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企业将TikTok曝光上亿,竟把骨灰做成钻石
从骨灰到钻石:这家TikTok上的企业如何让死亡变成永恒
想象一下 当亲人离世,你选择把他们的骨灰变成一颗可以随身佩戴的钻石。这不是电影情节,而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名为Eterneva的企业正在做的事。他们在TikTok上发布的内容让170万人关注, 2520万次点赞,把“骨灰钻石”这个听起来有点惊悚的概念,变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温暖寄托。这家成立于2017年的公司, 用科技和情感编织了一个关于记忆与永恒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始于一个朋友离世后的深夜长谈。
一场葬礼催生的“离谱”生意
2016年,创始人Adelle Archer的挚友兼导师因胰腺癌去世。当她接过好友的骨灰时一个念头突然击中了她:“难道只能把骨灰装进盒子里放在架子上积灰吗?”她和合伙人Garrett Ozar——一个对科技充满狂热的人——开始琢磨:能不能用骨灰做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东西。他们查阅了大量资料, 发现早在2003年,美国市场就已经出现生命纪念钻石的概念,但当时的技术昂贵且小众。两人一拍即合:为什么不用更先进的技术,让更多人能负担得起这种“永恒的纪念”?

2017年,Eterneva正式成立。公司名字由“Eternal”和“Eva”组合而成,暗喻“永恒的生命”。一开始, 他们只是在自家车库里搞实验,把骨灰中的碳提取出来放进模拟地幔高温高压环境的机器里等待碳原子慢慢形成钻石晶体。这个过程耗时长达7到10个月,每颗钻石的起价定在2999美元,相当于一辆普通国产车的首付。当时很多人觉得这生意“疯了”, 有人骂他们“消费死亡”,也有人默默下单——第一位客户是加拿大一位失去19岁父亲的父亲,他定制了两颗最大的钻石,给了Eterneva第一笔2万美元的销售额。
骨灰变钻石:科技让告别不再冰冷
Eterneva的核心技术其实并不复杂,但细节里藏着魔鬼。他们从骨灰中提取碳源,这些碳元素原本就是构成逝者身体的一部分。然后把这些碳放进专业的HPHT设备中, 温度高达1500摄氏度,压力达6万兆帕——相当于在地幔深处自然形成钻石的条件。,碳原子会逐渐排列成八面体晶体结构,形成原始的钻石晶体。再说说由专业的切割师根据客户的喜好,把钻石打磨成圆形、梨形或心形,甚至可以刻上逝者的名字缩写或生日。
整个过程对客户完全透明。下单后你会收到一个“欢迎套件”,里面包含收集骨灰或毛发的小工具。提取碳源后你会定期收到制作进度视频:高温设备的运转画面、晶体生长的延时摄影、切割时的火花四溅。官网甚至公开了实验室的24小时直播,让客户仿佛亲眼看着“亲人”在慢慢“重生”。这种参与感,比传统珠宝店的柜台交易多了太多温度。有客户在评价里写:“每次打开进度邮件,都觉得她还在和我对话。”
TikTok上的眼泪:为什么悲伤内容能爆火?
2020年,Eterneva开通了TikTok账号。一开始他们并不确定这种“沉重”的内容能否受欢迎,没想到却意外走红。他们的视频大致分两类:一类是“硬核科普”, 比如展示骨灰提取碳的过程,或者高温高压设备的内部构造,配上“你敢相信这是用骨灰做的吗?”的文案, 这类视频播放量轻松破百万;另一类是“催泪故事”,比如为一个去世的婴儿制作戒指,父母收到钻石时颤抖的双手,或者客户讲述“把妈妈戴在脖子上,感觉她从未离开”的心声。
最火的一条视频,记录了一位母亲为夭折的女儿定制钻石戒指的过程。视频里 婴儿的小袜子、玩具被放进特制容器,背景音乐是舒缓的钢琴曲,字幕写着“她只活了6个月,但爱是永恒的”。这条视频获得了1360万次观看, 评论区里全是哭诉自己经历的网友:“我也失去了孩子,看到视频心都碎了”“等我走后也要变成陪在身边的星星”。更神奇的是 视频发布后Eterneva的官网咨询量暴增300%,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直接问“怎么下单”。
为什么悲伤的内容能在TikTok上病毒式传播?心理学家可能说这是“情感共鸣”, 但Eterneva的团队发现,真正打动人的不是“悲伤”,而是“被理解”。现代人习惯了隐藏脆弱,但在TikTok上,看到别人坦然面对死亡和失去,反而释放了自己的情绪。比死亡更可怕的,是被遗忘。而Eterneva的钻石,恰好提供了一个“被记住”的载体。有网友评论:“我不是在买钻石,是在买一种‘他来过这个世界’的凭据。”
争议与认可:消费死亡还是情感救赎?
尽管Eterneva在TikTok上大火,争议也从未停止。传统珠宝商骂他们是“发死人财”,有伦理学家质疑:“把亲人变成商品,这是对逝者的不尊重。”甚至有殡葬业从业者私下说:“这根本不是纪念,是对死亡的美化。”面对这些质疑, Adelle Archer在一次采访中回应:“我们从未说过这是‘唯一’的纪念方式,只是给人们多一个选择。如果有人觉得这是亵渎,他们完全可以不选。但对那些失去至亲的人能随身带着‘他们’的碎片,或许是一种治愈。”
市场数据似乎站还抱着一张泛黄的照片哭呢?
从TikTok到全球:小众市场的商业野心
Eterneva的成功, 不仅仅靠内容,更靠精准的商业布局。他们没有像传统珠宝品牌一样砸钱请明星代言,而是选择与殡仪馆合作。在美国,殡仪馆是逝者家属接触的第一站,Eterneva给合作殡仪员提供佣金,让他们主动推荐服务。这种“渠道下沉”策略,让他们在2021年实现了100万美元的销售额,比2019年翻了50倍。
更聪明的是他们的“本地化”运营。针对不同文化, 他们调整了钻石的定制选项:在韩国,客户喜欢把钻石做成“眼泪形状”,主要原因是当地传说“眼泪是思念的结晶”;在中东,钻石可以镶嵌在黄金底座上,符合当地的审美习惯;而在欧洲,他们推出了“环保钻石”系列,强调制作过程零碳排放,吸引环保主义者。这种“全球统一技术, 本地化情感连接”的策略,让Eterneva在2023年进入了15个国家,其中德国市场的增长率最快,达到了80%。
不过Eterneva也遇到了瓶颈。制作周期7到10个月,让很多急性子的客户失去耐心;2999美元的起价,对普通家庭来说不是小数目。他们正在尝试缩短周期到3个月,并推出“迷你钻石”系列,起价降至999美元。Adelle Archer说:“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每个人都买得起,而是让需要的人都能买得起。”
情感电商的启示:比产品更重要的是“被需要”
跨境电商行业总在追逐风口:TikTok小店、 独立站、直播带货……但Eterneva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风口,藏在“未被满足的情感需求”里。他们卖的不是钻石, 是一种“对抗遗忘的方式”;他们赚的不是快钱,是“失去至亲的人愿意为记忆支付的溢价”。数据显示, Eterneva的客户复购率高达40%,很多客户会为宠物、甚至自己提前定制“生命钻石”——毕竟谁不想知道自己离开后还有人带着“自己”看日出日落呢?
对跨境电商 Eterneva的模式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垂直领域的深耕,与其在红海市场厮杀,不如找一个小众但高粘性的赛道;二是内容即营销,在TikTok上,“真实故事”比“硬广”有效100倍;三是“慢即是快”,7个月的制作周期看似拖沓,却让客户在等待中产生了情感依赖,收到钻石时反而更珍惜。有行业分析师指出,Eterneva的成功,重新定义了“奢侈品”——不是价格昂贵,而是情感稀缺。
当死亡成为生意:我们该如何面对告别?
有人问Adelle Archer:“每天和骨灰、眼泪打交道,你会不会觉得压抑?”她笑着说:“恰恰相反,我看到太多客户拿到钻石时的笑容。死亡不是结束,是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而我们,只是帮人们找到了‘存在’的凭据。”确实在Eterneva的TikTok账号下最常见的一句话是“谢谢你们,让我觉得他从未离开”。
或许, Eterneva最大的价值,不是技术有多先进,而是让人们重新思考“告别”的意义。传统葬礼讲究“入土为安”,但现代社会,流动性太强,很多人离开家乡后连扫墓都成了奢望。而一颗小小的钻石,可以放在钱包里、挂在脖子上,甚至做成耳钉,让“告别”变得日常化、生活化。有网友说:“以前觉得死亡是黑洞,现在觉得,是星星,虽然远了但一直亮着。”
这个行业还在成长,争议也从未停止。但不可否认,Eterneva用科技和情感,为这个古老的命题——如何记住逝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答案。也许未来 我们还会看到更多“骨灰做成钻石”“骨灰做成黑胶唱片”“骨灰做成珊瑚礁”……但无论如何,核心从未改变:人类对“永恒”的渴望,对“被记住”的执念,永远不会消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