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电商出海

哪个星期一的网购交易额高达78亿美元

78亿美元的背后:那个 美国电商史的星期一

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11月30日晚上, Adobe Analytics的数据像一颗炸弹在零售圈炸开——那天全美网购交易额冲到78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整个美国电商市场在感恩节和黑五销售额的总和,还多出近20亿。更扎心的是比起去年同期,这78亿还涨了18.3%。要知道,2020年可不是什么太平年,疫情让线下门店关了又开,供应链断断续续,消费者钱包也捂得紧。可偏偏就是这个星期一,硬生生把“网络星期一”从“打折日”变成了“创纪录日”。

从“上班摸鱼购物”到“全民剁手狂欢”:星期一的逆袭

说起“网络星期一”, 这词儿在2005年就被Shop.org发明出来本意是想调侃那些过完感恩节长周末,回公司上班摸鱼网购的上班族。那时候,黑五才是绝对主角,线下门店排长队,商场凌晨开门,抢电视抢冰箱比打仗还凶。可谁能想到,15年后这个本带点戏谑意味的日子,居然成了美国电商的“定海神针”?

网购星期一交易额达78亿美元 成美国最大网上购物日
网购星期一交易额达78亿美元 成美国最大网上购物日

Adobe的数据给了答案:2020年感恩节当天 美国人在线花了37亿美元,比去年涨了28%;黑五在线销售额62.2亿,涨了23.6%;等到星期一,直接冲到78亿。这不是简单的“节日购物”,更像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消费总动员”。零售商们早把黑五和星期一的折扣战线拉长, 感恩节前就开始“预热”,亚马逊把原定7月的Prime Day推迟到10月,搞了个“史上最长Prime季”;沃尔玛直接打出“黑五折扣提前两周”的口号,线上线下同步降价。消费者哪还分得清“黑五”“星期一”?看到合适就买,反正折扣早早就摆出来了。

移动端:藏在78亿里的“隐形推手”

78亿里藏着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手机。Adobe统计,2020年黑五当天电商销售额里33.5%来自移动设备,换算下来就是20.8亿美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2017年黑五移动端占比才29.1%,三年时间涨了4个多百分点。更绝的是感恩节当天智能手机销售额直接冲到10亿美元,比去年涨了8%。美国人现在买东西,连电脑都不想开了躺沙发上刷手机就能下单。

具体到产品,移动端更成了“玩具和游戏”的主战场。Adobe的数据显示, Little Live Pets、任天堂Switch、Roku流媒体设备,这些在手机端搜索量最高的产品,折扣力度也最大。玩具类在网购星期一的折扣幅度达到了历史峰值,平均降价比黑五还高5个百分点。这说明什么?消费者在手机上更冲动,看到“限时特惠”“仅剩3件”就忍不住点,零售商早把这套摸透了。

缺货的代价:1.4亿美元是怎么“蒸发”的?

热闹背后藏着零售商的“难”。Adobe发现, 黑五到星期一期间,超过2%的产品页面显示“缺货”,这导致线上销售额直接损失1.4亿美元。1.4亿是什么概念?够一个小型零售商活一年。更讽刺的是 缺货的多是那些热门产品——比如Switch、Roku,还有Little Live Pets。消费者想买,页面却显示“暂时缺货”,转头就去了竞争对手的网站。零售商们算了一笔账:黑五每缺货1%,就损失7000万美元。

为什么缺货?2020年的疫情把供应链搞得一塌糊涂。工厂停工、港口拥堵、卡车司机不够,货物运到美国的时间比平时长了一倍。亚马逊早在10月Prime Day时就吃过亏,部分订单延迟发货,消费者投诉不断。到了黑五,零售商们学聪明了提前备货,可还是低估了需求。沃尔玛的采购负责人后来在内部会议上说:“我们以为黑五的需求会‘理性’,后来啊美国人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节日购物日“失宠”?全年促销才是真王道

有人可能会问:节日购物日还重要吗?Adobe的数据给了另一个答案——重要,但方式变了。以前,黑五和星期一是“年度大促”,一年就等这两天。可2020年, 亚马逊Prime Day推迟到10月,沃尔玛搞“11月整月折扣”,Target甚至推出“会员专享全年低价”。消费者早就被“全年促销”惯坏了谁还等“限时秒杀”?

更关键的是疫情改变了购物习惯。Adobe的调研显示, 2020年有68%的消费者表示“不再为了黑五熬夜排队”,宁愿在家网购;还有45%的人说“就算实体店开门,也不想挤人群”。线下门店的客流少了零售商只能把重心全放到线上,黑五和星期一的折扣,更像是给线上流量“再说说冲刺”。

亚马逊和沃尔玛:78亿背后的“双雄争霸”

78亿的蛋糕,最大的两块蛋糕肯定被亚马逊和沃尔玛分走了。亚马逊占了全美电商市场40%的份额,沃尔玛也占了6%,加起来一半的销售额都来自这两家。2020年黑五, 亚马逊的Prime会员专属折扣力度最大,Switch游戏机直接降价100美元,Prime会员还能提前24小时抢;沃尔玛则主打“低价+全渠道”,线上下单2小时就能到店取,还推出“黑五折扣延长到星期一”的口号。

具体数据更能说明问题:Adobe追踪了美国100家主要零售商的80%在线交易, 发现亚马逊黑五当天的销售额比去年涨了35%,沃尔玛涨了28%。其他零售商比如Target、Best Buy,虽然也在促销,但增速都低于20%。这说明,大零售商的“头部效应”越来越明显,小商家想在这场狂欢中分一杯羹,难度越来越大。

78亿之后:零售业的“新战场”在哪里?

78亿不是终点,而是零售业变革的起点。Adobe的数字显示,2020年假日季的电商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84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7%。这背后是消费者线上购物习惯的“不可逆”。零售商们必须思考:怎么留住这些被线上“惯坏”的消费者?

供应链肯定是第一关。2020年的缺货问题,让零售商们意识到,备货不能只看“黑五需求”,还得考虑“突发情况”。亚马逊开始和物流公司合作, 搞“提前备货+动态调货”,比如把热门商品提前放到靠近消费者的仓库,下单后24小时内就能到货。沃尔玛则投资了自家物流车队,减少对第三方快递的依赖。

个性化推荐是第二关。Adobe的数据显示,2020年黑五,有35%的消费者是主要原因是“个性化推荐”下单的。比如根据你的浏览历史推荐商品,或者“猜你喜欢”比你自己还懂你。亚马逊的算法早就做到“比你更懂你”,小商家跟不上,就只能靠“打价格战”。

给跨境电商的启示:别只盯着“黑五星期一”

78亿的故事, 对跨境电商不只是“热闹”,更是“教材”。很多跨境电商总想着“黑五冲销量”“星期一冲GMV”, 却忽略了背后的逻辑:消费者习惯变了供应链必须跟上,促销也不能只靠“打折”。

比如 2020年亚马逊Prime Day的成功,不是主要原因是折扣大,而是主要原因是“会员体系”。Prime会员不仅能享受折扣,还能免费看视频、听音乐、快速配送。这相当于把“购物”变成了“生活方式”,会员粘性自然高。跨境电商如果想复制这种模式,就得先想清楚:你的“会员”凭什么留下来?是独家商品,还是增值服务?

再比如移动端的重要性。78亿里有三分之一来自手机,说明跨境电商的网站必须“移动优先”。如果你的网站在手机上加载慢、排版乱,消费者直接划走。2020年,有跨境电商主要原因是优化了移动端体验,黑五的转化率提升了20%,这就是“细节决定成败”。

再说说供应链的“抗压能力”才是核心竞争力。2020年的缺货损失1.4亿美元,跨境电商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可能直接“爆单变爆仓”。所以提前备货、分仓发货、和靠谱的物流公司合作,这些“笨功夫”比“花里胡哨的营销”更重要。

78亿不是终点, 而是零售业的“新起点”

2020年的那个星期一,78亿美元的交易额 了美国电商史。但比数字更重要的是它告诉我们:零售业的游戏规则已经变了。消费者不再为“节日”买单, 而是为“便利”“个性”“体验”买单;零售商不再靠“线下优势”立足,而是靠“供应链+数据”说话。节日购物日不会消失,但会以新的形式存在——可能是全年促销,可能是会员专属,也可能是沉浸式购物体验。

对跨境电商 78亿的故事里藏着“生存密码”:别只盯着“大促冲量”,而是要读懂消费者的“新习惯”;别只玩“价格战”,而是要练好“供应链内功”;别只做“卖货的”,而是要做“懂用户的”。毕竟下一个78亿,可能就在下一个“星期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

原文地址:https://www.jinhanchuan.com/25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