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京东泰国零售平台JD CENTRAL正式上线运营了吗

京东在泰国搞出的动静,到底成没成?

2018年9月27日下午,曼谷的空气里飘着点躁动。京东和尚泰集团的人聚在发布会现场, 镜头对着那块写着“JD CENTRAL”的蓝白招牌,杨啓焜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出来:“明天正式上线。”台下记者敲键盘的声音噼里啪啦,有人小声嘀咕:“京东这波,真能在泰国扎下根?”

其实这事早有苗头。6月18日JD CENTRAL就悄悄试营业了没搞大张旗鼓的宣传,但数据没说谎。80%的用户是用手机点进来的,屏幕上划得飞快,手机、食品、家居、时尚这些东西,被点得最多。一加手机在泰国卖了多少年?突然成了JD CENTRAL的独家款, 销量蹭蹭往上涨,小米、华为、OPPO这些中国面孔,在平台上比在曼谷商圈的专柜还亮眼。当时就有泰国年轻人发帖:“以前买华为要等线下店补货,现在在JD CENTRAL下单,三天就能拿到。”

京东泰国零售平台JD CENTRAL正式上线运营
京东泰国零售平台JD CENTRAL正式上线运营

京东的“泰国时间”,掐得准不准?

泰国电商市场,早就被Shopee和Lazada盘得差不多了。2018年那会儿,泰国电商渗透率才1.5%出头,看着像块肥肉,但啃起来费劲。泰国人买东西, 讲究“眼见为实”,尤其家电这种大件,宁可去尚泰的实体店摸一摸,也不信网上说的“正品保证”。京东偏不信邪, 拉着尚泰这艘“零售航母”一起下水,打的算盘很明确:用尚泰的线下门店当体验店,用京东的物流当后盾,双管齐下。

试营业那几个月,京东物流在泰国偷偷摸摸建了三张大网:大件、中小件、跨境,全境覆盖。年底前仓库要加到五个,最狠的是那个“东南亚最先进智能仓储中心”,机器人满地跑,分拣速度快得吓人。有个在京东物流干过的泰国员工说:“以前泰国人买手机, 从中国海运过来要两周,现在从我们的仓直接发,48小时到府,价格还比线下便宜10%。”

正品保证这张牌,泰国人买不买账?

“100%正品保证”,这是JD CENTRAL喊得最响的口号。泰国市场上假货不是新闻,尤其化妆品、电子产品,随便一条小巷子都能买到“高仿版”。京东敢拍着胸脯说“假一赔三”,但消费者心里还是犯嘀咕。直到一加手机出了事:有用户在JD CENTRAL买了一加6, 拿到手发现屏幕有划痕,投诉后京东不仅秒退款,还赔了500泰铢优惠券。这事传得飞快,有人专门去平台查,“正品保证”那四个字,下面跟着的“官方认证”标识,突然就变得可信了。

中国品牌在JD CENTRAL上确实尝到甜头。华为Mate 20系列上线时 搞了个“前1000名下单送原装耳机”的活动,当天销量破8000台,比当地线下首发日还高23%。OPPO Reno系列的推广更绝, 让泰国网红在JD CENTRAL直播间开箱,边拆边讲“泰版和国版的区别”,观看人次直接冲到50万。这些数据,京东自己都没料到——泰国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接受度,比想象中高得多。

尚泰的“线上跳板”,会不会变成“烫手山芋”?

尚泰集团在泰国是啥存在?百货商场、连锁超市、便利店,遍地都是。但2018年,实体零售的日子不好过年轻人逛商场的次数越来越少。尚泰找京东合作,说白了是想借电商的“东风”,把线下的客流往线上引。但问题来了:尚泰自己的电商平台“Central Online”早就运营了多年, 员工习惯了实体零售的节奏,突然要和京东搞“自营+第三方”的混合模式,内部矛盾不少。

有个在尚泰干过电商的经理私下说:“京东那套系统,太复杂了。我们的店员以前理货,对着Excel表就行,现在要学京东的‘智能补货算法’,有人直接撂挑子了。”更麻烦的是利益分配:尚泰的供应商入驻JD CENTRAL, 平台抽成15%,比Central Online的12%高,不少供应商不愿意转场。尚泰的高层急了亲自给供应商开会:“京东能带来流量,你们忍忍。”

东南亚的“物流困局”,京东能破吗?

京东在国内靠物流起家,但在东南亚,这套打法水土不服。泰国农村多,有些地方连像样的公路都没有,快递员骑着摩托车送件,颠得鸡蛋都能碎。2018年雨季,京东在清迈的仓库被淹了一批手机泡了水,损失上千万泰铢。物流成本高得吓人, 单均配送费比中国贵两倍,京东只能靠“大件物流+自提点”压缩成本——在尚泰的商场里设了200个自提点,用户自己去取,能省5块钱运费。

竞争对手也没闲着。Shopee搞“包邮不设门槛”,Lazada和阿里合作,用菜鸟的跨境物流体系。京东的物流优势,在泰国这个碎片化市场里打了折扣。杨啓焜后来承认:“东南亚的物流,不是靠砸钱就能解决的,得本地化。”他们开始招当地骑手, 学泰语,甚至研究泰北山区的配送路线——有些村子没地址,就用“村口那棵大榕树”当定位。

泰国4.0和东部经济走廊,京东的“政策牌”打得响?

泰国政府推“泰国4.0”, 想搞高附加值经济,东部经济走廊那边给政策、给优惠,专门拉外资搞电商、搞物流。京东瞅准了这个机会, 2018年宣布未来3到5年要从泰国进口1000亿泰铢的货物,把泰国的水果、橡胶、海鲜卖到中国去。这招够狠,直接把泰国政府拉到了自己这边。

有个细节很能说明问题:2018年11月, 中泰自贸协定升级谈判,泰方代表特意提到“JD CENTRAL的物流网络,有助于泰国商品出口”。京东借势搞了个“泰国水果节”, 把泰国山竹、榴莲搬到JD CENTRAL首页,打上“空运直达48小时”的标签,销量比平时翻了三倍。泰国农业部的官员都点赞:“这比我们自己去参展管用。”

中国品牌出海,JD CENTRAL是“捷径”还是“坑”?

对想进泰国市场的中国品牌JD CENTRAL看起来像条“捷径”。但真踩进去才发现,水比想象中深。2019年初,有个做小家电的浙江品牌,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驻,后来啊花了20万泰铢做推广,销量惨淡。后来才发现,泰国消费者认“日本牌子”,中国品牌除非价格便宜一半,否则很难打动他们。

京东后来也学乖了 搞“本土化运营”:招泰国人做运营,请当地网红测评,甚至在商品详情页加上泰语的使用视频。小米在JD CENTRAL上卖得火, 不是靠性价比,而是主要原因是他们和泰国电信运营商搞了“合约机”,充话费送手机,一下子抓住了年轻用户。这招,是京东在中国没玩过的。

正式上线三个月, 京东在泰国踩过的坑

2018年12月,JD CENTRAL上线满三个月,内部开了个复盘会。数据好看:GMV突破10亿泰铢, 用户数500万,但问题也不少:第三方商家投诉平台规则多变,自营库存积压严重,物流在曼谷以外地区还是跟不上。有个供应商在会上拍桌子:“你们说好‘流量扶持’,后来啊我的店铺排在第50页,谁看得见?”

京东的应对方式简单粗暴:砸钱。2019年春节,搞了“全泰钜惠”,满1000减200,预算烧了5亿泰铢。效果立竿见影,但利润也亏了不少。杨啓焜后来在采访里说:“东南亚市场,先得把用户抢过来再谈赚钱。”这话听着像安慰自己,但确实道出了京东的无奈——在泰国,慢就是死。

泰国消费者,真的需要JD CENTRAL吗?

问个扎心的问题:泰国人真的需要另一个电商平台吗?Shopee有游戏化购物,Lazada有阿里爸爸撑腰,JD CENTRAL的优势是什么?正品?物流?泰国人可能更在意“便宜”和“方便”。有个曼谷上班族说:“我买洗发水, Shopee上比JD CENTRAL便宜20泰铢,还包邮,我为什么多花10块钱等两天?”

但京东也抓住了一部分人的心:中产阶级。他们愿意为正品和物流多付点钱。有个在泰国做生意的中国人说:“我买家电, 肯定选JD CENTRAL,虽然贵点,但不用怕被坑,售后也靠谱。”这种“品质消费”的需求,在泰国正在慢慢增长,只是速度比中国慢得多。

未来三年,JD CENTRAL能赢吗?

2021年, JD CENTRAL的用户数破了1000万,物流覆盖了泰国所有府,但市场份额还是被Shopee和Lazada压着。京东在泰国的故事,还没到结局。它能不能复制中国的成功, 不好说但至少证明了:在东南亚,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谁能更快适应这里的“水土”。泰国消费者不认“京东”这个牌子,但他们认“方便”“靠谱”“便宜”,谁能把这三件事做好,谁就有机会。

京东在泰国的每一步, 都像在走钢丝:既要拉拢尚泰,又要防着它反水;既要推中国品牌,又要迁就泰国人的习惯;既要烧钱抢市场,又得控制成本不亏死。这条路,注定不好走,但至少,它已经开始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