不代表能一直火。消费者越来越精明,不再为“概念”买单,而是为“价值”买单。那些真正懂用户、 能提供稳定好服务、解决实际痛点的品牌,才能活下来;那些靠套路、玩噱头的,迟早会被用户抛弃。如果你是普通消费者,订阅前多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吗?取消方不方便?”如果你是商家,别只想着“拉新”,想想怎么让用户“自愿续费”。毕竟生意是长久的,不是靠一把火就能烧一辈子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