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EIN在美国面临被关停的风险

南方都市报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跨境快时尚品牌SHEIN或正面临在美关闭风险。这个消息像块石头砸进跨境圈,激起层层涟漪。SHEIN方面回应南都湾财社时明确否认, 称对于美国民间机构的虚假说法,公司断然予以并坚决捍卫自身权益。可跨境圈的人都知道,这种否认往往伴因为复杂的博弈。

风暴眼:被“800美元门槛”套住的合规枷锁

很多人把矛头指向了SHEIN的用户政策。按照规定, 用户创建账户时会被标记为个人进口商,只要订单低于800美元,就不用向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申报。听起来像是钻了空子,可SHEIN披露的数据显示,他们每年向美国运送的商品价值高达数十亿美元。这意味着什么?相当于把本该企业承担的关税,分散到了无数个“个人”头上。2022年就有美国议员公开质疑这种模式是在“系统性逃避关税”, 当时SHEIN低调调整了部分商品定价,试图把订单金额压在800美元以下但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SHEIN面临在美被关停风险?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SHEIN面临在美被关停风险?官方最新回应来了

从“快时尚之王”到“税务逃犯”的标签转换

跨境电商圈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规模越大,靶子越大。SHEIN在美国的年销售额突破百亿美元时就已经注定了会被盯上。2023年第三季度, 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数据显示,通过“低价值货物”渠道进入美国的包裹中,SHEIN占比超过35%。这个数字让本土零售商坐不住了 他们联名向国会施压,称SHEIN的存在“摧毁了美国中小服装企业的生存空间”。有趣的是这些本土企业自己也在通过类似渠道从东南亚进货,只是规模小得多,没引起注意。

俄罗斯市场的“前车之鉴”:地缘政治下的生死时速

提到跨境风险,很多人会想到俄罗斯市场。2022年3月,丰田、本田等日系车企宣布暂停在俄业务,当地整车组装厂陆续关停,只保留零部件供应。当时有分析师指出,这给所有在俄跨国企业敲响了警钟——政治风险远比商业风险更难预测。SHEIN在2023年将总部从南京迁往新加坡, 被外界解读为“去中国化”避险,可美国市场明摆着不吃这一套。毕竟出身中国的标签,在当下成了原罪。

迷雾中的回应:SHEIN的“合规表演”能走多远

面对“被关停”的传闻,SHEIN的回应很官方:“公司在美遵照当地律法法规正常运营。”可圈内人都知道,所谓“正常运营”,往往是夹缝中求生存。2023年初, SHEIN曾悄悄注册了一家美国本土公司,负责部分商品的清关业务,试图证明自己“愿意合规”。但问题在于, 美国税法对“个人进口商”的定义本身就存在灰色地带,SHEIN的模式本质上是在打律法的擦边球。这种操作,在顺风时是创新,逆风时就是原罪。

从TikTok到SHEIN:中企出海的“原罪焦虑”

2023年3月, TikTok听证会上,CEO周受资被议员们轮番质问“是否为中国政府工作”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时就有跨境电商卖家在论坛发帖:“SHEIN会不会是下一个TikTok?”这话不是空穴来风。数据显示,SHEIN在美国18-24岁女性用户中的渗透率已达68%,这个数据连亚马逊都望尘莫及。美国政客最怕什么?怕一家外国企业控制年轻人的消费习惯。TikTok已经“挨了一顿打”,SHEIN作为现象级的快时尚平台,想独善其身,难。

“强盗模式”还是“商业创新”?美国市场的双重标准

跨境圈里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开启强盗模式,接下来TEMU要小心了。”这话指的是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TEMU的激进打法——低价补贴、快速获客。可奇怪的是美国对TEMU的批评远没有对SHEIN那么激烈。为什么?主要原因是TEMU的供应链主要在中国,而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威胁的是美国本土服装产业链的根基。2023年第二季度,美国服装进口额同比下降12%,但来自中国的快时尚商品逆势增长28%。这种反差,让SHEIN成了“眼中钉”。

卖家困局:跟着SHEIN“乘风破浪”还是“紧急跳船”

“那接下来就是TEMU”“ali express岂不是也有这个问题?”跨境卖家的讨论区里充满了焦虑。很多卖家把全部身家压在SHEIN平台, 2022年有数据显示,SHEIN头部卖家的月销售额能突破500万美元,但佣金和物流成本也高达30%。现在突然传出“被关停”风险,这些卖家就像站在悬崖边——走,意味着放弃多年积累;留,可能血本无归。

“合规自救”:卖家的两条腿走路

聪明的卖家已经开始布局。深圳的一位服装卖家告诉南都湾财社, 他在2023年上半年就注册了美国本土公司,把部分商品通过正规渠道清关,虽然成本上涨了20%,但避免了政策风险。还有卖家转向TEMU和亚马逊,实行“多平台运营”。数据显示, 2023年第三季度,TEMU的新增卖家数量同比增长150%,其中不少是从SHEIN“转场”过来的。这种分散风险的策略,成了当下跨境卖家的生存智慧。

税务合规的“生死线”:不玩长久就出局

“跨境电商中的税务合规问题需要得到重视,不然玩不长久。”这是深圳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在2023年行业峰会上的发言。他举了个例子:2022年深圳有家大卖主要原因是利用“个人行邮”渠道逃税, 被美国海关罚款2000万美元,直接破产。这个案例让很多卖家意识到,侥幸心理要不得。SHEIN的模式再诱人,普通卖家复制不了也没有它的体量去“抗风险”。合规,成了2023年跨境圈的高频词。

未来迷局:SHEIN的“破局之路”在何方

尽管风波不断,SHEIN的动作一点没慢。2023年9月,SHEIN宣布推出“平台模式”,允许第三方卖家入驻,试图从“自营”转向“平台化”。这个操作被业内解读为“去自营化”——既然自营容易成为靶子,那就让卖家分担风险。数据显示,SHEIN平台上线首月,就有超过5000家卖家入驻,其中60%来自中国本土。

上市传闻:是“救命稻草”还是“催命符”

2023年3月初, 有消息称SHEIN将进行20亿美元融资,计划下半年赴美上市。当时SHEIN立刻否认,称“暂无上市计划”。但现在回头看,这或许不是不想上市,而是不敢。上市意味着接受更严格的监管,税务问题、数据平安问题都会被放大。但圈里人都知道, SHEIN需要钱——2023年他们在巴西、墨西哥等新兴市场的投入超过10亿美元,这些钱从哪来?不上市,可能撑不住扩张;上市,可能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新兴市场的“避风港”:美国的阴影下的全球布局

2023年第三季度, SHEIN在巴西市场的月活跃用户突破1000万,成为当地下载量最高的购物APP。在墨西哥,他们与本土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了72小时达的配送服务。这些新兴市场,成了SHEIN应对美国风险的“备胎”。但问题在于,这些市场的体量加起来也不及美国的1/3,而且同样存在政策风险。巴西政府已经宣布将对跨境电商征收20%的进口税,SHEIN的“低价优势”正在消失。

终局猜想:快时尚出海的“生死时速”

跨境圈的人都知道, 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永远的变革。SHEIN的遭遇,其实是所有中企出海的缩影——在全球化逆流中,商业逻辑正在让位于政治逻辑。2023年10月,SHEIN宣布与美国环保组织合作,推出“可持续时尚”系列,试图改善品牌形象。这种“软合规”能不能奏效?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SHEIN的“快时尚神话”,已经到了必须转型的十字路口。

从“价格战”到“价值战”:SHEIN的再说说一搏

深圳的一位快时尚品牌负责人分析:“SHEIN的崛起靠的是极致性价比,但现在这条路越来越走不通。美国消费者开始关注环保、德行,单纯低价已经不够了。”2023年,SHEIN在部分商品上推出“环保材质”,价格比普通款高30%,但销量依然不错。这说明,消费者愿意为“价值”买单。但问题是SHEIN的供应链模式能不能支撑“价值战”?小单快反适合低价,但不适合需要品质控制的环保产品。

跨境电商的“下半场”:合规与创新如何平衡

2023年跨境电商行业有个明显趋势:野蛮生长时代结束了 合规化、品牌化成为主流。有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正规渠道清关的跨境电商包裹同比增长45%,这说明卖家们开始主动拥抱合规。但创新也不能丢——SHEIN的“小单快反”模式依然是行业标杆,只是需要套上“合规”的外衣。未来的跨境电商,一定是“合规为基,创新为翼”的竞争。

SHEIN在美国的命运,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枪林弹雨中,有人倒下有人突围。但无论后来啊如何,这个中国跨境快时尚品牌的遭遇,都将成为行业教科书般的案例。跨境圈的故事,永远在继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