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年中大促多平台抢跑,亚马逊为何深陷夹击战困境

Prime Day延长四天 亚马逊的“主场”优势还剩多少

亚马逊把2025年的Prime Day定在7月8日到11日一口气拉长到四天想着用更长的促销周期稳住跨境电商老大的位置。后来啊消息刚出来其他平台立马亮出“截胡”底牌,根本没给它留喘息空间。Temu的Temu Week从6月29日就开始了 比亚马逊早了快十天折扣力度一个比一个狠;TikTok Shop美区的大促直接卡在7月7日和Prime Day完美重叠,还靠着短视频日均90分钟的用户时长,硬生生抢走一波流量。亚马逊这次怕是有点懵——以前Prime Day是它的“独角戏”, 现在倒好,成了多方抢夺流量的“修罗场”。

Temu的“阶梯截流”战术:用21天折扣打时间差

Temu这次玩得很明白,直接把年中大促做成“持久战”。它的Temu Week从6月29日持续到7月19日 整整21天还搞了个三梯度折扣:85折、8折、7折。最狠的是7折时段, 直接卡在7月5日到12日几乎和亚马逊Prime Day的7月8日到11日完全重合。这哪是促销,分明是冲着亚马逊的核心流量来的。有卖家试算过 同样一款卖$29.9的家居用品,在Temu 7折时只要$20.93,比亚马逊Prime Day的最低价还便宜$3-5,消费者怎么可能不心动?

年中大促多平台抢跑!亚马逊深陷“夹击战”
年中大促多平台抢跑!亚马逊深陷“夹击战”

更让亚马逊卖家头疼的是Temu的参与门槛低到离谱。亚马逊Prime Day要求商品近30天最低价,报名费还涨了;Temu呢?只要库存达标、申报价填好就能上活动,根本不管你是不是“最低价”。这种“以价换量”的打法,直接把不少亚马逊的低价引流款给截胡了。有做3C配件的卖家吐槽, 他家的手机壳在亚马逊Prime Day前一周销量就掉了30%,一查发现全被Temu的同款低价抢走了。据业内消息, 现在Temu的活动链接已经覆盖美区、欧区大部分站点,部分卖家急着清库存,已经火速提报,但也有人观望,觉得这波“折扣战”打得太狠,利润怕是要被压缩到骨头里。

TikTok Shop的“内容截流”:短视频种草, 直播转化

如果说Temu是靠“价格硬刚”,那TikTok Shop就是靠“内容软杀”。它把年中大促定在7月7日到19日 和Prime Day有6天重叠,但打法完全不同——不搞单纯的打折,而是用短视频+直播的组合拳。TikTok的用户日均时长90分钟,很多人刷着刷着就“种草”了顺手下单根本不用跳转其他平台。比如今年6月, 一个做创意厨具的卖家在TikTok发了段“开箱测评”短视频,展示削皮器三秒削完一个土豆,播放量直接破500万,活动期间单量暴涨8倍,比它在亚马逊Prime Day的销量还高2倍。

这种“内容种草+即时转化”的模式,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物习惯。Tinuiti2025年的调查显示, 41%的购物者会在Prime Day期间对比三个以上平台,其中28%的人表示会先刷TikTok找“网红推荐”,再去亚马逊比价。这等于说 亚马逊的“搜索-下单”逻辑被TikTok Shop打乱了消费者不再直接搜“买什么”,而是先刷“看什么买什么”。亚马逊虽然也在推短视频购物,但用户习惯和生态积累差了TikTok一大截,短时间内根本追不上。

卖家们的“夹心饼干”:流量被分,利润被压

多平台混战最难受的其实是卖家。做家居用品的Lisa告诉笔者, 她家在亚马逊、Temu、TikTok Shop都有店,今年年中大促忙得焦头烂额。亚马逊要求提前一个月备货, 还要搞“最低价备案”;Temu催着她提报7折活动,库存得备足20件以上;TikTok Shop又让她拍短视频,找达人带货。后来啊呢?亚马逊的销量没涨多少, Temu的订单全是低价引流,利润薄得像纸,TikTok Shop的直播又要抽佣金,算下来比亚马逊还费劲。她无奈地说:“现在不是选不选平台的问题,是哪个平台都不能扔,但哪个平台都不赚钱。”

关税政策更让雪上加霜。2025年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后 不少卖家的成本涨了15%-20%,亚马逊Prime Day的销量预期普遍下调。有做电子产品的卖家透露, 他家的蓝牙耳机在2024年Prime Day单日能卖2000台,2025年同期只有1200台,Temu和TikTok Shop的订单补上了缺口,但单价低了30%,算下来利润反而少了。更麻烦的是多平台运营的复杂度——不同平台的规则、 物流、售后全不一样,一个小白卖家根本搞不定,得请专门的运营团队,成本直接翻倍。

亚马逊的“规则困局”:越想控场,越被反制

亚马逊也不是没想过反击。它把Prime Day延长到四天 想用更长的促销周期留住消费者;要求“30天最低价”备案,想防止卖家在其他平台低价促销;报名费涨价,想筛选掉“薅羊毛”的卖家。后来啊呢?Temu直接用“7截流”破解了最低价规则——反正我不要求你最低价, 我比你还便宜;TikTok Shop用内容生态绕开了“搜索依赖”,消费者根本不按亚马逊的套路来。亚马逊越想控场,越被其他平台用“降维打击”反制。

“最低价”成了“紧箍咒”, 卖家不买账

亚马逊的“30天最低价”规则,本意是保证Prime Day的价格优势,后来啊成了卖家的“紧箍咒”。有做服装的卖家算过一笔账, 他家的连衣裙在亚马逊平时卖$39.9,Prime Day想卖$29.9,但Temu的同类产品只要$24.9,他根本不敢报那么低,不然就亏本了。后来啊亚马逊的系统直接把他的商品降权了说“违反最低价规则”。他气得不行:“亚马逊只顾着自己控价, 不管我们死活,再说说只能放弃Prime Day,跑去Temu拼低价。”

更讽刺的是亚马逊自己也在“打脸”。2025年Prime Day期间, 追觅科技的扫拖机器人D9在多个站点登顶畅销榜,单日销量较平日增近10倍,但它的价格其实比平时只降了10%,远低于Temu的30%折扣。这说明消费者也不是只认低价,亚马逊的“最低价”规则,反而把那些想“稳扎稳打”的优质卖家给逼走了。

服务跟不上, 多平台运营成了“甜蜜的负担”

亚马逊曾引以为傲的“多渠道配送”,现在也成了短板。虽然有卖家说“亚马逊的配送简化了运营”,但现实中,多平台订单的物流、售后根本没法统一。比如TikTok Shop的订单要求48小时发货, 亚马逊要求72小时同一个仓库发不同平台,库存管理直接乱套。有做家居的卖家吐槽, 他家的沙发在亚马逊卖$299,TikTok Shop卖$249,Temu卖$199,三个平台的库存系统不互通,经常出现这边超卖那边积压的情况,再说说只能花大价钱上第三方ERP系统,成本又多了一笔。

卖家破局:分平台选品, 别再“一条路走到黑”

多平台混战虽乱,但对卖家来说也不是没有机会。关键是要搞清楚每个平台的“脾性”,别再像以前那样把鸡蛋都放在亚马逊一个篮子里。亚马逊适合做高毛利、 有品牌溢价的产品,比如追觅那样的科技类家电,但得提前备好供应链资质,应付6月30日的严查;Temu适合清库存、低价引流,7月5日到12日的7折时段是黄金期,商品图上直接标“比Prime Day更低价”,消费者买账;TikTok Shop则要主打“视觉冲击”,家居好物、新奇玩具这类容易拍短视频的品类,6月下旬就开始发倒计时预告,用“限时限量”制造紧迫感。

案例:一个卖家的“多平台自救”

做创意小家电的Jason,2025年Prime Day前差点“翻车”。他家的空气炸锅在亚马逊卖$79.9, Prime Day想降到$59.9,后来啊发现Temu的同款只要$49.9,亚马逊根本卖不动。情急之下 他把30%的库存调到Temu,报了7折活动,又花$5000找了TikTok的达人拍“开箱测评”,后来啊Temu单日订单破800单,TikTok Shop带来500单,虽然单价低,但总利润比亚马逊还高了15%。他感慨道:“以前总觉得亚马逊是‘金主’,现在才发现,多平台布局才是救命稻草。”

未来:7月成“试金石”, 多平台运营成必修课

可以预见,2025年的年中旺季会延续“群雄割据”的态势,7月将成为检验卖家生存能力的试金石。那些能在亚马逊、Temu、TikTok Shop之间灵活切换的卖家,才能积累真正的竞争优势。跨境电商的“垄断时代”已经过去,“全域运营”才是王道。亚马逊的霸主地位还在 但其他平台的崛起,让整个行业变得更健康——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卖家有了更多机会,只是需要更聪明地“玩转”规则。这场“夹击战”亚马逊或许会痛,但对行业未必不是件好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