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Shop101的移动商户服务平台完成3.4亿卢比A轮融资了吗

融资消息背后的数字迷雾:3.4亿卢比A轮是真是假?

最近关于Shop101的融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 有人说他们刚拿到3.4亿卢比的A轮融资,领投的是Stellaris Venture Partners,参投名单里还有Vy Capital和一些行业大佬。但翻遍各大科技媒体的报道, 却发现这消息有点对不上——明明2018年7月左右有过一轮3.4亿卢比的投资,可当时媒体写的是“A轮融资”,而后来2020年左右,Shop101又宣布了2.869亿卢比的C轮融资,估值直接冲到5600万美元。这中间到底藏着什么猫腻?3.4亿卢比的A轮是真的,还是有人把旧新闻翻出来当新热点?

从A轮到C轮:Shop101的融资时间线梳理

要想搞清楚3.4亿卢比A轮的真假,得先把Shop101的融资脉络理明白。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 Abhinav Jain、Aditya Gupta和Kalpak Chhajed在孟买成立了这家公司,想做让印度小商户能轻松在线卖生意意的平台。一开始他们挺低调, 直到2018年7月,Entrackr爆出猛料:Shop101完成了一笔3.4亿卢比的融资,领投方是Stellaris Venture Partners,参投方包括Vy Capital,还有TaxiForSure的联合创始人Raghunandan G、Livspace的联合创始人Ramakant Sharma。

电商卖家移动商户服务平台Shop101完成3.4亿卢比A轮融资
电商卖家移动商户服务平台Shop101完成3.4亿卢比A轮融资

当时媒体明确写了这是“A轮融资”,这应该是3.4亿卢比A轮的出处。

但故事没完。2018年12月, Shop101又完成了一笔战略投资,金额是200万美元,投资方是Kalaari Capital。这笔钱没具体说是哪轮,但算下来2018年Shop101总共融资了700万美元左右,发展速度不慢。到了2020年, 外媒 报道:Shop101完成了2.869亿卢比的C轮融资,领投方是控股公司O Holding,参投方有Unilever、Kalaari Capital和Stellaris Venture。

这时候公司估值已经接近41.726亿卢比。这么一看, 从A轮到C轮,Shop101的融资节奏很清晰,3.4亿卢比的A轮确实存在但已经是2018年的旧事了现在拿出来说“完成A轮融资”,要么是信息滞后要么就是有人故意蹭热度。

社交电商的印度式解法:Shop101的“轻店”模式

不管融资消息新旧, Shop101能在印度电商市场杀出一条路,靠的还是它的“轻店”模式。印度小商户多, 但很多人不会建网站、搞运营,Shop101就抓住了这个痛点:帮商户在WhatsApp、Facebook、Instagram这些社交平台上开“虚拟店铺”。商户不用懂代码, 用Shop101的工具就能上传商品图片、设置价格,然后直接通过社交渠道卖货,订单来了还能用平台提供的支付网关结算,物流也能对接第三方公司。说白了就是把电商的复杂环节简化成“一部手机+社交账号”就能搞定的事。

这种模式到底管不管用?看数据就知道。根据Shop101官网披露,他们平台上已经支付和发送了超过50万份订单,交易总金额超过10亿卢比。有个典型案例是2019年报道的:印度南部一个叫Priya的手工饰品卖家, 之前只能在本地市场摆摊,月收入也就3万卢比左右。用了Shop101后 她在Instagram上开了小店,每周发10条产品视频,靠Shop101的订单处理系统接单,3个月后月收入涨到了12万卢比,翻了4倍。她后来在接受Entrackr采访时说:“我不用租店面 不用请客服,每天在手机上回复下消息就行,Shop101把麻烦事都包了。”这种“轻量化”的服务,确实戳中了印度中小商户的痛点。

千亿市场里的野蛮生长:Shop101的对手与挑战

印度电商市场规模早就突破了千亿卢比,但玩家们日子并不好过。亚马逊、Flipkart这些巨头把持着高端市场,中小玩家只能在社交电商、下沉市场里找机会。Shop101的对手不少, 比如Meesho、DealShare,都是做社交电商的,模式大同小异:帮小商户通过社交渠道卖货。但Meesho背靠Facebook, 流量优势明显;DealShare主打“低价拼团”,吸引的是价格敏感的下沉用户。Shop101夹在中间,凭什么脱颖而出?

资本寒冬下的融资狂欢:3.4亿卢比到底够不够烧?

有人可能会说 3.4亿卢比的融资不少了但对印度社交电商平台这点钱可能连半年都撑不到。行业里有个说法:社交电商平台获客成本高, 一个新用户平均要花150-200卢比,算下来500万卢比只能拉2.5万-3万用户。而Meesho在2021年D轮融资时 融了1.2亿美元,估值达到24亿美元,比一比的话,Shop101的融资额和估值都差了一大截。更麻烦的是印度电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卷,巨头们开始下沉,中小平台的生存空间被不断挤压。Shop101拿着3.4亿卢比的A轮融资, 既要烧钱拉用户,又要补贴商户,还得优化物流和支付,这笔钱真的够用吗?恐怕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50万订单背后的真相:商户盈利还是平台烧钱?

Shop101对外宣传50万订单、 10亿卢比交易额,听起来很风光,但细想就会发现问题:这些订单有多少是真实盈利的?根据2019年印度《经济时报》做的一份商户调研, 在Shop101平台上,月收入超过10万卢比的商户只占30%,剩下的70%要么是零单散客,要么是勉强保本。更关键的是 Shop101对商户的抽成不低,一般在15%-20%,再加上物流成本,小商户的利润空间被压得很薄。

有个叫Raj的服装卖家在2020年抱怨:“我在Shop101上卖一件T恤, 成本300卢比,定价450,抽成15%就是67.5,物流费90,算下来一件赚不到100卢比,还没线下摆摊赚得多。”商户不赚钱,自然不愿花心思经营,平台想靠订单量冲估值,再说说可能变成“赔本赚吆喝”。

从社交媒体到超级App:Shop101的下一步棋怎么走?

面对竞争和盈利难题,Shop101不能只停留在“社交卖货”这个初级阶段。要想在印度电商市场站稳脚跟,必须得走差异化路线。比如整合更多功能, 把平台打造成“超级App”——除了卖货,还能提供商户培训、供应链金融、数据分析等服务。印度商户缺的不只是卖货渠道,更是运营能力和资金支持,如果能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商户粘性会大大提高。

物流痛点怎么破?Shop101与第三方物流的爱恨情仇

社交电商的再说说一公里物流一直是老大难问题,Shop101也栽过跟头。早期他们完全依赖第三方物流公司, 后来啊配送时效不稳定,偏远地区经常要7-10天才能到货,用户投诉率一度高达30%。2021年, Shop101和Xpressbees达成合作,推出“48小时达”服务,主要城市时效缩短到2-3天投诉率降到了15%以下。但问题又来了:配送成本增加了12%,这部分费用要么平台补贴,要么转嫁给商户,两边都不乐意。有个解决方案是自建仓储和配送团队, 但500万美元的融资额根本不够烧,Shop101只能继续和第三方物流“博弈”,在时效和成本之间找平衡点。

语言不是障碍:多语言功能如何打开南部市场

印度有22种官方语言, 北部说印地语,南部说泰米尔语、泰卢固语,语言不通成了电商平台的“隐形门槛”。Shop101早期只支持印地语和英语,南部商户用起来特别别扭,注册量一直上不去。2022年, 他们推出了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等6种地方语言版本,界面、商品描述都能翻译,南部商户注册量直接增长了45%。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用户转化率只有8%,比北部的15%低了一大截。原来南部用户习惯了用本地语言沟通, 但下单、支付时还是习惯用英语,语言功能虽然解决了“看得懂”的问题,但“用得顺”还需要时间优化。Shop101下一步可能得在本地化运营上下功夫, 比如招募懂地方语言的客服,推出本地化的营销活动,才能真正打开南部市场。

从“卖货工具”到“生意伙伴”:Shop101的商户生态梦

Shop101的创始人Abhinav Jain在2019年的一次采访中说:“我们不只想做卖货工具,我们要做商户的生意伙伴。”这句话道出了Shop101的野心:帮商户从“个体户”变成“品牌商”。目前他们已经推出了“商户成长计划”,提供免费的视频拍摄教程、直播带货培训,甚至帮优质商户对接供应链。有个叫Ankit的电子产品卖家, 通过Shop101的培训学会了做短视频,粉丝从1万涨到20万,月订单量从200单飙升到1500单,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Ankit Gadgets”。这种“工具+服务”的模式, 让商户和平台深度绑定,形成生态闭环,可能是Shop101未来对抗巨头的关键。

融资只是开始:Shop101的印度电商突围战还长着呢

不管3.4亿卢比的A轮是旧闻还是新热点,Shop101的印度电商之路才刚走一半。社交电商是个好赛道,但竞争太激烈,盈利太难,稍不留神就会被巨头吞掉。Shop101的优势在于“轻”和“专”——轻量化的工具, 专注中小商户的需求;但劣势也很明显:资金不足、物流薄弱、本地化不够。未来他们能不能从“卖货工具”进化成“生意伙伴”, 能不能在巨头夹缝中找到自己的生态位,还得看他们能不能真正解决商户的痛点,而不是只靠融资故事撑场面。毕竟在印度这个“混乱又充满机会”的市场,光有想法不够,还得有真本事踏踏实实做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