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电商交易iPay88再创新高
70亿林吉特的狂欢:数字增长背后的真实战场
马来西亚电商市场最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iPay88的数据显示2018年当地消费者完成了5245万笔网上交易,总价值飙升至70亿林吉特。这个数字比2017年的48亿林吉特增长了近半,更比2016年的28亿林吉特翻了一倍多。看起来一片大好对吧?但如果你以为只要开个网店就能轻松分杯羹,那可能要踩坑了。这70亿林吉特的背后是无数卖家在红海里厮杀,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亏到黯然离场。
记得2017年有个做3C配件的跨境卖家跟我说 他刚进马来西亚市场时信心满满,以为只要东西便宜就能卖爆,后来啊三个月没开单。后来才发现, 当地人买手机壳会先问“支不支持GrabPay”,买电子产品会确认“有没有本地 warranty”。iPay88施行董事Chan Kok Long当时就提醒过:“实体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战略,忽视电商市场或将失去很大一部分零售业务。”这话现在听起来简直是预言,但当时多少商家当成了耳旁风。

移动端121%增长:安卓用户的“隐形”战场
2018年马来西亚移动端交易数据简直炸裂——4080万笔,同比增长121%。要知道2017年这个数字才1850万,这意味着短短一年里用手机买东西的人数翻了还多。更关键的是 iPay88的数据显示安卓用户数量是iOS的两倍,但很多跨境卖家还在死磕苹果生态,以为高端市场才有钱赚。
有个做女装的深圳卖家给我看了她的后台数据, 2018年Q3她把30%的广告预算从iOS转向安卓优化后马来西亚市场的转化率直接从2.1%提升到3.8%。她的经验是:安卓用户更吃“分期免息”这套, 而且对本地化字体、颜色搭配特别敏感——比如她把按钮从蓝色改成橙色,订单量就涨了15%。这些细节如果只盯着PC端和iOS,根本发现不了。
当然也有反面教材。2018年有个做家居用品的马来西亚本土品牌, 花大价钱做了个精美的iOS APP,后来啊上线三个月下载量才5000多。后来他们发现,当地女性用户更习惯用浏览器直接购物,讨厌下载APP。这事儿说明,移动端增长虽快,但用户习惯比技术参数更重要。
30亿林吉特的“消失订单”:失败交易的真相
你可能觉得70亿林吉特的交易额很惊人,但iPay88还有个数据更值得玩味:2018年有30亿林吉特的交易失败了。这笔钱去哪儿了?是用户不想买了还是系统出问题了?
有个做跨境物流的朋友告诉我, 2018年他帮一个客户优化支付流程时发现高达27%的失败订单都卡在“跳转银行页面”这一步。很多跨境卖家直接用PayPal或者国际信用卡通道, 后来啊马来西亚用户一看到英文界面就懵了本地银行APP又经常弹出平安警告,用户干脆关掉页面不买了。后来这个客户接入iPay88的本地银行直连,失败率直接从18%降到7%。
用户购买意向改变也是个大头。iPay88的数据显示, 平日上午11点到下午3点、晚上7点到11点是网购高峰期,周三到周五订单量最大。有个卖零食的卖家发现,周末晚上9点前加购的商品,有40%会在再说说关头放弃支付。后来他在高峰期前1小时推送“限时优惠券”,放弃率降到了22%。这说明,失败交易不是用户的锅,很多时候是商家没跟上节奏。
实体店 vs 电商:谁在抢谁的蛋糕?
马来西亚中小企业协会主席Michael Kang说“马来西亚正在走向无纸币社会”, 这话听着有点悬,但实体店的衰落确实肉眼可见。2018年吉隆坡双子塔附近的商场, 服装店的空置率比2016年高了12%,而旁边一条小巷里的电商仓库却扩容了两倍。
不过说实体店被电商“干死”也不全对。有个做本土咖啡的品牌老板告诉我, 2018年他开了个线下体验店,一边在Shopee和Lazada卖挂耳包,后来啊发现线下店引流来的客户,�价比线上高30%。这些人会先到店里试喝,觉得好再线上买——主要原因是线上经常搞“满100减20”的活动。这种“线下体验+线上成交”的模式,让他2018年的电商销售额暴涨了68%。
当然不是所有实体都能这么转型。2018年有个做家电连锁的老板, 硬是把线下门店全部关掉转做电商,后来啊主要原因是物流跟不上,差评率飙升到35%,再说说亏了不少钱。这说明,实体和电商不是你死我活,关键看能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给卖家的3条“反常识”策略
第一,别迷信“大而全”,小众市场更赚钱。iPay88的数据显示,2018年马来西亚线上销售额最高的是服装,但增长最快的是宠物用品。有个做宠物零食的跨境卖家, 2018年专门针对马来西亚猫主子开发了“鸡肉味冻干”,虽然客单价才25令吉,但主要原因是精准抓住了“铲屎官”的心理,复购率做到了45%,比行业平均高20个百分点。
第二,支付方式比价格更重要。很多跨境卖家以为只要东西便宜,用户就会买单。但马来西亚人买东西特别看重“支付便捷性”——GrabPay、 Touch 'n Go、银行转账这些本地支付方式的占比,早就超过了信用卡。有个卖手机壳的卖家,2018年把支付方式从3种增加到8种,转化率直接从1.8%涨到3.2%。
第三,别把“平安”当口号,要落到实处。iPay88的数据显示,2018年马来西亚网购欺诈比例只有0.02%,比很多发达国家还低。但这不代表用户不担心平安问题。有个做美妆的卖家, 2018年在每个订单里塞了“防伪二维码+客服
2019年的机会:中小玩家的逆袭时刻
iPay88的Chan Kok Long预测“2019年电商将迎来强劲增长”, 这话现在看是对的,但2018年有多少人信呢?当时很多人觉得“马来西亚市场已经饱和了”,后来啊2019年还是有不少新玩家杀出来赚到了钱。
有个做母婴用品的90后卖家, 2018年还在深圳工厂打工,2019年初跟着老乡去马来西亚参展,发现当地妈妈对“无添加纸尿裤”需求很大,但本土品牌质量不行,国际品牌又太贵。他回国后马上调整产品, 用环保材料做纸尿裤,定价比国际品牌低30%,通过Facebook和TikTok带货,2019年就做到了500万令吉销售额。
当然逆袭不是靠运气。这个卖家的成功, 是主要原因是他做了三件事:一是提前半年研究马来西亚母婴论坛,知道妈妈们最关心什么;二是和本地KOL合作,让真人测评视频传播;三是用iPay88的“分期付款”功能,解决了妈妈们“想买但怕贵”的痛点。这些细节,才是真正能抓住机会的东西。
马来西亚电商市场的增长还会继续,但“躺着赚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那些只盯着交易额数字, 却没看懂用户习惯、支付逻辑、本地文化的卖家,就算再遇到“再创新高”的机会,也只能当个旁观者。毕竟市场永远只奖励那些真正沉下心来做事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小川电商