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中东线下零售集体焦虑?MAF并购移动支付Beam钱包业务

中东线下零售的寒冬:焦虑背后的真实生态

中东的商场里 空调冷气开得足,但零售商们心里却泛起一阵阵燥热。2018年11月, 迪拜零售巨头MAF突然宣布收购移动支付Beam Wallet,这个消息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搅得整个中东零售圈议论纷纷。有人说这是实体零售向电商低头的信号,也有人觉得这是MAF主动出击的棋局。但真相或许没那么简单——线下零售的焦虑从来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更像是沙漠里的热浪,看似突然实则早已酝酿。

从垄断到危机:实体零售的30年荣光与当下困境

过去30年,中东的实体零售商活得像个“土皇帝”。政府背景、家族企业,手里攥着独家品牌和核心商圈,谁也撼不动。家乐福在中东的独家使用权被MAF拿走, 一拿就是38个国家;迪拜的Dubai Mall、埃及的Mall of Cairo,这些地方不只是一个商场,更像是一个城市的社交中心。2018年上半年, Dubai Mall alone就接待了4000万人次这数字比很多国家的总人口还多。那时候的零售商们想:谁敢跟我抢生意?

中东线下零售集体焦虑?MAF并购移动支付Beam钱包业务
中东线下零售集体焦虑?MAF并购移动支付Beam钱包业务

但时代变了。电商就像沙漠里的骆驼,悄无声息地走到了前面。2017年, 沙特人Mohamed Alabbar拉着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搞了个本土电商Noon,直接对着MAF的蛋糕下手。同年, MAF自己也没闲着,投资了物流公司Fetchr,搞了个“Hands Free”服务——买完商场的东西不用自己搬,直接送货上门。这算是MAF第一次试探电商的水深水浅,但消费者似乎没买账。

焦虑的种子就在这时候埋下了。实体零售商突然发现,年轻人不再愿意花整个周末逛商场了。他们宁愿在家刷手机,等着快递小哥把商品送到门口。更麻烦的是电商不再只卖“新奇异”的东西,连日用品都能在线上买到。家乐福的货架还没摆满,网上的促销信息已经推送到了用户手机里。这种被“抢生意”的感觉,让那些习惯了垄断的零售商坐不住了。

Beam Wallet的七年孤独:移动支付在中东的“水土不服”

Beam Wallet的故事,像极了中东创业者的缩影。创始人Serdar Murmammedov是个美籍澳洲人, 2011年在迪拜创立了Beam,想着把移动支付在中东搞起来。后来啊呢?漫长的市场培育期,用户增长慢得像沙漠里的蜗牛。Beam尝试过把业务搬到澳洲,也赶过区块链的热潮,但都没能翻起大浪。2014年, Beam和MAF旗下的家乐福合作,在超市柜台搞扫码支付,就像国内当年的支付宝和微信,但用户就是不买账——技术不成熟,体验差,商家也没动力推广。

七年时间, Beam从“新锐”变成了“老炮”,用户数始终没超过30万,合作门店也只有2000家。Serdar可能无数次深夜问自己:中东的消费者到底想要什么?移动支付真的能在这里落地吗?直到2018年11月,MAF抛来了橄榄枝,Beam终于找到了“靠山”。收购价格没公开,但MAF的激进返现计划已经说明了一切:新用户用Beam支付,直接返35%现金。这哪里是收购,分明是MAF在给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买弹药”。

MAF的野心:不止是收购,是全渠道的“再说说一公里”

MAF的算盘打得噼啪响。这家1992年由阿联酋人Majid Al Futtaim创立的公司, 早就把家乐福在中东、非洲和中亚的38个国家的经营权攥在手里。2016年, MAF收入80亿美金,净利润7.6亿美金,净利润率接近10%,这在全球零售行业都是个恐怖的数字。但MAF知道,好日子到头了——电商来了不拥抱线上就是等死。

所以MAF的动作很快。2017年投资Fetchr搞物流, 2018年10月又砸3000万美元给沙特的杂货电商Wadi,仅仅一个月后就把Beam收入囊中。这些动作不是孤立的, 而是MAF全渠道战略的一环:线下商场是流量入口,电商是销售增量,物流是基础设施,支付是体验闭环。收购Beam后 MAF计划把Beam支付快速铺到38个国家的线下商场,从家乐福超市到VOX影院,从迪拜滑雪场到Magic Planet,一个都不能少。这哪里是焦虑下的妥协?分明是主动整合资源,要把线上线下拧成一股绳。

Alabbar的反击:Noon如何用“实体+电商”破局

MAF的竞争对手Alabbar,也不是吃素的。这位Dubai Mall的拥有者,2017年直接联合沙特PIF搞了个Noon,目标直指中东电商市场。Alabbar的思路很清晰:电商不能只卖货,得和实体店结合。Noon和沙特零售企业联合电子公司独家合作, 打通消费电子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和服务——用户在线下单,可以去eXtra门店提货,也可以享受上门配送。这招叫“以彼之道, 还施彼身”,MAF有线下商场,Noon就利用实体店做流量入口;MAF有家乐福,Noon就绑定eXtra。

更狠的是 Alabbar手里还攥着Emaar Property这房地产巨头,Dubai Mall、Dubai Marina Mall这些地方每年吸引的访客量加起来超过6700万人次。这些商场不仅是购物场所,更是社交娱乐中心。Alabbar的算盘是:用线下流量反哺电商,再用电商服务巩固线下优势。电商和实体不是敌人,而是战友。这种打法,比单纯搞线上电商要聪明得多。

Lulu的淡定:为什么实体零售商不“怕”电商?

中东零售圈里有个“另类”——Lulu Group。当MAF和Alabbar忙着搞电商、搞支付的时候,Lulu却在闷头开店。这家零售巨头计划在两年内新进入12个海湾地区市场,把门店数推到160家。Lulu董事长Yousuf Ali M.A.的话很直白:“Lulu不会被线上零售吓倒。只要保证价格优惠、质量优质和便利性,实体店就没有理由输给网购。”

Lulu的底气在哪?过去18个月, Lulu花了5500万迪拉姆搞全渠道服务,扩建物流中心,集成线上线下交易,还把配送车队信息化了。这些动作不是跟风,而是夯实基础。中东的消费者有个特点:夏天太热,拖家带口去商场避暑、吃饭、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Lulu抓住了这一点,把门店变成“生活空间”,而不仅仅是卖货的地方。再加上价格优势——Lulu的日用品价格常年比电商低5%-10%,消费者自然愿意买单。

电商“生活化”的伪命题:中东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中东电商这几年有个趋势:综合电商“生活化”。Souq、 Noon、Wadi、Jollychic这些平台,不再只卖电子产品或服装,开始卖生鲜、外卖券、电影票,甚至家政服务。看起来很美好,但问题来了:中东消费者真的需要这种“大而全”的电商吗?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中东的电商转化率普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Paytm Mall在印度的O2O模式虽然节省了成本,但在中东,消费者对线上购物的信任度仍然不高。2018年,沙特电商的渗透率只有8%,远低于中国的25%和美国的15%。这说明,电商在中东还处于“补充”阶段,而非“替代”阶段。所谓的“生活化”,可能只是电商在找不到增长点时的盲目扩张。实体零售的根基——信任、体验、社交属性,不是电商能轻易撼动的。

移动支付的战场:Beam被收购后中东支付生态会变天吗?

Beam被收购后很多人问:中东移动支付会不会迎来爆发?答案可能没那么乐观。Beam有30万用户,2000家门店,在中东支付市场只是个小玩家。对比非洲的MFS Africa——覆盖38个国家,服务2亿用户,Beam的体量差远了。MAF的优势在于线下场景,38个国家的商场、超市、影院,这些是Beam支付快速落地的土壤。但支付只是工具,生态才是关键。MAF能不能把Beam和电商、物流、会员体系打通,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再说一个,中东的支付习惯也很特殊。现金交易仍然占主导,很多人对移动支付的平安性有顾虑。Beam的激进返现计划能吸引用户,但长期来看,得让用户真正觉得“方便、平安、好用”。MAF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未来十年:中东零售是“融合”还是“替代”?

中东线下零售的焦虑,本质上是传统业态对新变化的恐惧。但恐惧不等于失败。MAF收购Beam、 Alabbar搞Noon、Lulu闷头开店,这些动作说明:实体零售不会消失,电商也不会一家独大。未来十年, 中东零售的主旋律是“融合”——线下商场变成体验中心,电商平台变成销售渠道,物流和支付是连接两者的桥梁。

MAF的转型之路或许会坎坷, 但有家乐福的品牌、线下商场的流量、Beam支付的补充,成功的概率不小。Lulu的淡定也值得玩味,它用低价和便利性守住了基本盘。Alabbar的Noon则试图用实体+电商的模式打破僵局。谁能笑到再说说?或许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中东零售正在经历一场“适者生存”的进化,而焦虑,只是这场进化的开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